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季秋水笑着说:“小娟这么喜欢读书,我们下次给你办张图书馆的借书证,你可以借更多喜欢的书。”
回访李大哥家时,季秋水发现轮椅坡道的边缘有点磨损,立刻联系夔北建材有限公司,让施工队来修复。“李大哥,以后坡道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们说,我们会及时处理。” 季秋水说,“另外,我们想帮你找一份在家就能做的工作,比如手工活,增加点收入,你看怎么样?”
李大哥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以前在工厂做过手工,要是能在家做,既能挣钱,又能打发时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回访张奶奶家时,季秋水发现张奶奶的血糖有点偏高,立刻联系社区医院,调整了用药方案。“张奶奶,以后我们会让社区医生每月来一次,给你调整用药,确保你的身体状况稳定。” 季秋水说,“另外,我们想组织特困老人去公园散步、参加社区活动,让你们的生活更丰富,你愿意去吗?”
张奶奶笑着说:“愿意!愿意!我好久没去公园了,正好想看看外面的风景。”
长期跟踪不仅解决了特殊群体的 “当下难题”,还为他们的 “未来发展” 着想 —— 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找工作,帮困境儿童联系 “爱心助学”,帮特困老人申请 “长期护理保险”……
“帮扶不是‘一送了之’,不是‘一建了之’,是要长期陪伴,持续关注。” 季秋水在跟踪回访总结里写,“特殊群体的需求会变,我们的帮扶措施也要跟着变。只有这样,才能让温暖一直延续下去,让他们感受到长久的关怀。”
精准帮扶计划推行半年后,夔北街道的特殊群体迎来了显着的变化 ——200 余名残疾人中,有 80 人解决了 “出行难”“就业难” 的问题;50 余名困境儿童中,有 45 人实现了 “读书梦”“玩具梦”;80 余名特困老人中,有 70 人享受到了 “上门体检”“送餐服务”…… 特殊群体的 “需求满足率” 从 40% 提升到了 90%,远远超过了预期。
更让人惊喜的是,特殊群体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 以前沉默寡言的小娟,现在变得开朗活泼,还在街道组织的 “读书分享会” 上,勇敢地站起来,给大家读了《百科全书》里 “长颈鹿的故事”。“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能吃到很高的树叶,它还很善良,会帮助其他小动物……” 小娟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很坚定,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
“以前我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现在我不怕了。” 小娟下台后,拉着季秋水的手,笑得特别开心,“谢谢阿姨给我买《百科全书》,谢谢张敏阿姨陪我读书,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书,分享更多的故事。”
李大哥在家做起了手工活,每天能挣 50 元左右。“虽然挣得不多,但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我心里特别踏实。” 李大哥拿着自己做的手工制品,骄傲地说,“我还想教其他残疾人做手工,让他们也能有收入,不用一直靠别人帮扶。”
张奶奶参加了社区组织的 “老人合唱团”,每周都去社区唱歌。“以前我一个人在家,总觉得孤单,现在有这么多老伙伴一起唱歌,日子过得特别开心。” 张奶奶说,“我的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血压、血糖都稳定了,这都是街道和志愿者的功劳。”
视力残疾的王阿姨,用 “有声读书机” 听了很多书,还参加了街道组织的 “盲人读书分享会”。“以前我只能靠听收音机解闷,现在有了有声读书机,能听小说、听新闻、听故事,生活丰富多了。” 王阿姨说,“我还想把自己听书的感受写下来,分享给其他盲人朋友。”
自闭症儿童小宇,在 “康复训练玩具” 的帮助下,慢慢变得开朗起来,能和家人简单交流了。“以前小宇从不说话,也不跟我们互动,我们心里一直很着急。” 小宇的妈妈说,“现在他能叫‘妈妈’,能跟我们玩玩具,虽然进步很慢,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谢谢街道和志愿者,给了我们希望。”
精准帮扶计划不仅让特殊群体感受到了温暖,更带动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参与。
夔北街道的企业纷纷加入帮扶队伍 —— 夔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 “困境儿童助学基金”,每年捐款 10 万元,资助 50 名困境儿童;夔北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了 “残疾人帮扶队”,免费为残疾人家庭改造房屋、提供就业岗位;夔北纺织有限公司组织了 “爱心义卖”,把产品销售收入的 10% 捐给特殊群体……
“以前我们觉得帮扶是政府的事,现在才明白,企业也有责任和义务。” 刘刚说,“帮助特殊群体,不仅能让他们生活更好,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员工更有凝聚力。以后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为特殊群体多做实事。”
街道的居民也主动参与进来 —— 有的居民给困境儿童送衣服、送玩具;有的居民陪独居老人聊天、散步;有的居民利用自己的技能,帮残疾人修家电、做手工……
“以前我总觉得特殊群体离我很远,现在才发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的帮助。” 居民刘大妈说,“我每周都会去陪张奶奶聊天,帮她打扫卫生,看到她开心,我也觉得很快乐。帮扶不是‘别人的事’,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 半年内,新增了 150 名志愿者,其中有学生、上班族、退休老人,还有不少特殊群体的家属。“我儿子是自闭症儿童,在街道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有了很大进步。” 小宇的妈妈说,“现在我也想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家庭,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县委书记李建国来夔北街道调研精准帮扶工作时,看到小娟在 “读书分享会” 上开心地读故事,看到李大哥推着轮椅在坡道上自由行走,看到张奶奶和 “银发守护队” 的医生亲切交谈,脸上满是欣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秋水,你做得很好!” 李建国拉着季秋水的手,“以前的帮扶是‘大水漫灌’,看似覆盖广,实则没效果;现在的帮扶是‘精准滴灌’,把每个特殊群体的‘小事’当‘大事’,让他们感受到了‘专属温暖’。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帮扶,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作。”
他看着周围参与帮扶的企业员工、志愿者和居民,接着说:“精准帮扶不是政府的‘独角戏’,是全社会的‘大合唱’。只有企业、居民、志愿者都参与进来,才能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帮扶氛围,才能让特殊群体真正融入社会,过上幸福生活。”
一天下午,小娟的奶奶拿着一幅画,来到街道帮扶办公室。“季书记,这是小娟画的,她说要送给您。” 奶奶笑着把画递过来。
季秋水接过画,画上是一个穿着蓝色外套的阿姨,正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身边围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 —— 小女孩手里拿着彩色铅笔,仰头看着阿姨,眼里满是欢喜。画的背景是明亮的窗户,窗外画着几只展翅的小鸟,角落里还用稚嫩的笔迹写着:“谢谢季阿姨陪我读《百科全书》”。
“这画得真好,小娟太有心了。” 季秋水轻轻抚摸着画纸,指尖能感受到铅笔划过的细腻纹路,眼眶慢慢湿润了。她想起第一次见到小娟时,女孩蜷缩在昏暗角落里,攥着旧课本沉默不语的样子;想起送《百科全书》时,小娟抱着书笑得露出虎牙的样子;想起读书分享会上,女孩鼓起勇气站在台上,声音不大却坚定的样子 —— 短短半年,小娟的变化像一颗种子破土而出,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小娟说,她画了整整一个星期,每天放学回家就坐在桌子前画,非要把‘季阿姨读故事’的样子画下来。” 小娟的奶奶笑着说,“她还说,以后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帮助有困难的人。”
季秋水把画小心翼翼地铺在办公桌上,找来胶带,仔细地把它贴在帮扶办公室的墙上 —— 正好在 “心愿台账” 的旁边。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画里的蓝色外套泛着温暖的光,与台账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相映成趣。
“谢谢您,阿姨,替我谢谢小娟。” 季秋水拉着小娟奶奶的手,“这画不是给我的,是给所有帮扶人员的。它提醒我们,帮扶不是‘完成任务’,是‘满足心愿’;不是‘送完就走’,是‘长久陪伴’。每个特殊群体的小小心愿,都值得被重视;每个微小的改变,都值得被珍藏。”
当天下午,季秋水组织帮扶干部和志愿者召开了 “帮扶心得分享会”。她指着墙上的画,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小娟画的‘我陪她读《百科全书》的场景’。画里没有米面油,没有慰问金,只有一个简单的读书画面,可这却是小娟最珍视的时刻。这说明,特殊群体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帮助,更需要精神关怀 —— 需要有人听他们说话,陪他们做事,懂他们的心愿。”
帮扶干部老张看着画,想起了帮李大哥建轮椅坡道的场景:“李大哥第一次自己推轮椅出门时,在坡道上走了三个来回,眼里含着泪说‘终于能自己出门了’。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们建的不只是一个坡道,是他重新融入社会的‘通道’。”
志愿者小李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上次给张奶奶体检时,她拉着我的手说‘好久没人这么仔细地给我看病了’。后来我每周去看她,她都会提前泡好菊花茶,跟我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现在她的血压、血糖都稳定了,还加入了社区合唱团,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分享会开了两个多小时,每个人都讲述着自己的帮扶故事 —— 有帮视力残疾的王阿姨调试有声读书机,教她用语音指令选书的;有帮自闭症儿童小宇设计康复游戏,陪他玩积木的;有帮独居的刘爷爷买菜做饭,听他唱老戏的…… 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满是温暖的细节,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精准帮扶的动人画卷。
“所谓‘精准’,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政策术语,是藏在小娟的《百科全书》里、李大哥的轮椅坡道里、张奶奶的体检报告里的温度。” 季秋水在分享会的最后说,“我们要把每个特殊群体的‘小事’当‘大事’,把他们的‘心愿’当‘使命’,让帮扶不仅能解决他们的当下难题,还能点亮他们的未来希望。”
随着精准帮扶计划的深入推进,夔北街道的帮扶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季秋水牵头成立了 “特殊群体技能培训中心”,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手工艺人、教师等担任讲师,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手工制作、电商运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
精准帮扶计划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特殊群体的生活变化上,还带动了整个街道的文明进步。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帮扶队伍,有的居民给特殊群体送衣服、送食物,有的居民利用自己的技能帮特殊群体解决问题,有的居民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特殊群体的故事,呼吁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