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奇了怪了,"一个买菜的大妈嘀咕,"往年这个时候,菜价早就涨上天了。今年倒好,一个铜钱还能买两斤萝卜。"
码头上的苦力们也发现,活计比以前多了。
"自从改了新规矩,这漕船一趟接一趟,就没断过。"一个老船工边擦汗边说,"就是累点,但挣得也多啊!"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满意。
那些靠倒买倒卖发财的中间商,日子就难过多了。
"这生意没法做了!"一个绸缎商抱怨,"官府把货源都控制了,咱们上哪进货去?"
更惨的是那些放高利贷的。以前青黄不接时,是他们发财的好机会。现在官府推出了"青苗钱",利息比他们低得多,谁还来找他们借钱?
五、朝堂风波
新政的成绩虽然显着,但朝中的反对声却越来越大。
这天早朝,御史中丞吕诲第一个发难:"陛下!薛向在扬州独断专行,搞得怨声载道。臣请求彻查!"
王安石立即反驳:"薛向推行新法,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自然有人要说他坏话。"
"王相公此言差矣!"司马光站了出来,"《均输法》看似利国利民,实则弊端丛生。官府与民争利,此风一开,后患无穷!"
"与民争利?"王安石冷笑,"司马大人说的是与哪些'民'争利?是与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争利,还是与那些放高利贷的豪强争利?"
双方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
赵顼被吵得头疼,只好宣布退朝。
下朝后,司马光特意拦住王安石:"介甫,你我相交多年,听我一句劝。这条路走不通的!"
王安石目光坚定:"走不走得通,走了才知道。"
六、隐患初现
就在朝中争论不休时,扬州那边又出了新问题。
由于发运司权力太大,一些官员开始动歪脑筋。
有个姓李的判官,故意压低收购价格,中饱私囊。农民们怨声载道,却又敢怒不敢言。
更严重的是,为了完成收购任务,一些地方官开始强行摊派。
"王老汉,你家必须卖五百石粮食给官府!"
"可...可小人家只有三百石啊!"
"我不管!完不成任务,你这个里正就别当了!"
这类事情越来越多,终于传到了薛向耳朵里。
薛向勃然大怒,立即着手整顿。他撤换了三个官员,还制定了严格的监督制度。
但问题已经埋下:再好的政策,执行起来也会变形。
七、初见成效
尽管问题不少,《均输法》推行一年后,成绩还是相当显着的。
国库增收五十万贯,漕运损耗减少三成,东南物价保持平稳。
赵顼看着三司呈上的报表,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这条路是对的。"
王安石却不敢掉以轻心:"陛下,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青苗法》,才是重头戏。"
"怎么?有人反对?"
"反对的人不少。"王安石苦笑,"特别是那些放高利贷的。"
赵顼冷哼一声:"让他们反对去!朕倒要看看,是他们厉害,还是王法厉害!"
窗外,秋风萧瑟。王安石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头。
《均输法》只是开胃小菜,《青苗法》才是主菜。这道菜能不能做好,关系到整个变法大局。
他想起离京前妻子担忧的眼神,想起朋友们劝他急流勇退的忠告,想起政敌们恶毒的攻击...
"不管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王安石握紧拳头,"我都得闯过去!"
夜色深沉,变法的大船已经起航。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风浪。
(第四卷 第七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