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他转身,望向海图桌,手指在地图上缓缓滑动,最终停在了一处海岸线凹陷的位置——那是位于十二使徒峰北侧的一片相对隐蔽的海滩,距离港口炮台约三公里,但恰好位于炮台主火力覆盖的盲区后方。
 邓肯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如果我们能从背后突袭那个炮台,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那座城堡,就不再是坚不可摧的堡垒了。”
 乔治舰长立刻明白了少将的意图。
 “您是说……派遣海军陆战队,从后方登陆,绕过炮台的正面防线,直接攻击它的侧翼或者后方?”
 他眼中燃起兴奋的光,“只要配合得当,完全可行!”
 邓肯微微颔首:
 “挑选精锐,大约一千人的海军陆战队,足够撕开他们的防线。登陆地点就定在十二使徒峰北侧那片海滩——那里地势较为平缓,有岩石掩护,不易被炮台直瞄。”
 他抬起头,语气变得更为冷峻:
 “但在登陆之前,我们必须再一次吸引炮台的注意力——所有战舰,准备第二轮炮击,目标:炮台正面与顶部工事。”
 “我们要让炮台的所有火力都集中在海面上,让他们以为我们依旧在试图以舰队强攻。而就在他们全力对付我们的战舰时……陆战队将从背后杀进去。”
 夜幕即将降临,海风逐渐增强,带着一丝凉意与不安的预兆。
 旗舰桅杆上的信号旗再次升起,在暮色中翻飞:
 “全舰队注意:第二轮远程炮击,目标炮台主城墙与炮位,持续三十分钟。目的:吸引火力,掩护登陆准备。”
 “海军陆战队第一营,准备登艇,目标:十二使徒峰北侧海滩,登陆时间:炮击后十五分钟。”
 甲板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海军陆战队员们身着深蓝色军服,手持步枪与短剑,列队登上一艘艘小型登陆艇。他们表情坚毅,有些人脸上还带着硝烟的痕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刚刚还在前一轮炮战中协助操作舰艏小炮。
 而在炮台内部,姚耀祖依旧坚守岗位。他刚刚指挥炮兵进行了第一轮猛烈反击,虽然成功逼退了英军的几次试探,但也清楚对方的火力与组织绝非泛泛。然而,他并不知道,此刻在漆黑的海面上,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正悄然向着他的后方逼近。
 他更不知道,英国舰队即将发起的第二轮炮击,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邓肯少将站在舰桥上,目光沉静如水。
 海风渐起,海浪拍打着战舰的船身,发出低沉的轰鸣,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双重打击奏响序曲。
 暮色中,炮火再次点亮海天,隆隆的炮声隐隐传来,一支千人隐秘的刀锋,正悄然从山海之间,乘坐风帆小舟,向妈祖军的背后刺去。
 暮色四合,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被翻滚的乌云吞噬,只剩下深紫与铁灰交织的天幕笼罩着开普敦崎岖的海岸线。海风渐起,夹杂着咸腥与硝烟的气息,从大西洋的方向徐徐吹来,拂过十二使徒峰嶙峋的山脊。
 这座高耸入云的花岗岩山脉,如沉默的巨人般俯瞰着开普敦港口,也是整片区域最重要的战略制高点。而在其西侧一处较为平缓的海滩附近,驻守着由五百名妈祖军民兵组成的防线——他们是妈祖军海外城邦体系的一部分,驻守在这片土地上。
 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条小径,也深知:一旦敌人从背后登陆,港口炮台将腹背受敌,整个开普敦的防御体系将瞬间崩解。
 就在夜幕即将完全降临时,山脊上的哨兵猛地瞪大了眼睛。
 “有人!海滩方向!小船!很多小船!”
 他一把抓起挂在脖子上的号角,还未吹响,便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鼓声——那是非洲战鼓,低沉、急促、充满警告意味的节奏,从山腰的烽火台一路传向峰顶。
 哨兵转身便朝烽火台奔去,同时高喊:
 “敌袭!海上有敌袭!小船接近海滩!”
 几乎是同一时刻,几名了望手也发现了海面上那异常的动静——原本平静的海湾入口处,隐约可见数十条小型帆船正快速逼近海岸线,船影低矮而灵活,在暮色与海雾中若隐若现,却速度极快,显然不是商船,更不是渔船。
 那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的登陆艇。
 他们早已趁着夜色与炮击掩护,悄然绕过舰队主攻方向,从十二使徒峰北侧的海岸线摸了过来,目标直指炮台后方的防守薄弱点——而那,正是妈祖军民兵驻守的十二使徒峰西侧山地防线。
 “咚!咚!咚!”
 非洲战鼓的声音回荡在山间,低沉而急促,一鼓传一鼓,沿着山脊迅速扩散。
 很快,整座十二使徒峰都沸腾了起来。
 烽火台上的烽火被点燃,熊熊烈焰冲天而起,在夜空中映出一道醒目的红光,像是一只愤怒的眼睛,俯视着那片逐渐逼近的海岸。
 烽火不仅照亮了山峰,也点燃了整片防线的警觉。
 在山腰的营地里,郑一娘正与部下商讨夜间防务。听到战鼓与烽火信号,她脸色骤变,二话不说,拔出佩剑,厉声喝道:
 “全体集合!一千人,全速增援十二使徒峰!敌人从海上摸上来了!”
 不到十分钟,一支由步兵、轻炮与辅助民兵组成的千人快速反应部队已然集结完毕。他们手持线膛步枪,身上穿着混合式军服,中华国大明风格的胸甲与战裙,带着一股独特的异域雄风。
 郑一娘翻身上马,回头看了一眼燃烧的烽火,眼神坚定如铁:
 “不能让敌人站稳脚跟,绝不能让炮台腹背受敌!”
 海滩上,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低沉的怒吼。
 一艘艘小型登陆艇被海浪推上了沙滩,船底与砂石摩擦出刺耳的声响。船上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员们一跃而下,涉水冲上海滩,迅速列队。
 他们的指挥官——一位面容冷峻的中年军官,站在一块礁石上,手握望远镜,远远望向那座正在烽火中沸腾的十二使徒峰。
 他看到了烽火。
 他听到了战鼓。
 他知道,那里有敌人——而且极有可能是炮台防御体系的一部分,甚至是炮台的侧翼支援力量。
 “该死。”他低声咒骂了一句,“我们不可能直接进攻港口炮台了……不能放任这股力量留在我们背后!”
 他猛地转身,对身边的副官下令:
 “你返回舰队,告诉他们,今夜我们会先占领,十二使徒峰!明日一早,我们旗语联系。
 敌人就在山上!我们不能让他们有机会组织防线或者干扰我们的主攻计划!”
 副官转身,再次带着几人跳风帆上小舟,另外的陆战队员,把他们推进夕阳里的大海。
 “上岸的立刻编组,三十人一小队,以小股突击方式,迅速向山脊推进,夺取制高点,消灭所有抵抗力量!”
 “是!”
 海滩上瞬间响起一阵急促的命令声。一百多艘登陆艇上的陆战队员迅速行动起来,一千名士兵被分成数十支三十人小队,每队配备一名士官与旗手,携带着滑膛枪、刺刀、手榴弹与军斧,开始以战术队形向山坡上推进。
 他们不再试图隐匿行踪——因为时间不等人,而背后有敌人,就意味着致命威胁。
 他们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猛的冲击,拔掉这颗钉子。
 此时,十二使徒峰上,烽火已经照亮了大半个夜空。
 郑一娘率领的千人部队正急速向峰顶赶来,而原本驻守的五百妈祖军民兵也已经进入阵地,依托山石、林木与简易工事,架设起步枪和火炮,严阵以待。
 战鼓声依旧在回荡,那是战斗的节奏,也是召集的号角。
 山风呼啸,夹杂着海浪与硝烟的气息。
 而在山脚下,英国海军陆战队的第一波突击小队已经冲入了山腰的灌木丛,开始向坡上摸去。
 一场新的战斗,即将在十二使徒峰的山脊线上爆发。
 一边是依托地形、熟悉地理的妈祖军民兵与开普敦快速反应部队,他们将为守护炮台与港口而战;
 另一边,则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英国海军陆战队,他们绝不允许任何敌人在自己背后存活。
 这是背水一战的前奏。
 这是山巅与海滩之间的生死较量。
 烽火已经点燃,战鼓已经停止擂动,山头上有人影浮动,山脚下一队队英国海军陆战队在谨慎的登山。
 而真正的厮杀,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