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一、航海界的“到此一游”鼻祖:从探索使命到“打卡艺术”
 在15世纪那个充满未知与冒险气息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航海家迪奥戈·康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闪耀着别样荒诞的光芒。
 1482年,他怀揣着国王若昂二世的密令,踏上了探索非洲西海岸的征程。
 这本应是一场严肃而伟大的地理大发现之旅,然而迪奥戈·康却凭借其独特的行事风格,将其变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非洲海岸巡礼行为艺术”。
 迪奥戈·康每发现一处新的地方,就如同现代游客到了热门景点一般,迫不及待地要留下自己的“印记”。
 他命人在当地竖起一块块石碑,石碑上精心雕刻着葡萄牙国徽、国王的尊姓大名以及自己的名字。
 这些石碑就像是他给非洲海岸贴上的一张张“到此一游”的标签,宣告着葡萄牙人的“到访”。
 想象一下,在那片广袤而神秘的非洲西海岸,突然出现这些刻着陌生符号和名字的石碑,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秘信号,诉说着迪奥戈·康的奇特“打卡”之旅。
 而在刚果河口,迪奥戈·康的“打卡”行为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立完碑后,他突发奇想,决定给当地酋长送上一份伴手礼——一个葡萄牙银盘。
 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一份彰显葡萄牙文明与财富的珍贵礼物。
 然而,对于当地酋长来说,这个银盘却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铁疙瘩”。
 酋长拿着银盘,满脸疑惑地问身边的人:“这铁疙瘩能盛木薯糊吗?”
 在他们的传统认知里,实用才是衡量物品价值的首要标准,这个既不能盛放食物,又不能作为工具的银盘,实在是没有太大的用处。
 于是,酋长顺手把这个银盘挂在了树上,没想到这一挂,竟意外地解锁了非洲首个“葡萄牙风情艺术装置”。
 这个银盘在树上随风摇曳,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了迪奥戈·康这段荒诞航行的一个有趣注脚。
 二、奴隶贸易的“带货鼻祖”:黑暗包裹与荒诞“文化交流”
 迪奥戈·康回国时所带的“非洲特产”,堪称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包裹之一。
 1482年,他首次返航时,竟然运回了一批黑人奴隶。
 这一行为,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正式开创了欧洲黑奴贸易的“开箱测评”时代。
 当这些黑人奴隶被带到里斯本时,引起了贵族们的极大轰动。
 他们围在这些奴隶身边,像观赏珍稀动物一样,惊叹于这些奴隶强壮的体魄和独特的肤色。
 有人甚至调侃道:“这比撒哈拉骆驼还能负重!”
 在贵族们的眼中,这些奴隶似乎只是具有劳动价值的“工具”,而完全忽略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
 葡萄牙王室看到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后,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非洲土特产专营公司”,将奴隶贸易正式纳入国家经济体系。
 这一举措,使得奴隶贸易从个人行为上升为国家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非洲人民的苦难。
 更荒诞的是,1483年迪奥戈·康进行二次航行时,居然把上次带回的奴隶又原封不动地捎回了非洲。
 他美其名曰这是“文化交流使者”,然而实际上,这不过是他为自己的荒诞行为找的一个可笑借口。
 这些奴隶刚在葡萄牙学会了几句简单的葡语,就被无情地扔回了部落。
 回到部落后,他们成了非洲最早的“双语人才”,整天在村口用葡语数数。
 这让部落里的巫师们感到十分困惑和惊恐,他们以为这些奴隶中了邪,纷纷施展各种巫术试图驱散“邪灵”。
 这段荒诞的“文化交流”,不仅没有带来真正的文化融合,反而给非洲部落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三、刚果王的“塑料兄弟情”:圣经的“防潮层”与“封建迷信小剧场”
 迪奥戈·康在与刚果王的交往中,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国际交友”闹剧。
 他深知宗教在当时欧洲的强大影响力,于是想当然地认为,将圣经送给刚果王,就能赢得刚果王的信任和友谊。
 当他把圣经郑重地递给刚果王努库时,还不忘吹嘘道:“这是欧洲最强魔法书!”
 在他的想象中,刚果王一定会被这本神秘的“魔法书”所震撼,对葡萄牙文化顶礼膜拜。
 然而,刚果王并没有被他的话所迷惑。
 他让祭司连夜研读这本圣经,希望能从中找到治理国家的智慧和求雨的咒语。
 可是,祭司们翻遍了整本圣经,也没有发现任何关于求雨的记载。
 刚果王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他觉得迪奥戈·康欺骗了他,于是气得把圣经垫在了宝座下当防潮层。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迪奥戈·康所代表的葡萄牙宗教文化的一种无声嘲讽。
 1491年,葡萄牙传教士团来访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