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胡安·贝隆的职业生涯堪称“政变教科书”。
 1930年,他首次参与军事政变支持乌里布鲁将军,这场政变本意是改变阿根廷的政治格局,结果新总统胡斯托上台后,阿根廷成了美国的“石油提款机”。
 大量石油资源被美国资本掌控,阿根廷在能源领域逐渐失去自主权。
 贝隆在这次政变后,一边当军事史教官写书,在学术领域默默耕耘,一边在军队中积攒人脉,为日后的政治行动布局。
 1943年,他发动“统一军官团”政变推翻卡斯蒂略政权,这次政变他十分谨慎,自己却躲在幕后当副国防部长,不直接暴露在政治风暴的中心。
 直到1944年,他才亲自下场逼宫总统拉米雷斯,强行扶植法雷尔上位,自己当上副总统兼劳工部长,这一系列操作堪称“政变界的伏地魔”,巧妙地利用各种政治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1945年,贝隆因政治斗争被捕入狱,这看似是他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却没想到成为了他逆袭的契机。
 他的情人伊娃(后来的贝隆夫人)发动了一场史诗级“捞人运动”。
 伊娃深知贝隆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她带着工人和粉丝团包围总统府,现场气氛热烈而紧张。
 人们高喊“总统贝隆”口号,情绪激昂,甚至有人当场自杀表忠心,以死来表明对贝隆的支持。
 最终政府被迫释放贝隆,场面堪比“阿根廷版《肖申克的救赎》”,只不过救人的是穿着高跟鞋的伊娃。
 出狱后贝隆感慨:“感谢伊娃,感谢人民!”——翻译过来就是:“感谢老婆带飞!”
 伊娃在这场事件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对民众的号召力,也为贝隆日后的政治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46年贝隆竞选总统时,伊娃的拉票策略堪称“民粹营销鼻祖”。
 她深知底层民众的需求和渴望,一边用广播喊话穷人:“选贝隆,发缝纫机!”给穷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承诺,一边自曝黑历史:“我当过舞女,但我和你们一样穷!”
 这种真诚的自我暴露,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成功把选举变成“穷人狂欢节”。
 贝隆以56%得票率当选,而伊娃的台词“谢谢你的存在”直接入选阿根廷土味情话TOP10,这句话简单却充满力量,让民众感受到了被重视和关爱。
 贝隆在意大利当武官时迷上了墨索里尼,回国后搞出“庇隆主义”——号称“不走美国资本主义,也不学苏联社会主义”,这种独特的政治理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实际效果却是“把外资企业全没收,给工人发福利到国库破产”。
 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却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巅峰操作包括:把英国铁路公司国有化后,阿根廷火车准点率比阿根廷足球队输球还稳定。
 国有化后的铁路公司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运营机制,导致火车经常晚点甚至停运,给民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讨好民众,贝隆政府狂发福利:最低工资翻倍、全民免费医疗、给穷人发脚踏车。
 这些福利政策在短期内确实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但却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结果农民集体摆烂:“种地不如领救济!”
 农民们发现,辛辛苦苦种地所获得的收益还不如领取政府救济,于是纷纷放弃农业生产。
 阿根廷从小麦出口国变成进口国,国内粮食供应依赖进口,通货膨胀率飙到30%,物价涨得比伊娃的声望还快。
 经济学家吐槽:“贝隆用农牧业黄金时代的积蓄,买了张经济崩盘的VIP票。”
 贝隆政府没有考虑到福利政策的可持续性,过度消耗了国家的经济资源,最终导致经济崩溃。
 伊娃趁势推出“贝隆夫人限量款”:穷人把她的画像和耶稣并排贴墙上,在她心中,伊娃成为了拯救他们的救世主。
 政府把她的演讲录成唱片当传家宝,伊娃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能够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甚至计划造一座比自由女神像还高的纪念碑,准备把她尸体塞进去展览。
 这一计划虽然最终没有完全实现,但也反映了当时民众对伊娃的狂热崇拜。
 可惜工程还没完工,阿根廷经济先塌方了,经济的崩溃使得这些宏大的计划无法继续进行。
 1952年伊娃因宫颈癌去世,贝隆重金聘请西班牙解剖学家阿拉博士做尸体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