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土星同步轨道,“信标一号”建设指挥部主控中心。
巨大的环形观察窗外,是令人窒息的宇宙图景:巨大的土星悬于墨黑绒布上,冰环如钻石碎屑铺陈开来,静谧中蕴含着无垠的力量。
窗内,气氛却如同拉满的弓弦,紧张而专注。
李擎风站在中央控制台前,身侧是全神贯注的核心团队。
巨大的主屏幕上,复杂的能量流曲线与结构应力数据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旁边是“星璇”智能体实时演算的、关于“土星气体捕捉空间站”的最终工程验证模型。
“各单元最后一次状态确认!”
李擎风的声音沉稳,穿透了主控室内低频的嗡鸣。
“能源核心,‘后土-M型’矩阵,全系统预热完成,输出稳定性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八!”
周薇紧盯着她面前的屏幕,语速快而清晰,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点过,核验着最后一项参数。
“结构框架,所有对接点锁死确认,应力传感器读数正常,抗辐射屏蔽层全功率开启!”
王猛的声音洪亮,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他双手抱胸,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层层合金,看到空间站每一个铆钉的状态。
“定向能量传输阵列,波束聚焦校准完毕,目标‘勘探者七号’接收器已就绪,链路冗余系统待命!”
孙启明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流动的数据光,他的领域是看不见的场与波,此刻却关乎着最实际的能量投送。
“空间站姿态控制系统稳定,轨道维持引擎点火程序预载完成!
外部安全警戒网无异常!”
高强站得笔直,通过通讯器与散布在空间站各关键节点及外围护卫舰上的安全队员保持着实时联络。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李擎风身上,汇聚到主屏幕侧下方那个不断跳动的倒数计时器上——距离“信标一号”首次全功率运行测试,还有三分钟。
这不仅仅是测试。这是“盘古”技术迈向实用化的第一步,是向整个林氏深空、向那些质疑者证明土星分部价值的第一次亮剑。
李擎风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沉稳有力,与倒计时的滴答声隐隐合拍。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屏幕上那由“星璇”模拟出的、完美运行的空间站模型,以及旁边一行醒目的绿色大字:
【理论验证通过:基于完整64矩阵聚变技术,标准功率输出下,万吨级气体捕捉站可稳定运行500标准年。
主副堆无缝切换,完善维护下,理论运行寿命:永久。】
这三个月的煎熬、无数次的模拟失败、不计其数的参数调整,终于凝结成了这行字。
悬了九十天的心,在看到最终数据的那一刻,终于缓缓落下。但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擎风。”
林淼的声音从侧面传来,他不知何时走到了儿子身边,手里拿着一个老式的保温杯,递了过来,
“喝口水,定定神。”
李擎风接过杯子,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
他喝了一口,是父亲常泡的浓茶,苦涩中带着回甘。
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父亲点了点头。
林淼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位老工程师选择用最朴素的方式,给予儿子支持。
倒计时进入最后一分钟。
主控室内鸦雀无声,只有设备运行的轻微噪音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
李擎风将保温杯放在控制台上,双手重新放在虚拟操控界面上。
“十、九、八……”
AI合成音开始倒数。
李擎风的目光再次扫过团队成员。
周薇抿紧了嘴唇,王猛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孙启明屏住了呼吸,高强的脊梁挺得更直。
他们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二、一!能源核心,启动!”
李擎风沉稳地按下了那个代表着“启动”的虚拟按钮。
嗡——!
低沉的、仿佛来自空间站心脏深处的震动,透过结构传遍了整个主控中心,脚下的地板传来清晰的震感。
主屏幕上,代表“后土-M型”矩阵的能量输出曲线,从零开始,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平滑斜率,急速攀升!
“输出功率百分之十……稳定!”
“百分之三十……磁场约束完美!”
“百分之五十……核心温度在安全阈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