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实验已安全终止近半小时,地下室里那股由高能场域激荡起的、几乎肉眼可见的紧绷感,才渐渐被一种混合着巨大震撼与极度疲惫的沉寂所取代。
能量核心的低鸣已然消失,唯有升级后的循环泵还在不知疲倦地发出细微的嘶嘶声,带走系统内最后的余温。
李擎风依旧僵立在主控台前,双手撑着冰冷的合金台面,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的目光死死锁在全息屏幕上定格的最后一帧数据——那三条完美同步、并展现出清晰共振峰与干涉现象的曲线。
屏幕上方的能量输出读数已归零,但那个被“唤醒”的、来自未知领域的“心跳”信号,其残影仿佛仍灼烧在他的视网膜上。
不是幻觉,不是噪声。
是一次真实的、可重复的、甚至初步可控的相互作用。
林淼率先从那种近乎窒息的震惊中缓过气来,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像是要把胸腔里积压的惊骇一并排出。
他走到角落的小型冷藏柜,拿出两瓶高能量营养液,扔给儿子一瓶,自己拧开一瓶,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瓶,才用袖子擦了擦嘴。
“小子,”他的声音带着剧烈思考后的沙哑,“先别愣着,趁热打铁,也得先看看铁砧结不结实。复盘!”
李擎风被父亲的话拉回了现实。
他接过营养液,机械地喝了一口,冰凉液体滑过喉咙,让他过度兴奋的神经稍微冷却了一些。
对,复盘。
科学的进展不靠肾上腺素,而靠冷静的分析和严谨的验证。
“爸,你说得对。”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发现的狂喜中抽离,切换到分析模式。
他拉过虚拟键盘,快速将第37次尝试的关键数据流重新调出,并排显示。
“第37次尝试,核心发现可以归纳为三点。”
李擎风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条理,但语速仍比平时快,透着压抑的激动。
“第一,信号的真实性与可重复性最终确认。”
他高亮了三个不同原理传感器在相同时间戳上捕捉到的、形态一致的初始脉冲,
“多传感器交叉验证,排除了设备自身干扰的可能。
而且,信号在我们持续能量注入期间稳定存在,说明这不是偶然触发,而是持续的耦合状态。”
林淼凑近屏幕,指着那持续存在的周期性波动:
“这第二点,是这玩意儿的‘脾气’对吧?
它不像砸石头,砰一声就完事。
它有自己的‘劲儿’——
你刚才说的那个‘惯性’,还有那个特别尖的‘共振峰’。”
“没错,”
李擎风点头,调出频率扫描和方波脉冲响应的数据,
“这就是第二点:响应信号表现出经典共振系统特征——高Q值(品质因数),窄带宽,以及明显的弛豫过程。
这表明我们激发或耦合的‘结构’,本身极其精密,能量损耗极低。
就像……”他寻找着合适的比喻。
“就像敲中了一个藏在现实背面、打磨得完美无比的水晶钟。”林淼接上了话,这个基于他机械经验的比喻,意外地贴切。
“对!就是这个感觉!”李擎风眼中闪光,“这暗示我们触及的,可能不是杂乱无章的量子涨落,而是某种更基础、更规则的时空本身的结构或属性。”
他顿了顿,将画面切换到最关键的干涉实验数据。
“第三点,也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点:双源干涉实验的结果。”
他展示了当两个能量源相位差180度时,主共振信号几乎消失,但更高频二次谐波出现的图像。
“这强烈支持了能量守恒并未被破坏,而是主频能量在三维空间相消后,可能通过某种机制‘转移’到了我们通常无法直接观测的更高维模式或更高效的振动状态上。
这……这直接指向了高维理论的核心预言之一!”
林淼的表情更加凝重,他指着屏幕角落一个不起眼的监控参数——环境背景真空涨落读数。
“还有这个,小子。
从干涉实验开始,这个本应恒定的背景值,就开始有极其微弱、但持续且稳定的上升趋势。
虽然增幅微小到接近测量极限,但趋势是明确的。”
李擎风神情严肃地点头:
“是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操作,不仅仅是在‘倾听’,很可能已经开始极其微弱地‘扰动’了局部的时空结构本身。
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我们之前只关心涟漪(共振信号),但现在发现,潭水本身的温度(真空涨落)似乎也受到了影响。
虽然效应极小,但这是原则性的突破。”
父子二人再次陷入沉默,消化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这不再是隔着厚厚的墙壁听声音,而是他们敲击墙壁的动作,已经开始让墙壁微微发热了。
“总结下来,”
林淼用他工程师的方式概括,
“咱们不光确定了那‘回声’是真的,还发现这‘回声’来自一个特别讲规矩、特别精致的‘钟’,而且咱们的敲法,好像已经开始让这口‘钟’所在的房间微微升温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这意思吧?”
“比喻非常准确。”
李擎风肯定道,随即话锋一转,
“所以,下一步,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是‘敲响’它。
我们要测量它更精细的属性——
它的‘材质’(耦合机制)、
它的‘形状’(维度结构)、
我们对它的‘敲击’到底产生了多深远的影响(能量传输与时空效应)。
我们现有的传感器,在干涉细节和真空涨落监测上,精度已经触及天花板了。”
“明白了,”林淼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游标卡尺量不了原子。咱们得先给这些‘耳朵’和‘眼睛’升级。
而且,刚才那么高强度的运行,得彻底检查一遍系统,别留下什么暗伤。”
维修工程师的本能让他立刻进入状态。
他拿起旁边的多功能检测仪和工具箱:
“我去检查能量回路、冷却系统和所有物理连接。
你负责检查控制单元、数据采集链和传感器校准。
咱们得确保下次‘敲门’的时候,门没坏,听诊器也是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