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第437章 西凉遗臣唐契:哈密瓜田里守护华夏文明火种的绿洲王者(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序幕:一场改变历史的跑路

公元421年,北凉大军如潮水般涌向敦煌城下,西凉王朝迎来了它的最后时刻。都城即将陷落的混乱中,一位名叫唐契的年轻官员做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影响深远的决定——跑路,而且要跑得漂亮,跑得有水平。

他可不是一个人跑,而是拖家带口,带着弟弟唐和、外甥李宝,以及两千多户愿意跟随的百姓,上演了一出西北版“出埃及记”。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携老扶幼,带着能带走的所有家当,向西行进,目的地是伊吾,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哈密。

提到哈密,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甜美的哈密瓜。但在当时,那里基本上算得上是“世界的尽头”——荒芜、偏远,堪称古代版的“西伯利亚流放地”。选择这里作为避难所,要么是走投无路,要么就是有着超凡的战略眼光。而从后续发展来看,唐契显然是后者。

第一幕:逃亡天团——从官二代到流浪领袖

唐契可不是普通老百姓,他是个标准的“官二代+官n代”。他的父亲唐瑶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佐命功臣,相当于开国元勋。这就好比一个国务卿的儿子突然要带着全家老小逃难,场面可谓相当壮观。

据《魏书》记载,唐家是凉州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唐契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熟读兵书,精通政务,是个全能型人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后来的逃亡生涯中,他能够既当得了将军,又做得了农夫,还能兼任外交官。

这支逃亡队伍堪称十六国时期的“全明星阵容”:唐契,总指挥,战略规划师;唐和,唐契之弟,副指挥,军事执行官;李宝,唐契外甥,精神领袖,西凉王李暠之孙,名副其实的“亡国王子”。当然逃亡队伍还有两千余户民众,包括士兵、农民、工匠、学者等各行业人才。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唐契站在高处,对着迷茫的民众发表演说:“各位父老乡亲,北凉那群混蛋占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没关系!我知道有个好地方叫伊吾,那里土地肥沃(其实并没有),水草丰美(基本靠想象),最重要的是——没人收税(暂时性的)!”

这支队伍的组合,活脱脱就是一部大型古装连续剧《西域漂流记》的演员阵容:落魄贵族、忠臣之后、亡国王子,还有一群吃瓜群众。不同的是,这不是演戏,而是真实的生死逃亡。

从敦煌到伊吾,直线距离约400公里,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支拖家带口的队伍至少要走上一个月。沿途要经过沙漠、戈壁,还要躲避北凉的追兵和沿途盗匪的袭击。

唐契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他将青壮年男子组织起来,轮流担任护卫;将老弱妇孺安置在队伍中间;还派出侦察小队提前探路。这种行军组织方式,简直可以写进古代军事教科书的后勤章节。

第二幕:哈密创业记——从“流浪者”到“哈密瓜之王”

到达伊吾后,唐契面临的首要问题很现实——如何不让大家饿死。

伊吾这地方,说是绿洲,其实更像是在沙漠中顽强生存的一小片绿地。唐契看着这片土地,说出了可能是他一生中最有名的一句话(虽然史书没记载,但我猜他一定说过):“此地虽僻,亦可王也!”

于是,这位曾经的官二代开始了他的“种田流”创业之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配土地,组织民众开垦农田。要知道,这些逃亡者中不少是敦煌的城里人,可能连锄头都没摸过。唐契不得不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开荒种地。

在西北干旱地区,水就是生命。唐契深谙此道,他组织修建了一套完整的水利系统。《魏书》记载他“导引山水,溉田沃壤”,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搞了个古代版的“南水北调”工程。

这套系统包括:引水渠,从天山引雪水到农田;蓄水池,雨季储水,旱季使用;灌溉网:将水分配到每块田地。

这些水利设施如此有效,以至于直到唐代还在使用。可以说,唐契是哈密农业开发的奠基人,称他为“哈密农业之父”一点也不为过。

唐契不满足于只搞农业。他还大力发展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手工业,组织工匠制作农具、武器、日用品;畜牧业,利用草原资源发展牧业,养殖马、羊、骆驼;商业,与周边政权开展贸易,用农产品换取必需品。

经过二十年经营,伊吾从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阡陌纵横,沃野千顷”的富庶之地。人口从最初的二千余户增加到近万户,成为西域地区的一个小小奇迹。

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模拟城市》游戏:一开始只有一片荒地和几个难民,通过不断建设,最终打造出一个繁荣的城市。唐契也因此被当地民众私下称为“哈密瓜之王”——虽然那时候哈密瓜可能还没有成为特产。

第三幕:柔然的“PUA”大师课——在夹缝中求生存

但是,在十六国时期的西域,光会种田是远远不够的。北凉政权一直对这群西凉遗民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过来“查水表”。

唐契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硬刚到底,还是找棵大树好乘凉?他选择了后者,但这棵树找得有点特别——他投靠了柔然。

柔然是当时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称他们为“蠕蠕”,这个称呼带着明显的贬义,大概相当于今天叫人家“小虫子”。唐契向“小虫子”称臣,被册封为“伊吾王”。

这步棋走得相当微妙。唐契实行了一套精妙的“双轨制”:对外称臣柔然,使用“伊吾王”称号;对内奉李宝为“敦煌公”,维持西凉法统。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同时挂了两块招牌——对外是“柔然伊吾分公司”,对内是“西凉集团残余势力”。唐契自己则是CEO,实际掌控着一切。

当然,保持这种平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唐契除了按时向柔然进贡、表示忠心外,还要暗中发展实力等待时机,防止北凉的渗透和破坏,维持内部团结和西凉遗民的身份认同等。他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成功,二十年里,伊吾既没有被柔然完全吞并,也没有被北凉消灭,反而越来越壮大。这简直就是古代地缘政治的奇迹。

第四幕:跳槽的艺术——从柔然到北魏的华丽转身

时间到了442年,北方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北魏崛起,统一了中国北方,开始向西扩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西域。

唐契敏锐地察觉到——是时候跳槽了!毕竟,柔然是个游牧政权,文化落后,统治不稳定;而北魏则是个正在汉化的政权,文化相近,实力更强。这就好比在两家公司之间选择,一家是初创企业,一家是行业巨头,明智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奇葩皇帝合集
奇葩皇帝合集
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自秦始皇嬴政首称皇帝起,至清末溥仪退位,其间涌现出400余位帝王。他们或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或碌碌无为守成度日,更不乏举止乖张、行事荒诞的奇葩君主。这些特立独行的统治者,以其惊世骇俗的言行,为历史画卷增添了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奇闻轶事。有的沉迷炼丹,妄图通过吞食重金属丹药实现长生不老;有的醉心木匠活,将朝堂政务抛诸脑后;还有的偏爱扮作商贩,在宫中搭建集市体验市井生活。这
苦丁茶2024
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
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
关于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无系统+慢热+种田+战争+权谋+穿越)上辈子,周阳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孤儿。一场意外车祸,让他魂穿大楚王朝。大楚王朝是开国皇帝项羽打败刘邦建立的王朝。家里穷就不说了,还要去当兵。他没有金手指,但是身体却拥有世上最强的力量!既然是当兵,那我当个弓箭兵好了。百发百中,射击距离远超项羽,他在战场上成了敌人的梦魇。英雄救美,郡主非他不嫁!结拜大哥居然成了皇帝!周阳发明
玄武湖钓玄武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现代精英周平安,一觉醒来竟魂穿古代周家庄的“傻儿子!十八岁的傻少爷,意图掌控命运?!但内有家族倾轧,外有匪患威胁,县令更是笑里藏刀想吞并家产!开局即是地狱难度?不,这是他的英雄启程!真实的穿越该如何智勇破局?且看周平安一介布衣下,如何以雷霆手段,在这动荡的大夏朝站稳脚跟,穿出一片新天地!爽点不断,智武双全!
宏的传说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轻松读懂千年王朝兴衰?简介:?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耗时19年编撰的“帝王教科书,从战国到五代,横跨1362年的王朝更迭、英雄成败、权力斗争与人性抉择。但原着文言深奥,现代人读起来难免头大。这本就是要用轻松幽默的白话,把这部“古代版讲给你听!在这里,你能读到:???秦始皇如何一统六国,又怎样二世而亡???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谁才是真英雄????诸葛亮北伐为何功败垂成?司马懿如何熬死对手???安
万一二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关于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重生为西汉边塞孤儿,李铮意外被匈奴掳走。十年后,他竟以“天狼神将之名统帅匈奴铁骑,横扫草原。长安城破在即,他却率军反戈一击,阵前倒戈。“大汉儿郎,他举起染血的长刀,“随我——回家!未央宫内,汉武帝看着这个俘虏变将军的传奇:“你要何赏赐?李铮单膝跪地:“臣求一纸和书,愿为陛下永镇北疆。他融合汉匈精锐,建立铁血兵团。当匈奴单于再次南下,惊见长城上飘扬的狼旗与汉字交织的战
毅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