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湿热蒸腾虫毒漫(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二、方剂精要:甘露消毒丹的加减之道

丑时三刻,岐黄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夹入新抄的医方,案头摆着七味药材: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

“甘露消毒丹本是治疗湿温时疫的要方,”他捏起石菖蒲嗅闻,“但用于虫毒为患,需随证加减。若虫积甚者,可加使君子、槟榔;若疹痒剧烈,当配苦参、地肤子;若心神被扰,则入远志、茯神。”

阿远见师父在方中添了一味鹤虱,疑惑道:“鹤虱有毒,为何不用更温和的榧子?”岐黄摇头:“鹤虱苦辛,专入肝经,能杀蛔、蛲、绦诸虫,尤其适用于虫毒入络之证。但需配伍甘草以缓其性,正如良将用兵,需刚柔并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窗外雨声渐急,岐黄忽然想起日间所见的腐草堆:“明日去寻些斑蝥,以米炒至黄黑,去米用虫。此药虽毒,却能攻逐死血、蚀死肌、杀结虫,不过……”他目光郑重,“非大实大毒之证,断不可轻用。”

三、针灸奇术:驱蛔三穴的玄机

寅时初,岐黄在针灸铜人上标注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阿远举着烛台,见铜人腹部这三处穴位被朱砂圈得通红。

“蛔虫所喜,无非湿热与食积,”岐黄以银针模拟进针角度,“中脘为胃之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两穴同用,可通调胃肠气机;足三里乃强壮要穴,健脾化湿,使虫无容身之所。若虫痛剧烈,再加鸠尾穴,此为‘杀蛔要穴’,能制蛔虫上扰。”

他取出《针灸甲乙经》,翻至“虫痛”篇:“昔年仲景治蛔厥,以乌梅丸口服,若遇急症,亦可针药并用。记得去年有个孩子肠绞痛,我以电针刺激足三里、阳陵泉,不过半炷香工夫,虫体便随大便排出。”

阿远好奇:“电针?是不是您说的‘西洋磁石发电之法’?”岐黄点头:“科技虽异,医理相通。就像这芒种的湿热,古人以艾火驱之,今人用空调祛之,手段不同,目的皆为调和阴阳。”

第四章 芒种养生·湿热时节的护脾之道

一、饮食妙法:三仁粥与驱蚊方

辰时正,阿远按师父吩咐在厨房熬粥,锅中漂着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清香扑鼻。岐黄端来一碟蒸南瓜,另配一小碗蜂蜜水:“此三仁粥可宣化三焦湿热,南瓜配蜂蜜,既能健脾,又能滑肠驱虫。”

他又取出晒干的艾草、石菖蒲,命阿远缝成香囊:“芒种蚊虫滋生,此香囊挂于床头,可避蚊蝇,又能醒脾化湿。若小儿易招虫咬,可将薄荷、金银花煎水洗澡,切记不可用太烫的水,以免逼毒内陷。”

说起饮食禁忌,岐黄神色严肃:“芒种忌食生冷甜腻,尤忌隔夜饭菜。昨日王伯之病,便因贪食馊饭所致。湿热时节,食物如置蒸笼,稍有不慎便成毒饵。”

二、起居调摄:子午觉与防潮术

巳时三刻,岐黄带着阿远查看药库,见墙角放置着木炭盆,地上铺着竹席,药材皆用陶罐密封。“湿气通于脾,”他轻叩陶罐,“药材受潮则虫蛀,人体受潮则生虫。故需勤晒被褥,衣物宜选棉麻,睡觉需护腹脐,以免湿邪乘虚而入。”

说到睡眠,岐黄指了指墙上的日晷:“芒种昼最长,夜最短,宜遵循‘子午觉’之道——子时(23-1时)熟睡以养胆气,午时(11-13时)小憩以养心阴。若久坐办公,需每隔半个时辰起身活动,叩打足三里、阴陵泉,以利气血运行。”

阿远见师父案头摆着个竹制脚踏,上面布满鹅卵石,便问其故。岐黄示范踩踏:“此为‘摩足养心法’,刺激足底涌泉穴,可引心火下行,缓解湿热导致的失眠、口疮。尤其适合夜间读书久坐之人。”

三、运动养生:八段锦与采气法

未时初,雨暂歇,岐黄带阿远到后园打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时,他特意叮嘱:“托举时需沉肩坠肘,想象将脾胃浊气随掌势排出;‘调理脾胃须单举’时,一手托天,一手按地,如拔树寻根,可调和肝脾。”

行至“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岐黄忽然驻足:“看那蜻蜓点水,尾闾摆动如钟摆,此乃自然之‘动’。人体尾闾穴为精气汇聚之处,摆动可刺激督脉,引心火下交于肾水,正合芒种‘水火既济’之象。”

雨后初霁,园中有薄雾蒸腾。岐黄闭目站立,双手如抱球般缓缓开合:“此为‘采气法’,于卯时或酉时,面对东方或西方,深吸清阳之气,呼出口中浊气,可增强脾胃运化之力。若在稻田边采气更佳,稻香入脾,最能醒神。”

第五章 病案奇闻·虫毒入脑的生死时速

一、书生怪梦:枕中藏虫的隐患

申正时分,县学的周秀才扶着额头踉跄入院,称自己连日做怪梦:先是梦见群虫啃食书卷,继而梦到有人持刀剖开他的头颅,取出数条赤虫。如今头痛如裂,晨起时鼻腔竟流出少量血水。

岐黄仔细检查其鼻腔,见鼻甲黏膜充血,嗅裂处有结痂,遂以鼻窥镜深入观察——竟在蝶窦附近发现白色虫体蠕动,周围黏膜已糜烂化脓。

“此乃湿热虫毒上犯清窍,”岐黄倒吸冷气,“《医林改错》云‘脑为元神之府’,虫蚀脑髓,危在旦夕!速备硼砂、雄黄、冰片研末,以棉棒蘸取涂鼻,再以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阿远惊问:“为何不用口服药?”岐黄解释:“病位深在颅脑,需‘高病下取’,同时以针灸泻百会、风府、大椎,引毒下行。此等急症,非中西医结合不可挽救。”

三日后,周秀才鼻腔排出数条死虫,形如水蛭,周身布满细毛。岐黄查阅《昆虫志》,判断此为“鼻螨”,因书斋潮湿,螨虫随空气侵入鼻窦,繁殖日久竟成大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老妇奇症:皮肤下的游走虫

酉时三刻,邻县张婆婆由孙儿推车上山,只见她双臂皮肤鼓起条索状包块,此起彼伏,触之碍手,伴有剧烈瘙痒。张婆婆哭道:“夜里常觉有虫在皮肉下爬,咬得我睡不着啊……”

岐黄以拇指按压包块,感觉皮下有虫体滑动,遂取三棱针在包块末端迅速刺挑,竟挑出一条半透明的线虫,长约2厘米,在盘中扭曲不止。

“此乃丝虫病,”岐黄查阅《中国寄生虫病学》,“湿热之地多见,蚊虫叮咬为主要传播途径。需用海群生(乙胺嗪)杀虫,同时以黄柏、苦参、地肤子煎水外洗,清热燥湿止痒。”

阿远见虫体细长如发,想起《诸虫镜》中的记载:“虫之种类,有肉眼可见者,有需借镜观者。丝虫细小,古人或归为‘血虫’,谓其‘蚀人血脉,致肌肤甲错’。”

张婆婆连服半月药后,皮下虫动感消失,瘙痒亦止。岐黄叮嘱其孙:“需彻底清扫居所,杀灭蚊虫,改善排水,此乃‘治未病’之根本。”

第六章 章回赞诗·芒种医道的湿热哲思

回目诗

芒种江南暑气酣,湿蒸热煮困脾官。

茵陈煮水清三焦,槟榔驱虫破万难。

雷火灸疮祛毒秽,香囊悬户镇腥澜。

且看稻花翻浪处,妙手回春天地宽。

结语

当最后一炷驱虫香在梅雨季节燃尽,岐黄站在药圃中,见薄荷新叶上的虫洞已被阳光晒成金色斑纹,宛如天然的医理图谱。他忽然领悟:中医治虫毒,非一味攻杀,而是如芒种时节的稻田管理——既要引水灌溉,又要排水防涝;既要除虫护苗,又要保留益虫。就像茵陈与厚朴的配伍,清热而不伤脾,驱虫而不耗气,让人体在湿热蒸腾中仍能保持“脾土健运,虫毒不生”的动态平衡。

“阿远,”岐黄望着远处云开雾散的天空,“明日端午,记得采些新鲜艾草。湿热最盛之时,恰是天地赐予我们驱邪解毒的良机。医道如天道,需顺时势,调阴阳,方得始终。”

(注:文中涉及方剂、针灸操作及驱虫药物,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芒种卷终】

下卷预告:《岐黄天宝·夏至卷:阳极阴生毒瘀结》——当夏至阳气极盛,湿热与瘀血互结,毒瘀之证蜂起,且看岐黄如何以活血解毒之法,破阴结,救阳危。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疯权:星核陷落
疯权:星核陷落
关于疯权:星核陷落:在架空世界“逸风国,神秘的星核能源被发现,拥有无尽能量却隐藏巨大危机。18岁少女林悦,因父亲失踪收到神秘量子邮件,踏入星核漩涡。她联合沈逸风、苏瑶、唐诗诗等伙伴,共同探索星核之谜,肩负拯救世界的责任。在冒险之旅中,林悦智慧无畏,与伙伴情感纠葛,从大学到全球,与神秘组织斗智斗勇,多次陷入绝境,最终掌握星核的秘密。他们利用星核,推动全球能源革命,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希望,谱写传奇。故
和谐墨客
七州传
七州传
关于七州传:+++++七块大陆,三国鼎立,诸神沉眠,万族逐命。复州大陆,东方的极冠王国信奉天象与术数,以四象七曜、二十八星宿镇守国运;西方的瑟曦联邦则奉行神权政治,三神议会统御骑士与魔法;而赫塔共和国,则以机械、符文与科技构筑兵锋,试图制造出“可以被控制的神明。三方交锋之中,天地动荡,神魔遗迹频频现世,迷失大陆、极地废土、毒云瘴海与海底遗族渐次浮出水面。沉睡的传说正在复苏,而信仰的裂隙也早已悄然
谁叫一只白鹭
妖修:我为了长生夺舍蛟龙
妖修:我为了长生夺舍蛟龙
(无系统!无女主!龙!异兽)大道崎岖!于我独行!金丹大能江离尘与同道因为修仙资源反目,最终重伤逃遁,为了重续仙途,夺舍了一枚妖兽卵!开启重修之路
辰辰思无邪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有系统,前期办团练帮朝廷,后期造反夺天下。这是一个类似1852年的平行世界。主角打太平军、打天地会、最后清君侧造反。主角穿越异世界,并开启了神级签到系统。别人穿越千辛万苦的,他的系统,签到都是自动的,只需要躺平即可赚钱。给爷爷买了一个知府,培训老爹考取举人,有用不完的钱财,又可以当衙内,怎一个爽字了得!本以为就这样吃喝嫖赌一辈子。可是无意间救了一个天地会成员,由此被政敌抓住了把柄,出于自卫,被动
六扇门冷血
少林烽烟
少林烽烟
关于少林烽烟:在明初“靖难之役的血雨腥风中,身负血仇的将门遗孤隐入少林,于禅武圣地探寻家国真相与武学真谛。他周旋于朝廷鹰犬、江湖豪雄、佛门清规与复国暗涌之间,以兵法智慧化解武林浩劫,借卦象窥探命运迷局。当少林的慈悲包容遭遇朝堂的冷酷权谋,当个人的复仇烈焰碰撞天下的苍生福祉,恩怨情仇终将在刀光剑影与禅机妙悟中,导向一场关乎武道本心与家国大义的终极抉择。小说新鲜出炉,欢迎各位书友阅读品鉴。
冷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