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阳极阴生毒瘀(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岐黄天宝·夏至卷:结》

节气楔子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此时阳极阴生,暑热蒸腾,血热易瘀,湿热与毒瘀互结,发为痈肿、血症、痉厥,治当清热凉血,逐瘀解毒,忌温补闭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第一章 阳极阴生·毒瘀互结的病机玄机

一、赤日流火:血热成瘀的生理剧变

夏至前三日,正午的日头如炭火悬顶,岐黄医馆的铜壶滴漏声显得格外急促。阿远捧着《温热论》扇风,见师父正对着《黄帝内经》中“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一句沉思。

“阳极则阴生,此乃阴阳转化之理。”岐黄以指尖叩击书页,“夏至阳气盛极,如炉中烈炭,若调摄不当,热邪深入血分,灼伤津液,血行滞涩则成瘀;加之长夏湿重,湿热与瘀血胶结,如油入面,遂成毒瘀之证。”

他取出玻片,滴入朱砂拌过的丹参汁,在显微镜下观察:“丹参活血,朱砂清心,二药相伍,可见血色由暗转明,此乃‘清热逐瘀’之象。正如叶天士所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忽闻窗外有人惊呼,只见一名挑夫晕倒在青石板上,鼻衄不止,皮肤可见紫癜,舌红绛如杨梅,苔黄燥起刺——此为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兼夹瘀滞之象。

二、医理探微:毒瘀的三大致病特征

申时初刻,医馆后堂青烟缭绕,岐黄正在煅烧代赭石。阿远见那赭石煅后呈暗红色,如凝血块,不禁问道:“师父,毒瘀之证为何多见斑疹、痈肿?”

岐黄以醋淬石,火星四溅:“毒者,邪之极也;瘀者,血之滞也。热瘀互结,一则迫血外溢,发为斑疹、衄血;二则腐肉成脓,发为痈疮;三则闭阻经络,发为痉厥、昏迷。你看这代赭石,色赤入血,质重下行,既能清热凉血,又能重镇逐瘀,正合‘热者清之,瘀者散之’之法。”

他翻开《外科正宗》,指到“痈疽门”:“陈实功云‘痈疽皆由气血壅滞、营卫不和所致’,夏至之痈,多因血热瘀毒。去年收治的张屠户,背生痈肿,色紫暗不溃,切开后流脓夹血块,正是毒瘀互结之典型。”

说话间,药炉上的犀角地黄汤滚沸,犀角屑在汤中浮沉,如小舟渡血海。岐黄叮嘱:“犀角今以水牛角代,需久煎方能取效。此药入心肝血分,能直清血分之热,又能散血中瘀滞,乃治毒瘀之要药。”

第二章 毒瘀急症·从斑疹到痉厥的生死时速

一、绣娘血证:指尖的紫黑脉络

酉时正,林姑娘的兄长又背着她闯进门来。距上次虫毒入络不过月余,此刻她面色如金箔,右手臂从指尖至肩井穴布满紫黑络脉,状如蛛网,指甲根部呈青紫色,口中散发腥甜气息。

“晨起绣凤凰,针尖刺破手指,”林姑娘气息微弱,“血滴在红缎上竟凝不成珠,像水一样洇开……”

岐黄查看其舌下络脉,见紫暗怒张如蚯蚓,再验其经血——暗黑夹血块,量少而稠。他取三棱针点刺“十宣穴”,挤出的血液黑如漆,良久不凝。

“此为热入血室,瘀毒阻滞。”岐黄以桃仁、红花、丹皮、紫草煎水,调服三七粉,“《温病条辨》云‘热入血室,瘀热互结’,当以活血逐瘀、清热解毒为法。速备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同时艾灸膈俞、血海,以行血中之滞。”

阿远施灸时,见林姑娘臂上紫络竟随艾烟逐渐变淡,如墨滴入清水。岐黄解释:“艾火之性,能透诸经,散瘀结,清血热。此非‘以热治热’,乃‘火郁发之’之理。”

二、孩童痉厥:暑痫背后的毒瘀闭窍

戌时三刻,城郊农妇抱着抽搐的幼儿撞开医馆门。小儿浑身灼热,角弓反张,双目上翻,口中呢喃如谵语,右手握固难开,左手腕内侧有瘀斑如掌大。

“晌午在田里拔草,孩子跟着玩,”农妇哭道,“吃了个冷馒头,下午就喊肚子疼,这会儿竟抽成这样……”

岐黄以手试小儿前囟:虽已闭合,但按之较硬,再看舌质紫绛,苔黄燥裂。他立刻以安宫牛黄丸化水灌服,同时针刺人中、涌泉、太冲,强刺激泻热开窍。

“此为暑热夹瘀,闭阻心包。”岐黄解开小儿衣襟,见胸腹部有散在瘀点,“《小儿药证直诀》云‘心热则惊,肝热则搐’,热瘀入里,引动肝风。速煎羚羊角骨、钩藤、生地、赤芍,清热凉肝,活血通窍。”

至子时,小儿抽搐渐止,解出黑褐色大便,夹有腐肉状血块,气味恶臭异常。岐黄轻抚小儿腹部:“瘀毒下泄,神自清矣。明日以西洋参、石斛、麦冬煎水,养胃阴,清余热。”

三、孕妇险象:胎前瘀热的两难之境

寅时初,李秀才扶着有孕七月的妻子踉跄入院。妇人小腹硬痛拒按,阴道下血暗红,夹紫血块,舌质紫暗有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内子昨日贪食冰酪,夜间腹痛如绞,”李秀才面色惨白,“原以为是胎动,谁知今早见血……”

岐黄按住妇人腕脉,尺部滑数中带涩象,再以掌心轻触腹部,胎儿躁动不安,却在脐下三寸处触到条索状瘀块。他心中警铃大作——此乃妊娠合并血瘀热毒,稍有不慎便会胎死腹中。

“速取生地、丹皮、丹参、益母草煎水,”岐黄语气沉稳,“加少量麝香(可用石菖蒲代)通窍化瘀,但用量需如发丝,不可伤胎。同时以紫苏梗、白术安胎,此乃‘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伤胎’之法。”

妇人连服两剂后,下血渐止,腹痛减轻,腹中瘀块变软。岐黄改以当归芍药散加减,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嘱其每日食山楂糕少许,缓消瘀滞,切记不可急功近利。

第三章 毒瘀论治·清热与逐瘀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则:凉血散血,解毒逐瘀

卯时正,岐黄在医案中写下“毒瘀同治,以通为用”八字,案头摆着三组药对:犀角(水牛角)配丹参,清热活血;桃仁配金银花,逐瘀解毒;丹皮配紫草,凉血透斑。

“叶天士‘凉血散血’之论,正是夏至毒瘀证的治疗纲领。”他以竹筷指点药对,“血分热毒宜清宜透,如犀角、紫草;血中瘀滞宜通宜散,如桃仁、红花。然需注意‘散血’非破血,宜用温和活血之品,如丹参、益母草,以免耗血动血。”

阿远见方中常配茯苓、薏苡仁,疑惑道:“湿热未清时,为何早用活血药?”岐黄解释:“湿阻则血难行,血行则湿易化。如三仁汤合失笑散,宣化湿浊与活血止痛并行,此乃‘治湿先治血,血行湿自化’之理。”

二、经典方剂的加减变法

辰时三刻,岐黄在《血证论》中夹入新抄的医方,重点圈注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抵挡汤三方。

1. 犀角地黄汤(热入血分,迫血妄行)

- 基础方:水牛角30g(先煎)、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0g

- 加减:衄血加白茅根、侧柏叶;发斑加紫草、大青叶;瘀重加桃仁、红花

2. 五味消毒饮(热毒痈肿,瘀滞不通)

- 基础方:金银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10g

- 加减:脓成加皂角刺、穿山甲;瘀重加丹参、川芎;阴伤加玄参、麦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祝炎开天戒
祝炎开天戒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山东人秦
她长出血肉
她长出血肉
舒冬至是狗血小说中的恶毒女配,因为长得和女主有几分相似,又因为喜欢男主而总是和女主作对,于是被书中爱女主不得的疯批男二抓去当替身,天天做恨。她被男二虐得是死去活来,活来死去,去日苦多,多么痛的领悟,痛彻心扉,然后……她醒悟了,再然后,她逃跑了。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最终,舒冬至在第九十九次逃跑途中跌落山崖一命呜呼,结束了这狗血的一生。幸运的是,在所有的事情发生
游鱼忧悠
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
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
是一本专为大众打造的血脂健康指南,内容源于图书馆权威资料、临床指南及网络验证经验,力求通俗实用。书中聚焦三个核心:解析血脂“啃食血管的过程,用形象比喻说明从血脂异常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逻辑;揭露降血脂常见误区,如“吃素必降脂“年轻人无需关注等,结合数据与案例澄清认知;提供日常护血管方案,涵盖科学饮食、运动强度、用药注意等细节,附实用食谱与监测建议。无论中老年血脂偏高者、应酬频繁的年轻人,还是
北斗联星
无上帝族我排九,族中大帝遍地走
无上帝族我排九,族中大帝遍地走
秦忘川,长生世家嫡子,在1080块至尊骨以及108块仙骨滋养下生来觉醒。家中大帝无数,圣体如云,连啃的寿桃都能让下界修士抢破头。身份背景实力三重无敌之下还觉醒了系统,只是这系统有那么一点的不对劲:看了看系统,又看了看周围矗立的几位大帝,刚重生的秦忘川有些发懵:“系统,到底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不是,你说的是我哪个侍女?系统,我怀疑你绑定错人了。“嘴还挺硬。“你一个破系统给本源?秦忘川看着面
君子无争
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
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
家住四合院母亲烈士,父亲下落不明。退伍回来后又分配在红星轧钢厂,情满四合院和正阳门下的,四合院故事情节。还有部队练兵,公安破案的惊险内容。
水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