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从移宫案开始》最新章节。
这种看似分权实则集权的手段,可比过往的内阁制度还要高明。
因为内阁的决策还得与各部院达成一致意见。
御前会议上的决策,直接就是各部院首签字通过的,推行起来,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搪塞的理由。
这流程减少了一环,就减少了一块极大的可操作余地。
过往内阁与六部交涉,总要有所付出,现在御前会议,谁敢跟皇帝讨价还价?
事情讨论出该怎么做后,相关部门立刻安排下去,截止日期之前做完,限期做不完要给原因,无缘无故没完成,那就是能力不行,换人去做。
官僚系统运行了两千多年,天底下早就没有了新鲜事,所有事都有成例可循,无非是“派谁去做”和“什么时候做完”的问题。
以前皇帝不亲自出面,内阁和部院便可就“派谁去做”这个问题好好推拉。
内阁不给出些许政策优待,那这事儿“什么时候能做完”可就两说了。
但现在,御前会议讨论出事儿该怎么做后,直接把事儿派给相关部门最高主官,设置个期限,各主官都同意了这个事儿,那就只能配合,缺啥给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这事儿就结了。
中间没了推拉过程,这门户私计就很难开展,毕竟谁也不能去贿赂皇帝不是。
除非皇帝愿意接受贿赂,但看眼下这个嗣位之时就废除了矿榷税的主,也不像是个会接受贿赂的皇帝。
且从今日议出的两项政策来看,还是个喜欢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主,这样的皇帝,更没人敢动小心思了。
朱常洛拿起手边的第二本奏疏,群臣心中狠狠一震。
御前会议第二场,开始了。
……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以十年为计,很多事都是几天、半月、数月就能完成,只是因为这些事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因此奏疏才交到了皇帝手中,但只要拿到朱笔批准便可立刻着手执行。
很多不需要各部门合作的事,朱常洛都是直接批准,根本不会拿到这里来讨论。
奏疏并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疏人一般都会给出一个中规中矩的处理建议。
当然,言官的弹章是没有处理建议的,他们只负责发现问题,然后让皇帝治罪,至于言官发现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绝大多数言官都不关心。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议事桌上飞快流淌。
本次御前会议前后共计通过二十四道奏疏,平均十分钟通过一道。
朱常洛并不觉得疲累,但看一众堂官,大多已经精神倦怠,显然是许久没有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过了。
相比一群平均年龄六十岁以上的老骨头而言,年仅三十九岁的朱常洛可谓年富力强。
朱常洛从孙承宗手中收回最后一道黄纸决议后,一边将其夹入最后一道奏疏内,一边温言宣布道:
“今日诸公都辛苦了,朕命御膳房准备了堂食和鲜果,稍后诸公可随内侍指引,去膳堂用餐,餐后可带一份鲜果回官署享用。”
“下午还要辛苦诸公,将上午议定的内容各自部署下去,安排官员执行公务,缺人手的机构把用人要求报到吏部,尽快补充。”
“五日后还是此地,朕与诸公再议大事。”
说罢,朱常洛站起身来,拿起自己的手札,朝众臣微微点头示意,而后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典客厅。
众人见状,神情一震,连忙起身,拱手作揖。
有些人在心中暗想:“皇帝方才是在向我等点头示意?莫不是眼花了?”
有些则在想:“五日一朝,陛下这是要恢复六参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