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从移宫案开始》最新章节。
朱常洛最后这段话,流露出来的观点,倒是很符合一个封建王朝皇帝该有的共识。
重农抑商。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祖宗之法,这是历朝历代的祖宗之法。
孙承宗仔细思索了一下朱常洛的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于人如此,于国亦然。
朝廷也不是吃白食的,拿了农人的粮,自然要为农人说话,要是哪一天朝廷只靠商人吃饭,到那时再给商人站台也不迟。
孙承宗没再深究,痛快的签了字。
一项政策在制订之初是看不出好坏的,只有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正,才能变成一条国法。
一条鞭法无论好坏,最终也就推行了不到十年,发现了问题还没来得及改正,就被废除了。
泰昌皇帝的这几道新政策,无论好坏,都得试过才知道。
但依大明眼下的形势,不变法,就是死路一条。
黄票传到了张维贤手里,老国公看了看纸上内容,深深的看了一眼朱常洛,随后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写好了名字,张维贤拱手道:“陛下,臣老了,身子骨不行了,以后的路,就让年轻人去走吧。”
“请陛下准臣致仕。”
朱常洛一手接过黄票,一手抬起放在张维贤腕上,“英国公,宝刀未老,回家休息几日,朕还要仰仗国公臂助呢。”
“陛下——”张维贤还想再说,朱常洛已抬手打断。
“王安,英国公许是有些疲累了,替朕送送英国公。”
张维贤闻言,不再多说,缓缓起身作揖,离开了坐席。
“老臣告退。”
……
目送张维贤离开典客厅后,朱常洛继续主持会议。
他将两张黄纸决议夹在第一本奏疏里,递给了户部尚书李汝华,开口道:
“事情为何要这么做,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做,方才都议的差不多了。”
“有了这两道决议书,户部便可放手去执行,各部院都会通力支持。”
“户部下去后部议一道具体规划出来,朕的预期是用二十年时间,初步完成‘天下一体纳粮’。这一长策可分为多个小阶段,每五年为一小步,每十年为一大步。”
“税制牵扯国家上下方方面面,改革税法绝非朝夕之功,乃是利国长策,一定不要急,多多调查,多方考察,慢慢做事,事缓则圆,总有一天,事是可以做完的。”
李汝华双手有些颤抖的接过,只觉得心中万分激动。
众人心中均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一个不急功近利的皇帝,亲政以来施行的第一道新法,竟然愿意给出二十年的时间去慢慢做。
这种成熟的心智和长远的眼光,简直闻所未闻。
今天这场会面,皇帝带给他们的惊讶实在是太多了。
就说这一手御前会议,摆明了就是拉着众人一起担责任的,估计从今日开始,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的决策,都要经过众人的会签。
但问题是,御前会议的执笔人是皇帝,会议做出的决定都是皇帝的决定,他们看似有参议权和签字权,但其实就是在配合皇帝搞一言堂,因为不同意不签字的,就得挂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