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从移宫案开始》最新章节。
朱常洛听罢,疑惑道:“这卫所制倒是很完善,从下到上条理清晰。这营兵制怎么只到营这一层就没了?”
骆思恭解释道:“回陛下,营兵之上还有总兵,可统四营兵马,分别是直属的标兵营、副将的奇兵营、参将的援兵营、游击的游兵营。合计可统八千至一万二兵力。”
“再往上,则是节制各镇总兵的总督、经略,其可领兵力随敕书所授,节镇多寡而定。”
朱常洛听罢,心下了然。
怪不得大明后期,小规模战斗胜多败少,大规模战斗却基本没赢过。
战斗序列的最高编制只编到一万二千人,再往上就没编制了,战时都是各镇相互配合。
一万人左右的战斗,自然看不出问题,而一旦战争规模超过十万,立刻就会出现大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无法配合。
因为平时各自为镇,各管一方,到了战时,各镇互不知晓对方长处,各镇战力互无底细,面对后金八旗成建制的十万人军队,一盘散沙要如何对抗?冲上去就是以卵击石的份。
朱常洛想了想,问道:“那缇帅可知,本朝为何要如此定制?”
骆思恭回道:“回陛下,臣以为,此举当是为了防止藩镇割据。”
“营兵毕竟是脱离了土地,专门从事作战的团体,若在一镇之内聚集过多营兵,很容易导致将领生出二心,于朝廷统治不利。”
朱常洛点了点头,“缇帅所言极是,朕也认为,本朝如此定制,是从此处考量。”
“那依缇帅之意,要对抗后金兵锋,只靠现下兵制,能否建功?”
骆思恭欲言又止,最终摇了摇头:“回陛下,臣不知,想来若是有知兵善战之人带领,应当可以建功。”
朱常洛笑道:
“朕觉得,无论在军事方面多有造诣的人才,在咱大明朝都没用,只要中枢一直拖后腿,那便是韩信在世也难得展布。”
“昔汉太祖高皇帝,委手下全部兵马于韩信一人,方才有了后来的横扫诸侯、灭楚建汉。”
“唐太宗戎马一生,亲自节制天下兵马,方才有了大破高句丽,为高宗灭其国奠定了基础。”
“宋太祖将从中御,也是亲掌兵马,南征北战,方才有了宋之一代。”
“本朝太祖,也曾委五十万兵马于徐达、蓝玉等大将,用人不疑,方才有了北伐成功、打落北元帝号的壮举。”
“本朝成祖,五次亲征漠北,更是打出了我大明的骨气。”
“然今观辽东一隅,为析分兵权,将兵力打散成三千人一营,战时临时集合,全然不做配合训练。”
“且时日稍长,中枢便严加督责催促,决策严重脱离实际,丝毫不问前线境况。”
“如此中枢,便是兵仙在世,也难立寸功。”
朱常洛说罢,练功房中安静的针落可闻。
骆思恭微微躬身,两位皇子虽然累的满头大汗,却连一个大气也不敢出,咬牙坚持着。
朱常洛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他起身露出笑容,开口道:“今日晨练就到这里,让御膳房准备早膳吧。”
“是。”王安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