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娱乐:回到过去,靠国足起家》最新章节。
陈玉淇站在一旁,给李文东递了张纸巾,又把保温杯打开,里面是凉好的菊花茶:“东哥,您也吃块西瓜?”
李文东接过杯子抿了口茶,摇摇头:“先去看看筹备情况,西瓜让他们先分着。”
孔声赶紧引着他往里面走,穿过搭着布景的院子,远处能看见工人正在搭 “靖王府” 的廊柱,木头上刷着棕红色的漆,几个道具师傅蹲在地上,给盔甲片上贴铜箔。
“道具组昨天把景仁宫的屏风送来了,服装组那边,梅长苏的素色长袍刚改好尺寸,就等胡哥试穿了。”
孔声一边走一边汇报,脚步不停,“就是群演这边,昨天有两个小姑娘中暑了,今天特意让后勤多备了绿豆汤。”
“中暑的人怎么样了?” 李文东停下脚步,眉头微蹙。
“没事,送到附近医院挂了水,下午就能来。” 孔声赶紧说,“您放心,我们每天都测体温,藿香正气水也备足了。”
两人说着,走到一间临时搭建的板房前,门口挂着 “编剧工作室” 的牌子,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笔尖划过纸张的 “沙沙” 声。
孔声刚要敲门,门就从里面拉开了,海燕抱着一摞手稿站在门口,浅蓝色的连衣裙领口别着支钢笔,头发用皮筋松松地挽在脑后,看见李文东时,眼睛瞬间亮了,手里的手稿差点没抱稳。
“东哥!” 她声音里带着点激动,快步走上前,双手紧紧攥着手稿的边角,指节微微发白。
她原本就不算白的脸,此刻因为紧张和激动,泛着淡淡的红晕,眼角甚至有点发潮 —— 要不是眼前这个人,她现在还在魔都的写字楼里,每天对着 Excel 表格,晚上挤在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就着台灯写那些没人看的文字。
李文东看着她这副模样,笑着点头:“看样子最近没少熬夜?眼底都有青印了。”
海燕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脸,侧身让他们进屋:“昨天改完誉王的人物小传,有点兴奋,就多写了会儿。”
板房里摆着两张办公桌,桌上堆满了手稿和资料,最上面放着本翻得卷边的《梁书》,旁边的电扇呼呼转着,吹起几张散落的便签纸。
陈玉淇把保温杯放在桌上,顺手帮海燕把便签纸归拢好,动作轻柔利落。
“人物小传写得怎么样了?” 李文东坐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手稿翻了翻,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有些地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修改意见,能看出用了不少心思。
“已经完成 80% 了,” 海燕赶紧说,语气里带着点自豪,“景琰和梅长苏的主线人物都定稿了,剩下的就是几个配角,比如言侯爷的朝堂戏,还有飞流的动作戏细节,我再跟武术指导对接一下就行。”
她说话时,目光落在李文东手里的手稿上,思绪不自觉飘回 2007 年的那个冬天 ——
那时候她刚发完这个月的工资,1800 块钱的工资条被她压在桌角,出租屋里没有暖气,她裹着棉被坐在电脑前,看着起点后台寥寥无几的点击量,正琢磨着要不要干脆停更。
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 “我们李总想买断《琅琊榜》的版权,给您 100 万”,她还以为是诈骗电话,直到对方把公司地址发过来,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看见李文东坐在会议室里,手里拿着她写的打印稿,上面还画着横线和圈注。
100 万,即使是在 2007 年的魔都,够付一套小公寓。
她记得签完合同那天,走出公司大楼,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不是因为钱,是因为有人真的看懂了她写的故事,看懂了梅长苏藏在 “麒麟才子” 名号下的隐忍,看懂了景琰十几年的坚守。
那天晚上,她给老家的父母打了电话,又给经理发了辞职短信,第二天就买了台新电脑,把出租屋里的书桌收拾干净,开始安安心心写《琅琊榜》的结局。
后来平台帮她开发衍生品,漫画、有声书、周边,又陆陆续续给她带来 150 万的收益,她用这笔钱给父母在老家买了套房子,自己也换了个带阳台的公寓。
再后来,李文东说要拍《琅琊榜》,给她 200 万让她当编剧,她当时激动得一夜没睡,反复看着自己写的手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在想什么?” 李文东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他把手稿放回桌上,指了指旁边的保温箱,“陈玉淇刚从冷藏车拿了个西瓜,你切着吃,别总对着稿子,也歇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