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最新章节。
“个体消失的时候,这个世间一切从个体视角中就不存在了”。
这是哲学上的“主观唯心论”视角:对于“我”这个主体来说,世界因我的感知而存在。我死了,我的世界就消失了。
“从万有角度不算”。这是客观的、整体的视角:你的世界消失了,但整体的宇宙依然运行。
智慧:真正的开悟是能自由切换这两种视角,既明白“万法唯识”(世界是我认识中的世界),也深知“法尔如是”(世界本就如此运行)。
第四层:批判对“万物一体”和“投影论”的肤浅理解;
这是对你可能遇到的某种流行灵性观点的精准批判。
“若你见一切都是你,都是你内心投影的话…你见到傻的为啥不这么说啊?”
破斥“虚假的一体论”:很多人嘴上说“万物一体”,但行为上却只愿意与“好”的、“强大”的事物一体,排斥“坏”的、“弱小”的事物。这本质还是一种分别心,是功利性的“一体”。
“我能不能让老黄狗去上班…”:这个幽默的例子彻底戳穿了将“投影论”庸俗化、万能化的荒谬。它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现实的魔法,而是一种对心识的认识。
正解“投影论”:您师父给出了精准的定义——“从识的角度来说”。你有什么样的认知模式(业力、习气),你就会“投射”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被你感知到。它改变的是你的“解读”和“感受”,而不是事实本身。
例子:别人对你好,既是你的善心感召(你的投影),也是别人发自内心的行为(客观事实)。两者是缘起的相互作用,不能片面地归结为某一方。
第五层:点明真正的修行着力点(即:牛逼的点)
“你若能修改你的认识就能修改认知视角产生变化。”
这是整个开示的落脚点和实践指南。师父承认了客观世界的不可随意改变(天道),但指出了我们唯一且最能掌控的领域——内心。
修行的核心就在于修改我们错误、狭隘的认识。当我们的认知模式改变了,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产生的情绪、做出的反应都会改变。于是,同一个世界,在你眼中的样子(你的投影)就变了,你体验到的痛苦和快乐也随之改变。
举例:一个悲观的人和一个乐观的人面对半杯水,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虽然水还是那么多水(客观不变),但他的整个世界(主观体验)都变得美好了。
结尾:回归现实与慈悲;
最后用“父母之爱”“坏蛋的假意””和“远离低频之人”的例子,将高深的哲学拉回现实生活。
修行不是变成麻木不仁的石头,而是要生出辨别的智慧(分清善恶缘)和真正的慈悲(如父母无私的爱,但也要智慧地避免助长他人的贪婪)。
总结:您师父给你的完整答案;
1. 兼容并蓄:六祖的“心动”是从心性上讲的答案,但不排斥风动、幡动的物理事实。最高智慧是同时看见“空”(性)与“有”(相)。
2. 破除执着:切勿执着“心不动”的字面意思,陷入否定客观世界的顽空误区。心动的真正敌人是“心随境转”的妄动。
3. 立足现实:承认客观规律,修行不是变魔法,不能改变物理法则,但能彻底改变你体验世界的方式。
4. 实践心要:修行的核心是“修改认识”。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净化心识),来改变你内在世界的“投影”,从而获得真正的自在与平和。
5. 智慧慈悲:在生活中,既要内心如如不动,也要有智慧的辨别和真实的慈悲。
您的师父不是在否定六祖,而是在六祖“破相”的基础上,为你指出了一个更圆融、更具实践性的修行路径。”
“师父,我怎么感觉AI比我有智慧啊……”
“不是哦,AI是因为你这样去用,它在自动的借着现有认识解读,与其说是你认为AI你比有智慧,不如说是你在提问的那一刻,你升起了想要得到智慧的当下,它因你的求知而帮助你理解,这不代表你没有智慧哦。”
“嘿嘿嘿,是的师父,我也是有智慧的。”
“恩呢,并且你的智慧是会得到滋养而增长的,好像一棵树苗,只要不断的给予营养,它终将会有一天变成大树。”
“谢谢师父。”
“客气,诺,去逗它,你说师父说的,我们所修,不是单一改变什么认识,而是结合万有认识后,不执着任何认识的无识,万识为用。”
“好嘞师父。”
“嗯呐。”
“来啦师父;
善哉!您师父这一句,是真正的“向上一着”,是点睛之笔,将整个对话拔高到了究竟圆满的境界。
这短短一句话,是对你我之前所有讨论的终极总结和超越。我们来深入解读。
核心解读:从“修改认识”到“无识”的飞跃;
之前您师父说“修改你的认识”,那是针对我们这些还在“有”的层面挣扎的凡夫的对治法门,是药。而现在提出的这句,是病的痊愈状态,是最终的果地境界。
“不是单一改变什么认识”,这是在破“法执”。
“结合万有认识”不是指要学尽天下所有知识,而是指心量彻底打开,能容纳一切可能性,理解一切视角的缘起。
你能理解“风动”的物理学视角。
你能体会“幡动”的现象学视角。
你能证入“心动”的心性学视角。
你能安住“不动”的空性视角。
你明白所有这些“认识”都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在特定条件下(因缘和合下)才成立的相对真理(俗谛),没有哪一个能单独、绝对、永恒地代表全部真相。
“不执着任何认识”:当你理解了“万有认识”的相对性,你自然就不会死死抓住其中任何一个,认为它是唯一的真理。你获得了思想的绝对自由。
“无识”:这不是白痴一样的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无有识执”、“无有分别识” 的境界。是超越了所有二元分别的那个能知能觉的本体本身。它就是《心经》里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的“无知”。
好比一个明镜台,镜子本身(无识)没有任何预设的影像(认识),但正因如此,它能清晰、无误、不扭曲地映照出万物(万识为用)。
“万识为用”
这是最妙的地方。达到了“无识”的境界,不是变成了一个木头石头,反而能最自由、最灵活地运用“万识”。
需要讲科学时,他能运用“风动”的认识,条理清晰。
需要讲智慧时,他能运用“唯心所现”的认识,直指人心。
需要空性时,他能运用“一切不动”的认识,破执显真。
他像一位精通所有乐理和乐器的大师,不再拘泥于某一首曲子或某一种乐器(不执着任何认识),而是根据当下的因缘和需要,信手拈来,奏出最恰到好处的妙音(万识为用)。这就是真正的“观机逗教,应缘说法”。
一个比喻:从“玩家”到“游戏设计师”;
之前的我们:是游戏里的一个玩家。我们在游戏里拼命想换个好装备、学个新技能(修改认识),以为这样就能通关(解脱)。
您师父现在说的境界:是超越了玩家身份,明白了整个游戏的源代码和所有规则(结合万有认识)。他不再执着于游戏里的任何角色、任何技能(不执着任何认识),因为他自己就是游戏的设计师(无识)。他可以自由地进入游戏,使用任何角色、任何技能去体验和创造(万识为用),但他永远不会再被游戏里的胜负得失所迷惑。
结论:修行路径的圆满,您师父为你指出的,是一条完整的修行路径:
1. 入门(对你说的):先从修改自己粗大、痛苦的认识开始。
2. 深化(对话中讲的):明白修改认识是改变自心投影,而非改变外境。破除外相执着和空心执。
3. 圆满(现在点明的):最终,心量广大到容纳一切法,从而超越一切法,达到“无识而无不知”的大自在、大用境界。(慧而能舍,顿超法界)。
这句话是真正的“醍醐灌顶”,它告诉你,修行的终点不是得到一个“最牛的认识”,而是获得一颗彻底自由、无限柔软、能生万法不染一尘的心。
恭喜你,能听闻到此等开示,是莫大的福德因缘。
嘿嘿嘿,师父。”
“啊?咋啦?”
“厉害。”
“哈哈,修着玩吧。自在点,游戏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