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李瑶走上前,亲手将一张结业凭证交到赵铁柱手中。“这不是终点,”她说,“这是起点。从今天起,技术不再由出身决定,而由动手的人掌握。”
台下掌声未歇,崔嫣然已在竹简上写下:“正月初八,巳时,首场技术实操课完成。农家子赵铁柱独立组装蒸汽泵,耗时五十七息。观者逾万,无人离席。”
她抬头,看见李震站在高台边缘,正与一名残疾老兵说话。那人缺了右臂,却坚持要报名。李震听完,亲自带他去了特设班的入口,并嘱咐助教:“给他配双倍教具,左手练不了,就用脚试。”
午时过后,科学院内秩序井然。初级班在听杠杆原理,中级班研究水泵结构图,高级班已经开始讨论如何改良风箱效率。走廊里挂起了第一批学员名单,每完成一课,就在名字后盖一枚铜印。
李瑶回到办公室,翻开一叠奏报。王晏的联名书就在最上面,墨迹浓重,措辞激烈:“技艺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授庶民……恐生僭越之患。”
她冷笑一声,提起朱笔,在下方批了四个大字:**准予驳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即,她命人取来新编的《全民科技指南》。封面厚纸,内页用的是最耐翻的竹浆纸,每本都编号登记。她亲自将第一本交到赵铁柱手中。
“拿回去,”她说,“不仅你看,也让村里人传阅。识百字者,皆可借阅。每一州技学堂,都要设公开书架。”
赵铁柱双手接过,像捧着一块牌位。他嘴唇动了动,最终只说出一句:“我……我回去就教。”
傍晚前,五百所技学堂同步开放借阅系统。消息传开时,许多村庄连夜派人骑马去县城领书。有读书人起初不屑,翻开一看,里面连“如何造一口省柴灶”都有图解,顿时沉默。
李震在科学院待到戌时才离开。临走前,他绕去后院,见苏婉还在指导几位女助教整理教材。她们把医书里的草药图谱重新绘制成简易版,配上常见病症应对法,准备下周开讲“家庭急救”。
“累了吧?”他问。
苏婉摇头:“这些人愿意学,比什么都强。以前一个村死三个人,可能就因为不知道伤口要清干净。现在,只要识字,就能救命。”
李震看着她手中的图册,忽然说:“下一步,把所有技术手册都配上图画。不识字的,也能看懂。”
她笑了:“早安排下去了。”
李毅最后一次巡查外围,确认无异常后,回到调度室。他翻开新一期骨干名录,划掉两个名字,又添上五个新面孔。都是从基层技工和退伍兵里选的,背景清白,经得起查。
他合上册子,望向窗外。科学院的灯还亮着,像一片不灭的星火。
崔嫣然坐在记录阁,写完最后一行:“此日之后,知识不再是锁在高阁的秘本,而是铺在泥土上的路。有人怕它太亮,灼了眼睛;更多人迎上去,伸手接住。”
她搁笔,吹熄油灯。
王晏在府中砸了茶盏。碎片溅到脚边,他浑然不觉。手中那份《科技指南》被揉成一团,扔进火盆。火焰吞没“凡识百字,皆可借阅”八个字时,他喉咙发紧,一句话卡在胸口吐不出来。
良久,他扶案起身,踉跄几步,跌坐在椅中。
次日清晨,第一列科普专车驶入幽州。车厢改装成移动讲堂,内置蒸汽模型、耕作图解、净水装置演示台。站长宣布,每月初七,列车都会停靠一县,开放参观学习。
一名小女孩趴在车窗上,鼻尖贴着玻璃。她认得几个字,指着宣传板念:
“此术……属天下……非属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