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列车驶出隧道,汽笛声在山间回荡。李瑶收起染血的旗帜,指尖还残留着那滴温热的触感。她没说话,只是将旗折好,放进随身箱底。苏婉抱着孩子回到车厢,轻拍她的背,直到呼吸平稳。李震松开操纵杆,让副手接管余程,自己走下驾驶位时,靴底沾着一层薄灰。
他站在月台上,望着远处皇都城门。那里,科学院的旗已经升起。
人群比预想中来得早。天刚亮,科学院外的广场就挤满了人。有穿粗布衣的农夫,背着工具袋的工匠,还有几队从各县赶来的私塾学生。他们不吵不闹,只是安静地站着,目光盯着那扇敞开的大门。
李震走上高台,身后是整排新刻的木匾,上面写着《蒸汽基础》《机械原理》《水力传动》等课程名。他没拿讲稿,只扫了一眼台下,声音平直:“昨天那趟车,跑完了万里轨道。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是让这条路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它是怎么跑起来的。”
台下有人抬头,有人踮脚,也有人低头翻手里借来的纸页——那是昨夜发放的课程预告单。
苏婉从侧门走出,手里提着一个木箱。她打开箱子,取出一把拆解过的曲辕犁模型,摆在桌上。齿轮、连杆、传动轴一一陈列,旁边立着大幅图解。“这东西你们都用过,”她说,“但它为什么省力?因为力被分成了三段,每一段都顺着土地的走势走。这不是神仙授法,是能算出来的。”
一名老农颤着手上前,摸了摸那根传动轴。“我用了三十年犁,头一回知道它为啥顺手。”
苏婉点头:“明天开始,你就能来听课。第一堂,就是这个。”
李瑶站在登记处前,看着人流缓缓进入学堂。她手中握着一本新印的册子,封面是她亲笔写的《从识字到齿轮》。助教们正按年龄和识字程度分流学员,有人领到初级班,有人直接进了图纸解读组。
“赵铁柱到了吗?”她问。
“在后面排队。”副官低声答,“王晏的人也来了,三个,穿儒衫,站在东角不肯靠近。”
李瑶不动声色,转身走向讲台区。她举起手中的册子,示意所有人安静。“今天我们不讲大道理。我们做一件事——现场组装一台蒸汽泵。谁会?没人会。但谁都能学。现在,我点一个人上来。”
她念出了那个名字。
赵铁柱愣了一下,周围人纷纷让开一条路。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短打,脸上还沾着昨夜挖渠留下的泥点。他走到台上,站得笔直。
“给你一炷香时间,”李瑶说,“工具、图纸、零件都在桌上。成功了,水喷出来,就算数。”
台下开始骚动。有人小声议论:“他连字都不全认得,能行?”
东角那三人交换眼神,其中一人提高嗓门:“机巧之术,需十年苦修!岂是一介农夫片刻可成?”
李瑶看过去,没反驳,只对赵铁柱说:“开始吧。”
香点燃了。赵铁柱深吸一口气,拿起图纸摊开。他的手指粗糙,却稳。先挑轴承,再接导管,螺丝一个个拧紧。他不懂术语,但记得上个月在工坊见过这结构。他照着图画一步步来,中途停顿一次,是发现少了个垫圈。他抬头,看向助手。
“第三格抽屉,蓝色盒子。”助手立刻递上。
时间过半,泵体已成型。他连接蒸汽阀,固定底座,最后装上手摇启动杆。
香尾烧尽时,他拉动开关。
一声轻响,水流从出口喷出,冲起半尺高。
全场静了两息,随即爆发出吼声。人们跳起来,拍手,跺脚,有老人捂着脸蹲下。一个孩子尖叫着冲上台,抱住赵铁柱的腿:“爹!我也要学!”
东角三人脸色铁青,欲退。李毅不知何时已站在出口,两名暗部成员悄然封住两侧。他没拦人,只淡淡道:“可以走。但下次再来捣乱,就不只是请出去了。”
三人低头快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