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夜色渐淡,城南官道上的马蹄声远去。李震站在廊下,指尖轻叩柱身,目光落在远处军驿飘动的旗影上。他没有回房,而是转身走向后院校场。
天刚亮,校场已列阵整齐。三架新制连弩车停在演武台前,铁臂微扬,箭槽内寒光隐现。士兵们按令就位,手扶机括,静候指令。
李骁披甲而来,脚步沉稳。他扫了一眼台侧立着的官员,认出那人身穿六品文官服,面长唇薄,正低声与随从耳语。他未多看,径直登上高台,朗声道:“今日试射,验我军械之实。”
那人正是周维,雍灵帝派来的特使。他上前一步,展开黄绢诏书,声音尖细:“奉旨监观——查《大雍兵械律》第三章第七条:凡机关连发、逆天伤和者,皆属禁器。今闻幽州造十矢连弩,形同妖术,有启战端之危,着即封存图纸,拘押匠人,待朝廷复核!”
话音落下,台下一片寂静。
李骁像是没听见,抬手一挥:“起靶。”
两名力士拉动绞盘,厚重铁铠缓缓升起。三层叠装,外覆生铁,内衬牛皮,专为抵御强弓所设。靶后三十步,竖起一道土墙,夯得结实。
周维脸色微变,还想开口,却被李骁打断:“大人若不信,不妨亲眼看看。”
他亲自走到第一架连弩车旁,扳动机柄。曲柄转动,滑轨发出轻微摩擦声,十支精钢破甲矢依次入槽。他调整角度,对准铁铠中心,而后猛然按下发射钮。
嗡——
十支箭几乎同时离弦,撕裂空气,直贯而入。铁铠发出沉闷撞击声,箭尖穿透三层重甲,余势不减,深深钉入土墙,尾羽犹自颤动。
全场无人出声。
周维站在原地,喉头滚动了一下,手指紧紧攥住诏书边缘。
李骁走下高台,来到他面前,语气平静:“这还只是初型。若真用于战场,百步之内,可连射三轮,每轮十矢。蛮族骑兵冲阵,一个冲锋还没到阵前,就得倒下七成。”
“你……”周维嘴唇发白,“此物太过凶厉,岂非助长杀业?”
“杀业?”李骁冷笑一声,“去年冬,铁木真率八千骑破关南下,烧村掠户,妇孺皆屠。他们用的弯刀,可曾有人说是‘凶器’?北境百姓流离失所,朝廷调兵迟缓,是谁在守边?是我们。”
他指向远处训练的士兵:“这些兵,每人背后都有家。他们不想杀人,但他们必须活着回来。所以我们要更强的武器,让他们少流血。”
周维张了张嘴,终究说不出话。
这时,李震缓步走上台来。他未着甲胄,只穿一身深色常服,神情如常。
“敢问大人,”他看向周维,声音不高,却清晰传至全场,“若北境蛮族已有此弩,列阵黄河以北,日推十里,大雍禁军能挡几日?”
周维额头渗出冷汗。
“再问一句,若平西王私造轨道,暗聚工匠,图谋不轨,朝廷又有何手段阻其前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对方随行文书:“你们记下的每一笔结构,画下的每一处关节,都不过是表面模样。真正的核心,在于材料配比、热处理工艺、还有供弹系统的稳定性。这些东西,不在纸上,而在匠人心中。”
周维终于低头,肩膀微微颤抖。
李震不再逼问,转而下令:“取五架单兵连弩,装箱封印,交由监军带回洛阳,供禁军研习防备之用。”
士兵立刻行动,将小型连弩小心收入木箱,加盖火漆。
“此弩非为攻伐,”李震说道,“只为守土。朝廷若觉其利,可用之练兵;若惧其害,锁之库中亦可。但请记住——技术不会停下脚步,敌人也不会等我们准备好。”
周维双手接过清单,指尖冰凉。他知道,这一箱东西带回去,宫中必将掀起波澜。用,等于承认地方军力已超中央;不用,又显得怯懦无能。
当晚,他在驿馆辗转难眠。桌上摆着一份誊抄的连弩结构图,墨迹未干。窗外风声阵阵,他几次想吹灭灯烛,却又忍不住重新点亮。
他伸手摸了摸木箱上的封条,触手坚实。里面静静躺着一架连弩,像一块烧红的炭,既不敢扔,也不敢碰。
次日清晨,李瑶递来一份密报。
李震坐在军政厅案前拆开,看完后轻轻搁下。信中写道:特使随从昨夜秘密誊录图纸,情报员已复制副本。另有一封密信藏于鞋垫,内容为“李氏献弩,似有逼贡之意……恐日后索盐铁无度”。
他提笔批了一句:“既然怕我们开口,那就先开个价。”
半个时辰后,正式文书送往特使行辕——《幽州军备协防建议书》,请求朝廷每年调拨硝石三千斤、精铁五百担,用于“强化边防,共御外敌”。
周维接到文书时,正在整理行装。他翻开一看,手微微一抖。
他知道,这已经不是“禁不禁”的问题了。
这是交换。
你若不给,下次展示的,可能就是射程四百步的改良型;你若给了,至少还能保住几分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