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雾气散尽时,周明轩的火锅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队。有牵着孩子的华人夫妇,有背着冲浪板的白人青年,还有几个举着相机的日本游客。约瑟夫看着自动上菜机器人穿梭在人群中,忽然对格林说:“您看,味道这东西,从来不用翻译。”
罗利市的雨下了整整三天,艾米丽把冲锋衣的帽子拉得老高,站在“川渝味道”的门廊下。玻璃门内暖黄的灯光里,隐约能看见人们举着筷子的手在半空起落,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请问,这里真的有不用排队的座位吗?”她对着门口的智能识别屏问道,屏幕立刻亮起:“您好,目前等位时间约45分钟,是否需要预约晚餐?”
“我从教堂山开车过来的,听说你们的机器人会唱中文歌。”艾米丽掏出手机,屏幕上是朋友发来的视频——一个银灰色的机器人正给一桌客人端上毛肚拼盘,机械臂上还别着朵红玫瑰。
“它不仅会唱歌,还会推荐菜品哦。”迎宾员笑着拉开门,一股混合着牛油和花椒的香气扑面而来。艾米丽跟着穿过挂满红灯笼的走廊,忽然被一个声音叫住:“女士,需要推荐锅底吗?”
她转头,看见一个顶着丸子头的机器人正歪着头看她,胸前的屏幕上滚动着菜品图片。“我……不太能吃辣。”艾米丽有点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和机器人说话。
“那推荐您菌汤鸳鸯锅,左边微辣,右边不辣。”机器人忽然往旁边挪了挪,“您看那位先生,他上周点了特辣锅,结果把冰水当汤喝。”
艾米丽顺着它的机械臂看去,邻桌的白人中年男人正举着冰镇可乐猛灌,额头的汗顺着脸颊流进胡子里,却还在夹着一块毛肚往嘴里送。“他看起来很享受。”她忍不住笑了。
“因为辣是会上瘾的。”机器人突然转动轮子,“请跟我来,您的座位在窗边。”
刚坐下,自动点菜机就亮了。艾米丽研究着屏幕上的图片,手指在“夫妻肺片”上犹豫——图片里的红油看起来像团火。“那个……很辣吗?”她小声问。
“女士可以选微辣版。”身后传来声音,约瑟夫正端着一盘鱼滑走过,“这是用北卡本地的甜虾做的,加了点马蹄碎,口感很脆。”
艾米丽点了菌汤鸳鸯锅,又选了虾滑和龙利鱼。机器人送餐来时,居然在她桌角放了一小碗花生酱:“这是给不喜欢麻酱的客人准备的,用本地蜂蜜调过。”
当第一片龙利鱼在菌汤里涮好,艾米丽吹了吹放进嘴里,眼睛突然睁大了——鱼肉的鲜嫩混着菌香,像把她拉到了秋日的森林里。“这汤……”她抬头时,正好看见机器人给邻桌端上一份麻婆豆腐,红色的汤汁里浮着白芝麻。
“要试试吗?”约瑟夫不知何时站在旁边,“这是我们卖得最好的预制菜,加热就能吃,很多客人买回去当意面酱。”
艾米丽舀了一勺拌在米饭里,麻辣的香气像烟花在舌尖炸开,她赶紧喝了口酸梅汤,却又忍不住再舀一勺。“我朋友说,你们的火锅让她想起小时候外婆做的炖菜,热闹又暖和。
雨停时,艾米丽拿着打包的麻婆豆腐走出店门,机器人追到门口:“女士,您的会员卡忘拿了。下次来可以试试我们的红糖糍粑,配冰粉吃最解辣。”
她接过卡片,上面印着一行中文:“川渝味道,温暖异乡”。远处的路灯亮了,艾米丽突然想起刚才在洗手间看到的蜀绣屏风,上面绣着的锦鲤仿佛正在水波里游动。
一个半月后的清晨,史国栋站在 Asheville 市的山顶,俯瞰着这座被秋枫染红的小城。约瑟夫递过来的平板上,六十七家加盟店的开业照片连成了长卷:外滩群岛的移动火锅车前,穿比基尼的姑娘举着筷子自拍;教堂山的大学城店,学生们围着机器人猜拳;夏洛特的旗舰店,格林主席正和周明轩碰杯,两人手里的酒杯,一个是青花瓷的,一个是水晶的。
“史总,昨天的报表,六十家店平均翻台率9.8次,预制菜的销量比预期高40%。”约瑟夫的声音带着兴奋,“特别是佛跳墙和麻婆豆腐,超市都来问能不能批量供货。”
史国栋看着远处山谷里升起的炊烟,忽然想起林薇发来的视频——孟加拉国的达卡市,三家先锋打点店的招牌在热带的暴雨里亮着,穿纱丽的女人们正用自动夹菜筷夹起鱼丸。“东南亚那边怎么样?林薇说孟加拉人爱用咖喱,会不会吃不惯火锅?”
“她上周发消息说,把牛油锅底减了30%的辣度,加了椰浆,现在当地人都叫它‘中国咖喱锅’。”约瑟夫翻出张照片,一个裹着头巾的男人正举着手机,对着机器人拍视频,“而且那边的华侨特别给力,把预制菜的鱼香肉丝改良成了甜辣口,成了爆款。”
山风吹过,带来山下火锅店的香气。史国栋掏出手机,屏幕上是儿子发来的照片——重庆老店的门口,新挂了块“北卡同款”的牌子,排队的人群里,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举着翻译软件研究菜单。
“乔,你知道为什么咱们没打广告,客人还这么多吗?”史国栋忽然问。
约瑟夫想了想:“因为机器人会唱歌?还是因为预制菜方便?”
“都不是。”史国栋指着山下,晨光里, Asheville 店的玻璃门上,“川渝味道”四个金字正闪闪发亮,“你看那扇门,中国人推开它,闻到的是家乡;美国人推开它,尝到的是新鲜。这世上最好的广告,从来都是味道本身。”
这时,约瑟夫的手机响了,是格林打来的。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突然大笑:“史总,格林说他孙女现在能用筷子夹起花生米了,非要来给咱们的机器人当‘荣誉店长’。”
史国栋望着远处翻涌的云海,仿佛看见无数个火锅正在不同的城市沸腾——红汤里翻滚的是四川的辣椒,清汤里飘荡的是北卡的甜虾,而那些自动上菜的机器人,正用不同的语言,说着同一句话:“欢迎回家,慢慢吃。”
夕阳西沉时,他们下山往店里走。路过一家正在装修的店铺,招牌上写着“川渝味道第67家加盟店”,几个工人正往门楣上挂宫灯,灯光穿过雕花木窗,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川中市老巷里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