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她虽已窥见孙儿布局,但听其直言“伪”字,仍觉心头微震。
朱雄英语速加快,目光清明。
“魏晋之际,风气已悄然转移。”
“昔日推崇的大一统理念与血亲复仇精神,渐渐失去了市场。”
“毕竟,九世之仇皆可报的信念,容易激起动荡,统治者不愿治下之人怀揣如此激烈的情怀。”
“于是,仁的概念被重新提起,礼的规范也被再度强调。”
“但此仁此礼,早已不是春秋时期的原貌。”
“实为后世儒者依据时局作出的新解。”
“孔子所传之言有限,后来孟子倡性善,荀子论性恶,各执一说。”
“每个时代都需要适合自身的治理方式,儒家也不断调整话语体系。”
“为的是与权力结构相合,构建有序社会,提供选才机制。”
“使其主张能融入现实,支撑政权稳固。”
“儒家从未停滞,始终随势而动。”
“历经隋唐变革,两宋发展,直至今日大明江山,儒学面貌早已几经更迭。”
“尚武之气逐渐退潮,被文治教化所取代。”
“仁义道德、行为准则,则日益成为主流价值。”
“这并非倒退,反而有助于内部安定。”
朱雄英语气平稳,条理清晰。
他意在说明:儒学本就处于持续演变之中。
抓住这一根本点,他的主张便有了立足之地。
既然如此,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科举制度,自然也可更改。
话锋一转,他加快节奏,直入主题。
“如今提倡培养工匠,许多老派儒臣视为动摇根本之举,以为是要废除旧有科举。”
“其实不然。”
“这只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又一次调整。”
“汉代用人,靠察举,由地方贤达推举人才。”
“到了魏晋,风气转变,九品中正制取而代之,将人分等第,定高下。”
“及至隋唐,才真正开启科举之路。”
“但那时的科举,并不拘泥于一经一书。”
“国子监、太学、四门学之外,律法、书法、算术均有设立科目。”
“诗赋出众者,亦能扬名天下,步入仕途。”
“宋代承袭遗风,诗词仍受重视。”
“王安石主政之后,重心转向经义策论,诗赋被视为旁枝末节。”
“由此一路演变。”
“如今大明科场,唯‘四书五经’是瞻,所有试题皆不出其范围。”
听到此处,马皇后神情微肃。
她望着朱雄英,低声问道:“雄英,依你之见,现在确实该改了吗?”
这一问,重若千钧。
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更替,都是王朝深层变动的前奏。
夜色渐深。
马皇后怔在原地,心头掀起波澜。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或许从未真正看懂那个少年——她的孙子朱雄英。
起初,她以为他只是想振兴匠作、扶持百工。可随着他言辞渐密,条理愈发清晰,她竟从中窥见一幅更大的图景。
那不是简单的技艺振兴。
而是对整个大明选才体系的重塑。仿佛他正以言语为笔,在她面前一笔一划勾勒出新的“取士之道”。
若传出去,恐怕满朝文武都会震惊失语。
-------
PS:
更了这么久,特别感谢一直以来坚定支持井字的读者朋友们!!
不对,应该是,读者大大们!!
后续剧情会更加干练有力,紧凑猛烈(我可没开车哦-。-)
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
还有,就是感谢这么久以来打赏的大佬们,特列取了部分大佬的名字(文字有限),排名不分先后,特别感恩!!
GCEEA、靑嫣然、雄伟壮观的陆展博、阁兰达岛的韩伊、东方明珠塔的朱慧芳、爱吃豆豉焖鸡的幻龙、意难平的青春、追梦的zhu、二十四章经书、爱吃炒虾米的广凌子
祝愿所有大佬们平安顺遂、身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