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65章 凡间何其苦(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山野间的蝉鸣早已消尽,只余下几片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打着旋儿,落在田埂上、泥路上,像是为谁送行。村后的老槐树叶子也渐渐黄了,枝头挂着零星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晃,仿佛也在低声叹息。

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商旅往来的热闹。有的,只是一代又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守着几亩薄田,盼着风调雨顺,却往往等来的是一场场无望的秋雨或干旱。

可就在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清晨,村口却站着三个汉子,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泥路上,像是三棵即将远行的树。

他们是从村东、村中和村西三个方向聚来的,彼此熟识,也都知道对方家里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这三个人,一个是李大山,村里的佃农,老实巴交,家里有婆娘和两个娃;一个是张铁柱,三十出头,没娶上媳妇,跟老母亲相依为命,靠打短工和种坡地过活;还有一个是王长根,四十来岁,家里兄弟多,分到的田最少,年年靠借粮度日,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之一。

三人肩上扛着简单的行李——几件破旧的衣裳、一床补丁摞补丁的棉被,打成一个小小的包袱,用一根麻绳捆着,斜挂在扁担上。脚边放着几个粗布包,里面装着些干粮:红薯干、玉米饼,还有一小罐咸菜。那是他们从家里省出来的,路上充饥的东西。

除此之外,他们每人怀里还揣着几枚铜钱——那是家里仅有的积蓄,有的是卖了一只老母鸡换来的,有的是把祖传的一把铜勺当掉的,还有的是东拼西凑,从邻里那里借来应急的。

他们没有多话,只是默默地检查了一遍行李,又抬头看了看远处蜿蜒进山的小路,再望了望天边那尚未完全明亮的天空。

李大山蹲下身,把包袱重新捆紧了些,低声说道:“这趟去广州府,路远着呢,听说要先走水路,再转旱路,一路上不知要花多少时日。”

张铁柱点了点头,嗓音沙哑:“我娘昨夜还拉着我的手不放,说……说我这一走,不知还能不能回来。可我……我实在是没有法子了。”

王长根沉默了一会儿,从怀里掏出那几枚铜钱,看了看,又小心地塞回去,低声道:“我家里那几个小的,还等着我带点银子回来。哪怕……哪怕只够买上一亩薄田呢,也值了。”

李大山拍了拍两人的肩,沉声道:“咱们这一趟,是去闯一闯。听说去长沙找一个南洋贸易公司,他们包吃住,在广州府有船。招人去海外,说是能分地,百亩!要是真能闯出个名堂,咱们就回来,接上家里人,一起过好日子。”

“要是……要是闯不出名堂呢?”张铁柱低声问,眼里透着一丝不安。

李大山沉默了一会儿,望着远处雾霭笼罩的山峦,缓缓道:“那也得试试。总比一辈子窝在这山沟里,守着两亩薄田,年年挨饿强。”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远处传来几声鸡鸣,炊烟从村中一户户人家的屋顶上袅袅升起。村里人陆陆续续起床了,有人在田里劳作,有人在喂鸡喂猪,也有人站在自家门口,远远地看着村口这三位即将远行的汉子。

阿秀躲在屋里,一个人边烧柴火,一边抹着眼泪。

没有人来送行,也没有人高声告别。在这个穷苦的小山村,离别是常事,也是最无力的事。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一去,山高水远,凶险难料,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可他们也知道,这些汉子,是为了家里的生计,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那或许永远也触不到的“好日子”,才咬牙踏上了这条未知的路。

李大山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家——那几间低矮的泥草屋,烟囱里正冒着淡淡的炊烟,那是阿秀在烧早饭,孩子们应该还没有醒来。

他深吸一口气,弯腰挑起了行李,稳了稳肩上的担子,然后直起身,对张铁柱和王长根点了点头。

“走吧。”

三个汉子,迈开了脚步。

他们的背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坚定,也格外孤独。

李大山的儿子小虎,此时站在山坡上,这孩子昨夜就睡不着,他听到父亲的出门,就一个人跑上山,看着大人们离去。

他想喊:“爸,你别走”,可他喊不出来,孩子蹲在地上也在哭,号啕大哭。

脚下的泥路延伸向远方,穿过稻田,越过山梁,通向山外的世界——通向广州府,通向那片他们从未去过、却寄托了全部希望的远方。

或许,这一去,便是命运的转折;

或许,这一别,便是永世的分离。

但此刻,一无所有的他们,只能往前走。

为了家为了那或许存在的“百亩良田”。

中国人啊,祖祖辈辈,从古至今,都在种地。

一块地,一头牛,一把锄头,几间泥草屋,就是一家人的全部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土地,是命根子,是饭碗,是根,是家,是希望,也是归宿。

可奇怪的是,太平年月越久,反而大多数百姓,会慢慢穷困下去。

不是因为不勤劳,不是因为不耕种,而是“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土地随着灾荒,战乱,甚至强取豪夺,渐渐不在自己手里了。

起初,一家人勤勤恳恳,守着几亩薄田,虽不富裕,却也饿不着,衣衫虽破,却有瓦遮头。但年景总有起伏,有的年头旱,有的年头涝,收成不好,便借粮、借钱。借的时候,是万般无奈;还的时候,却要加上利钱,利滚利,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还不上怎么办?只能拿地去抵。

慢慢地,田没了,地卖了,只剩下力气,去给地主当佃农,去租种那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交上五成、六成,甚至七成的租子,一年到头拼死拼活,剩下的只够勉强糊口。

再后来,连租种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去给富户做长工,打短工,或者背井离乡,去城里做苦力,拉板车,挖矿,进工厂,做最苦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住最破的棚,吃最差的饭。

而那些土地呢?集中到了谁的手里?

皇上?不,皇上高高在上,他拥有天下,却并不真正“拥有”每一寸土地。

士大夫?官员?贵族?他们才是真正的“地主”。

他们或承袭祖上田产,或通过科举入仕后兼并土地,或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或放高利贷迫使农民典当田地。他们穿着绫罗绸缎,住着深宅大院,餐餐有肉,仆从成群,而他们财富的根基,正是那千千万万农民手中失去的一块块田地。

还有那些有知识的人——读书人、商人、乡绅,他们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也参与到了这场无声的掠夺之中。他们知道土地的重要,也知道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但他们更知道,土地意味着财富,意味着权力,意味着地位。

于是,历朝历代,只要和平的越久,土地兼并就越厉害,而且愈演愈烈。

牛野是慢慢懂得,不外卷,就内卷!

西方列强向外扩张,用殖民地,用股票来圈住大量资本,不断对外扩张。

而大清,在疯狂内卷,资本没有出路,那怎么办?买地!不断的买地,直到买到国家崩溃,万民起义,再次洗牌为止!

每一次改朝换代之初,新皇登基,天下初定,国家手里有兵权。这时往往都会施行一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劝课农桑”的政策,鼓励农民回归土地,甚至会武力“均田”“限田”,抑制豪强,杀个滚滚人头,强制把土地分给农民,让耕者有其田。

老百姓若是没了地,接下来就是造反,这是所有统治者都心知肚明的事。

历史上,一次次的农民起义,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喊出的口号里,总少不了一句——“均田地!”或“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因为老百姓心里最朴素的愿望,就是能有块自己的地,能种上粮食,养活一家老小,不再受饿挨冻,不再看人脸色。

可偏偏,这最朴素的愿望,却历朝历代都无法真正实现。

为什么?

因为利益牵扯太多,太深,太复杂。

你若真要“平均地权”,要动那些权贵、地主、官僚手里的土地,那他们能答应吗?他们背后,是一张盘根错节、牢不可破的利益网——有官府撑腰,有军队保护,有律法偏袒,有舆论控制。

你若动了他们的地,就等于动了他们的命根子,动了他们的财富来源,动了他们的权力根基。

谁动,谁死。

哪怕你是皇上,也一样!

那些开国皇帝,或许还能凭借雷霆手段,强力推行均田、限田之策,可不过几十年,甚至十几年,随着天下承平日久,朝政松弛,权贵复起,土地兼并的浪潮便再度袭来,势不可挡。

到了王朝中后期,土地高度集中,贫富极度悬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了常态。大多数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他们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王朝便也走到了尽头。

于是,历史再一次循环。

新朝建立,旧戏重演。

土地,是百姓的命;可也是统治者的棋。

在这盘棋里,最苦的永远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他们最渴望的,不过是一块能养家糊口的土地;可他们最难得到的,恰恰也是这块土地。

中国人啊,祖祖辈辈种地,可土地却离他们越来越远。

这,或许才是历朝历代真正的隐患,也是最深的悲哀。

地之殇,亦是民之殇,国之殇。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
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
叶凌云:我不是纨绔世子吗?怎么都在搞我?好好好,这么搞我是吧?本世子反了!!!皇帝:叶凌云,是朕小觑了你……皇子:叶凌云,本皇子要弄死你国公:叶世子,一切好说,别动手
冲鸭少年
人在倚天,摸尸偷学天下功
人在倚天,摸尸偷学天下功
殡仪馆工作人员林枫,车祸意外穿越到倚天屠龙记的世界里,并觉醒了摸尸系统。但凡摸到尸体,就能随机获得各种武功秘籍、内功心法。恰值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林枫混入其中,一路摸尸,开局获得易筋经。当易筋经熟练度拉满的时候,武林至尊横空出世。屠龙刀、倚天剑、九阳神功、九阴真经、乾坤大挪移...统统都要!周芷若、赵敏、小昭、杨不悔、殷离、黄衫女、朱九真、丁敏君、贝锦仪、苏梦清、赵灵珠、李明霞...嘿嘿嘿!林枫
美岩
辞职回家上山下海
辞职回家上山下海
关于辞职回家上山下海:一天天工作,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什么时候可以放下这一切,享受自由呢“小凡,回来了“这次不走了,享受一下悠闲的乡村生活,呼吸一下自由的海风。
北神国的幽冥
四合院:全都莫挨老子
四合院:全都莫挨老子
关于四合院:全都莫挨老子:这是以何雨柱视角为主的四合院同人。尽量贴近原剧的人物逻辑,所以,无挂且原装的脑子,只能慢慢做出改变,无法一蹴而就。死后回魂的傻柱,看清了众禽的真面目,决心摆脱悲惨的人生,开动他那并不怎么聪明的脑子,力争做一个普通的正常人。从不背偷鸡的黑锅开始,把麻烦一个一个从身边踢开,坐看他们负重前行。
无聊秃顶
八零年代:我想做个富二代
八零年代:我想做个富二代
关于八零年代:我想做个富二代:重生到八零年代,想要做个富二代。别人鸡娃,我鸡老爸。望父成龙,结果一家三口都成了正儿八经的富一代——林宇:一切的开始,我真的只是想要当个逍遥的富二代啊!-------阿布布已经努力查资料了,但肯定还是不够全面的。所有不合理部分均为本人私设,问就是架空!
弓手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