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奔流

第146章 新的纪元——各自的征程(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江奔流》最新章节。

昂贵的越洋电话连线虽然结束,但那跨越山河的暖流,依旧在每个林家人心头激荡,并未随着话筒的搁下而立刻消散。它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新千年伊始这个特殊夜晚的尾声,让分散四地的他们,在各自的时空坐标上,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清晰的思考,迎接着已然到来的纪元曙光。

林雪将微微发烫的IC卡从电话机里退出,指尖还残留着塑料外壳的温热,耳边似乎还回响着电话里嘈杂却又无比亲切的家族混响。她走出电话亭,未名湖方向的欢呼声和歌声再次清晰起来,但她的心境已与片刻前纯粹的狂欢有所不同。

她快步走回湖畔,徐航和Sarah立刻围了上来。

“打通了?家里都好吗?”徐航递给她一瓶已经不那么冰凉的矿泉水,关切地问。

“打通了!简直是个四地电话会议!”林雪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兴奋后的余韵,“我爸在西北,我叔在深圳,我爷爷奶奶在江城,我在北京……信号滋滋啦啦的,但大家都抢着说话!我爷爷都说‘都好就行’了!”

Sarah虽然对中文的复杂家庭称谓还有些迷糊,但被林雪的情绪感染,笑着拥抱了她:“太棒了!这真是……跨越中国的团圆!”她努力寻找着合适的形容词。

湖面的冰反射着月光与远处路灯的光晕,博雅塔的轮廓静默地矗立在夜色中。狂欢的人群依旧热烈,但一部分人和林雪一样,开始从极致的兴奋中沉淀下来。三三两两的学生坐在湖边的石凳上,或倚着栏杆,谈论着刚刚过去的世纪之交,谈论着未来。

“真快啊,大学生活这就过去一半了。”林雪望着湖面,轻声感慨。

“下半场才更关键。”徐航接口道,他的理性思维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基础课差不多结束了,接下来是专业课,还有方向选择……雪儿,你真的想好,就锁定经济学,不考虑更‘硬核’一点的金融或者管理?”

这个问题他们之前讨论过,但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夜晚,显得格外有意义。林雪转过身,背靠着冰冷的石栏,面对徐航和Sarah,眼神清澈而坚定:

“我觉得经济学更根本。它研究的是规律,是脉络。中国这辆列车跑得越来越快,我想理解的,是它为什么会跑起来,它的轨道通向哪里,以及……未来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颠簸。这比单纯学会怎么在车上找到一个舒适的座位,或者怎么让车跑得更快一点,对我更有吸引力。”她顿了顿,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尤其是今晚,听到我叔在深圳那种前沿阵地传来的声音,还有我爸在西北基地那种……嗯,算是大后方吧?的感觉,我更觉得,理解整个国家运行的底层逻辑,非常重要。”

Sarah若有所思地点点头:“Lin, 你的思考总是很深刻。在美国,很多人选择专业更直接是为了就业。”

“我们也在乎就业,”林雪笑了笑,“但可能……我们这一代人,肩膀上不自觉地会多扛一点东西。时代给了我们更好的平台,好像不做出点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就对不起这份幸运似的。”她这话是说给Sarah听,也是说给自己和徐航听。

徐航握了握她的手,表示理解。他虽然更倾向于技术实现的路径,但他尊重并欣赏林雪这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追求。

“那说好了,”徐航看着她,“无论选哪条路,咱们这‘下半场’,都得拼尽全力。我反正铁了心要往技术深处钻,将来不管是造车还是修路,总得有一门过硬的手艺。”

“当然!”林雪用力回握,一种并肩作战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流淌。

Sarah看着他们,碧蓝的眼睛里流露出羡慕:“你们对未来的规划,总是和这么大的图景联系在一起。这很……令人振奋。”她举起手里快要见底的饮料瓶,“为了你们的下半场,为了更大的图景,干杯!”

“干杯!”三个年轻人的瓶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融入了未名湖畔的夜曲之中。林雪心中那颗关于未来方向的种子,在这个夜晚,悄然扎下了更深的根。她隐约感觉到,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她所学的知识,将来必定有用武之地。只是此刻她还不知道,那场检验她所学、定义她这代人机遇与挑战的重大历史事件,仅仅在一年多以后,就将在一间普通的教室里,通过电视直播,轰然降临。

五洲宾馆宴会厅内,音乐已从激昂的交响乐换成了舒缓的爵士,但觥筹交错的氛围并未减弱。林向洋放回西装内袋的“大哥大”机身还带着体温,与家人通话的激动,迅速转化为了更旺盛的社交精力和商业野心。

他重新挽起陈静的手,脸上的笑容更加从容自信。刚才那通“天价团圆电话”,不仅慰藉了乡愁,更在无形中向周围潜在的合作伙伴展示了他的实力与家庭背景——一个能轻松承担高昂通讯费用、且家族成员分布在各重要领域(首都高校、西北基地)的商人,其底蕴和潜力值得关注。

“林总,刚才给家里报喜呢?”一位相熟的港商举杯过来,笑着问道。

“是啊,新世纪了,跟老人、兄弟们都道个喜。”林向洋与之碰杯,语气随意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炫耀,“我们家老爷子,在江城,一辈子搞工业;我大哥,在西北,也是搞重点项目的;侄女在北大学经济……这不,刚都通上话了,信号还不错!”他巧妙地将家庭情况作为谈资,既显得亲切,又抬高了自身身价。

那港商果然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林家真是人才济济啊。看来林总您经商,也是有家学渊源的。”

“哪里哪里,我就是赶上了好政策,做点小生意。”林向洋谦虚着,话锋随即一转,“不过王生说得对,新纪元,确实要有新想法。刚才看着窗外的激光秀,我就在想,这科技发展太快了。咱们做贸易的,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货柜船,得看得更远点。”

陈静在一旁适时地补充,声音温婉却切中要害:“向洋刚才还在说,是不是可以考虑代理一些更高端的电子品牌,或者,利用内地的关系,探探投资实业的可能性。”

“实业?”港商挑了挑眉,“林总看好哪一块?”

林向洋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探讨的意味:“我大哥在西北,接触的都是国之重器。我侄女在北京,学的是经济规律。我嘛,在深圳,感受的是市场脉搏。我在想,未来这几十年,中国光靠来料加工、出口衬衫玩具,恐怕是不够了。总得有点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至少,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引进来,满足国内越来越高的需求。这中间,机会大把。”

他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一幅新的商业版图:代理线是否可以向上延伸,从普通音响设备,扩展到更专业的影音系统、甚至初露萌芽的智能家居概念产品?或者,像他对陈静说的,是否可以利用积累的资金和人脉,回内地投资建厂,涉足某个新兴的零部件制造领域?他知道哥哥林卫东那边有些技术可能是保密的,但那种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否可以借鉴?

“具体方向,还要仔细调研。”林向洋没有把话说满,举起酒杯,“但大方向,我觉得没错。来,王生,为新世纪,为我们未来的合作可能,干杯!”

他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目光扫过宴会厅里那些志得意满的面孔,心中充满了征战商场的豪情。家人的声音给了他温暖,也更坚定了他要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为自己、为家族拼杀出一片更广阔天地的决心。他隐约预感到,全球化浪潮将更猛烈地拍打中国海岸,而他这艘小船,必须找准方向,才有可能乘风破浪。这个念头,在他与随后到来的几位官员和国企代表寒暄时,变得愈发清晰。他开始更有意识地探听政策风向,特别是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扶持的消息。

戈壁滩的夜,深邃、寂静,带着渗入骨髓的清冷。茶话会留下的瓜子皮、糖纸已经被清理干净,食堂的桌椅恢复了一贯的整齐划一。林卫东和几位同事最后检查了一遍门窗水电,锁好食堂大门,走了出来。

瞬间,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与北京、深圳那透过电话线传来的喧嚣相比,基地的夜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抬头望去,是城市里难以想象的璀璨星河,一条模糊的光带横亘天际,那是银河。远处,厂房的轮廓在星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黝黑、沉默,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又像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嘿,这星星,比电视里的烟花好看多了。”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由衷地感叹。

另一位年长些的工程师点点头,语气带着西北汉子特有的沉稳:“烟花放完就没了。这星星,咱天天看,实在。”

林卫东没有加入讨论,他只是静静地站着,望着那片星空,以及星空下熟悉的厂房轮廓。刚才电话里,弟弟兴奋的声音、女儿清亮的问候、父母关切的叮嘱,还萦绕在耳边。那是一种被家庭纽带紧密连接的温暖。而此刻,面对这无垠的星空和沉静的厂区,另一种更沉重、更崇高的情感在他心中升腾。

他想起了石久宽师傅那双布满老茧、却能摸出千分之五误差的手;想起了无数个像今夜一样,在灯火通明的车间或实验室里度过的夜晚;想起了他们正在攻坚的、那个代号为“银梭”的新型材料项目。这个项目,关系到下一代航天器的性能提升,意义重大,但难度也极高,有几个关键技术瓶颈,团队已经啃了快半年,进展缓慢。

“卫东,想啥呢?”老工程师走过来,递给他一支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从江湖开始
诸天从江湖开始
关于诸天从江湖开始: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浅梦星眠
港诡:我,茅山天师,黄金重瞳
港诡:我,茅山天师,黄金重瞳
秦醇穿越到了港片恐怖诡片的世界中,开局黄金重瞳。绑定系统,成为茅山天师,更点石成金!收诡物,超度楚人美。吊打九叔,石坚,成为这一方世界最强大的天师!
春华吟
欢喜:英子在隔壁,宋倩敲我的门
欢喜:英子在隔壁,宋倩敲我的门
张天奇穿越欢喜世界,开局就成为最强房东,邻居还是宋倩乔英子一家。有一天,宋倩打来电话,说她只有一个人在家,卡洗衣机里面了。救人一命这事,还是不能停的!
春华吟
贞观第一狂徒
贞观第一狂徒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草屿岛的宁荣荣
综武:盘点太监高手,江湖炸了
综武:盘点太监高手,江湖炸了
穿综武世界,觉醒盘点系统,开局盘点古今太监高手!东方不败、曹正淳、雨化田……所有太监黑历史被曝光,江湖掀起滔天巨浪!
富富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