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遗孀与忠犬小叔》最新章节。
自那之后,每逢领米面之日,赵惊弦便都顺道将米面运回家去。
官仓的吏员私下曾感慨,看赵大人气度不像缺这点脚钱的人,竟每次都亲自来领,真是勤俭持家。
仓廪的杂役们也对这位大人与虎子印象极好。
虎子每回都主动搭手,赵大人待人亲和,总会客气地道声“多谢”。
因此每逢他们来领米面,杂役们都格外殷勤,总是优先给他们搬运。
很快,赵惊弦的禄米已全部搬上马车,沉甸甸的米面装了半车。
赵惊弦正与吏员拱手作别,就听得一个熟悉的温雅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赵兄!"
赵惊弦循声望去,便见一个年轻男子朝他走来。
眉目清秀,气质温润,颇有几分书卷气的儒雅。
行走间袖摆轻拂,自带文人风致,腰间系着的羊脂玉佩随着步伐晃动。
正是昔日在翰林院的同僚游松。
游松与赵惊弦是同科进士,亦非京中人士。
此人素来醉心学问,平日里总带着几分书卷气的执拗,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性子。
赵惊弦依稀记得,同僚间曾议论过--
游松这年纪还未成婚,至今仍与三位官员同住在朝廷分派的二进院落里。他平日虽衣着不显,可腰间佩玉、头上配饰皆非凡品,出行也有马车代步,往日同僚小聚时还曾慷慨作东,实在不似需要与人合住的模样。
"游兄。"赵惊弦含笑拱手,亲切地迎上前去,"可是来领禄米?"
这游松与他年岁相仿,去岁殿试高中二甲第十,学问自是出类拔萃。
在翰林院共事时,此人就以严谨着称,校勘典籍时字字斟酌,常常为了一处批注与同僚讨论半日。
赵惊弦欣赏他这份专注,二人虽性情不同,却颇为投缘。
"正是。"游松笑容温雅,指了指身后的马车,"下值了,顺路过来一趟。没想到在此巧遇赵兄。"
赵惊弦也感慨:“确实多日未见了。”
两人说笑几句。
赵惊弦这才与游松拱手作别:"改日得空,定要与游兄好好一聚。"
"一定一定。"游松回礼,目送赵家的马车驶远。
虎子驾着车,穿过炊烟袅袅的巷弄。
正值黄昏最深时,家家户户飘出饭菜香气。
他一边稳着缰绳,一边说起今日京兆府送来赔偿银两的事。
赵惊弦听得点头,赞道:"这京兆府尹倒是办事利落。"
“正是!”虎子对那府尹印象也十分好。
两人回到家,将几袋粮食整齐码放到耳房。
赵母见着他们将一袋袋粮食往下搬,觉得心很安定。
在她看来,粮食是根本,看着堆得满满的米袋面袋,心里就格外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