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110
诸葛川望着张苞闷闷不乐的样子,笑着对两人说:"兴国,定国!"
"你们觉得是我不想去南郑吗?"
"只是......"
"我们能去,但不能去。"
"要知道......"
"若我们去了,生擒张鲁的功劳就不够大伙儿分了!"
"今日教你们一个道理......"
"为将者要懂得分享功劳!"
张苞惊讶地望着诸葛川:"分功劳?"
"是要分给关伯父、庞军师和孝直先生吗?"语气中带着疑惑。
见张苞难得明白事理,诸葛川赞许地点头:"不然呢?"
"兴国,定国!"
"我们先前在关中建功,又随刘伯父在涪城擒获刘璋......"
"已经立下不少功劳。"
"若还要和关伯父他们争抓张鲁的功劳......"
"让他们如何自处?"
说着瞥了张苞一眼:
"莫非你想凭军功盖过你父亲和关伯父,将来指挥他们作战?"
"就算他们愿意听令,你敢指挥吗?"
张苞急忙摇头:
"伯治别乱说!"
"你再胡说我要告你诽谤!"
"就算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对父亲和关伯父指手画脚啊!"
这回答相当实诚。
张苞的求生本能瞬间爆发到顶点。
“就是这个道理!”诸葛川轻叹一声,“眼下立再多功劳,对我们来说也是徒劳。”
“没办法……”
“以我们的年龄和资历,本就如此。”
“就连我能单独领兵从涪城北上与关伯父会合,也是靠着刘伯父的偏爱。”
“但……”
他话锋一转,望向身后的葭萌关,“关伯父、庞叔父、法伯父、陈到和张任将军却不同。”
“他们之中……”
“关伯父是刘伯父的结义兄弟,将来必定身居要职,镇守一方。”
“多积累些战功,总归有益。”
“陈到和张任作为降将,前者需要功绩稳固地位,后者则需用战功表明忠心。”
“至于庞叔父……”
诸葛川摇头叹息。
“唉,他向来争强好胜!”
“之前随关伯父入川,便是为了建功。”
“如今攻打南郑,亦是如此。”
“他就是不愿被我父亲比下去!”
“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有些功劳可以争,但有些功劳,不争为上。”
“既是人情世故,也是为将之智!”
这番话让张苞听得目瞪口呆。
关平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思,犹豫道:“伯治,照你这么说……”
“所以刘伯父在涪城时,才会派黄老将军和魏延南下取江州、永安。”
“唯独攻打成都时,带上张叔父?”
此言一出,诸葛川眼前一亮,赞许地看向关平:“定国,你能想到这一步,说明我的话你听进去了。”
非常好!
---
"有道理!"
"我认为刘伯父可能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相较于在关中之战声名大噪的黄老将军、驻守荆州南郡的赵叔父,以及率先攻入西川的关伯父..."
"近来张伯父确实显得不那么突出。"
"刘伯父带张伯父入川,除了信任之外,或许也有弥补他未能留守荆州,为其建功之意。"
"当然..."
诸葛川接着说道:"这些只是部分原因。"
"影响因素还有很多。"
"比如张伯父属于元从系,而黄老将军与魏延将军是荆州系。"
"荆州系已有我父诸葛亮随军入成都,若黄老将军和魏延将军再参与,恐会造成荆州系势力过大。"
"抛开派系之分..."
"个人能力与性格也是重要考量。"
"总之,此事说来复杂。"
"待你们日后身处关伯父、张伯父或黄老将军之位时,自会明白。"
诸葛川摆了摆手,结束这个话题。
他注意到——
若继续深入分析,可能又要让关平陷入困惑。
没看见旁边的张苞已经满脸茫然了吗?
关平见诸葛川不愿多谈,便压下心中疑问。
他打算日后面见父亲关羽时请教...
看是否真如诸葛川所言。
张苞虽感迷惑,却记住了两个关键词——
元从系!
荆州系!
他看看关平,又看看自己和诸葛川。
半晌后,张苞忍不住问道:"伯治,按你所说,你本应与诸葛军师同属荆州系。"
"可你与我等元从系走得如此之近,刘伯父待你更是视如己出..."
“你真是荆州派,不是元从派的?”
张苞这么一问,诸葛川斜眼瞥了他一下。
“荆州派?元从派?还是以后以法伯父、张任将军为首的益州派……”
“我根本不想掺和这些派系!”
“要我说啊……”
“还是做刘伯父的'子侄辈'最自在。”
“刘伯父用得上我时。”
“我就带兵出征,上阵杀敌。”
“要是我运气不好战死沙场……”
“咱们哥仨好歹能埋在一块儿?黄泉路上也不孤单!”
“要是将来天下太平,刘伯父不用我再打仗了……”
“我就闲散度日……咳咳,在长安或洛阳享清福!”
“每天逗鸟遛狗, ** 姑娘,兴致来了抢个民女,当个快活侯爷多好。”
“至于你们……”
“呵呵,就老老实实替刘伯父镇守边疆吧!”
“等你们守不住的时候,我再带兵支援就是。对了……”诸葛川拉长声调,怀疑地瞅着张苞。
“兴国啊,到时候我这个镇边将军还能使唤得动你吧?”
“要是敢不听令,小心我拿你开刀!”
这番话听得张苞脸色发青。
“咳,伯治你瞎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