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听他这么说,环翠也顾不上纠正称呼了,连忙禀报:"公子,门口有位小向先生求见。"
 "奴婢请他进来,他却执意要在门外等候。"
 "小向先生?"诸葛川一脸疑惑,"我认识这人?"
 见他还没反应过来,环翠抿嘴笑道:"就是向朗先生的侄子,您儿时的玩伴向宠公子啊!"
 "城里百姓为区分他们叔侄,称向朗先生为大向,向宠公子为小向。"
 "向宠?还小向先生?"
 诸葛川嘴角抽动。若非环翠解释,谁能把当年那个跟屁虫和"小向先生"联系起来。
 他佯装恼怒道:"反了他了!"
 "才几年不见,这小子不但不来拜见老大哥,竟敢让我出去见他?"
 "哼,看来得重新树立威信了。"
 说着便大步流星朝门外走去。
 诸葛家宅邸门前。
 向宠正忐忑不安地站在石阶下,不停地搓着手指。他脑海中不断闪回儿时被诸葛川捉弄的种种"欢乐"情景,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
 "但愿川儿哥别计较昨夜宴席上我没敢上前问候..."
 "应该不会吧..."
 "虽然小时候总被他欺负,但他总归是个人。等下见面该怎么开口呢?"
 这个年轻人攥紧拳头在门前来回转圈,稚嫩的面庞上写满即将重逢的...惶恐。
 "好大的胆子!"
 "就是你这'小向先生'要见本少爷?"
 "好一个'小向先生'啊!"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向宠猛地打了个激灵。他机械般转过头,看见台阶上站着个玉树临风的青年——正是当年孩子帮的领头人,此刻正环抱双臂居高临下地睨视着他。
 那张俊脸上简直明晃晃写着"我很不爽"四个大字。
 向宠瞬间僵成了木头人。
 但下一秒,这个年轻人就爆发出惊人的气势,张开双臂朝诸葛川扑去:
 "大哥!小宠想您想得紧啊!"
 "您不知道..."
 话音未落,诸葛川的食指已经抵住他的额头。向宠顿时像被施了定身法,满腔热情都"咕咚"一声咽回了肚子。
 侍女环翠匆匆赶来时,正看见自家公子用手指抵着"小向先生"脑门的奇景,惊得檀口圆张,几乎能塞进一根捣衣杵。
 若非亲眼所见,她 ** 也想象不出这般场面。
 诸葛川察觉身后的脚步声渐近。
 他一手抵着向宠的额头,侧首对婢女环翠道:“环翠姐,待会儿……这位小向先生……非要拉我出去转转,说是无论如何都要带我见识江陵城的风物。”
 “烦请你告知父亲母亲,不必挂念。”
 说罢,诸葛川睨了向宠一眼。
 “对吧……小向先生?”
 他将“小向先生”四字咬得格外重,戏谑之意溢于言表。
 自幼被诸葛川拿捏的向宠哪敢反驳,只得干咳两声:“是是是!还得麻烦您转告月英姐……是宠儿想邀川儿哥儿……”
 话未说完,诸葛川挑眉打断。
 “嗯?”
 “谁准你喊‘月英姐姐’的?”
 “小向宠,她如今是我母亲,你这称呼合适么?”
 向宠噎住。
 “那……叫伯母?”
 见诸葛川未明确反对,向宠赶忙对环翠改口:“劳您禀告黄伯母,是宠儿邀川儿哥儿出门的。”
 末了,他眼巴巴望向诸葛川。
 “川儿哥儿,这样说……行么?”
 那副憋屈又不敢言的可怜相,逗得环翠扑哧一笑。
 “公子和小向先生放心,奴婢定会转达。”
 环翠施礼离去后,诸葛川收回手指,轻吹一下,满意颔首:“不错。”
 “不过比起现在的你……”
 “我还是更怀念你儿时那股憨……咳咳……天真劲儿,那时候的小向宠多招人疼。”
 他险险咽回“憨傻”二字,唇角微扬。
 <!-- 向宠:您礼貌吗? -->
 向宠听诸葛川左一个"小"右一个"小"地叫他,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川儿哥,其实...我有表字的。"
 "子峤(qiao),这是先父在世时给我起的。叔父见我成年,就把表字提前定下来了。"向宠细声细气地解释,想换掉那个幼稚的称呼。
 子乔?
 诸葛川险些笑喷。
 他眼前立刻闪过"吕小布"的形象,还有那句"肾宝,味道好极了"的经典台词。但得知这是向宠亡父所赐表字,他立刻收敛了笑意。
 平日里怎么逗向宠都无妨,那是他们发小之间的情谊。这头小兽甚至乐在其中。
 可涉及长辈,就另当别论了。若口无遮拦,反倒伤了多年情分。
 "子乔?是峤山的峤吗?"
 向宠猛点头:"川儿哥说得一点不错!"
 得到确认后,诸葛川陷入沉思。"峤"意为高耸的山峰,用作人名,寄托着顶天立地的期许。
 从"子峤"二字能感受到向宠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盼:望他成为自立自强的男子汉。
 想到这里,诸葛川正色道:"好!往后就叫你子峤,再不喊你小向宠了。"
 "至于你..."他顿了顿,"正式场合可以称我伯治或兄长,私下里,我永远是你的川儿哥。"
 说完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向宠欢天喜地地追上去,活像只开心的小狗。
 街道上,两个身影并肩而行。
 "川儿哥怎么说都对,我全听您的。"向宠的声音里透着毫不掩饰的恭顺。
 这近乎谄媚的回应让诸葛川脚步微顿。他忽然疑惑:是否当年对幼年向宠管教过严,才导致如今这般性情?
 若将来父亲撰写《出师表》时,写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这样与事实不符的评价,会不会因自我怀疑而迟迟难以下笔?思及此处,诸葛川不禁莞尔——莫非要让千古流传的《出师表》就此夭折?
 江陵城的石板路上,向宠正滔滔不绝地介绍各处景观,却始终没提及诸葛川真正感兴趣的风月场所。诸葛川偶尔应和,目光却暗暗扫过街边百姓的面容。
 这些不经意的观察让他确信:刘备在民间留下的仁德之名,确实名副其实。百姓们自然流露的神情,比任何官员的汇报都更能说明治下实况。
 (“若他真能复兴汉室,即便不及孝武帝驱除匈奴的功业,也定当超越光武中兴的盛世。”
 “真是天下苍生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