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情报战线的较量也进入白热化。
日军特务和我方敌后武装在广大的新收复区及敌占区展开无声的厮杀,
每一次电台信号的捕捉,每一个间谍的落网,都可能影响着下一场战役的走向。
联合指挥部内,关于下一步行动的争论异常激烈。
是趁热打铁,还是整顿巩固?
“必须趁胜追击!”一位国军将领拳头砸在沙盘边框上,震得几面小旗簌簌抖动,
“鬼子新败,士气低落,我们正该一鼓作气,拿下山东、江浙,把他们赶下海!”
“胡闹!”另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将立刻反驳,
“我们伤亡七十万,部队需要休整,新来的兵需要训练,刚打下来的八个省需要消化!
后勤线拉得这么长,你拿什么去追,拿士兵的命去填吗?”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鬼子喘过这口气?他们在沿海,在东北,只会越蹲越稳!”
“这叫巩固后方,积蓄力量,莽撞进攻才是对士兵不负责任!”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主张立刻进攻的,多是希望能抢在他人之前拿下更多沿海富庶地盘,扩大自身影响力的;
主张暂缓休整的,则更看重实际困难和长远利益。
重庆的xxx端坐主位,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内心渴望光复全部国土的荣耀,但也深知那七十万伤亡数字背后的虚弱。
他看向xxx:“xxx,你的意见呢?”
xxx放下手中的铅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坐在侧方的柯明义:
“明义同志,咱们的家底,还能支撑一场多大强度、多长时间的进攻?”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柯明义身上。
他掌控的军工后勤和物资储备,是决定下一步行动的关键。
柯明义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各位,咱们的工厂可以三班倒,工人可以不休假,
但原料的供应,尤其是燃油、特种钢材和稀有金属,不是无限的。
过去几个月的作战,消耗了我们近四成的战略储备。”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数字在众人心中沉淀。
“更重要的是,”他指向地图上被蓝色旗帜覆盖的沿海区域和东北,
“鬼子收缩之后,防线缩短,兵力更集中,而且多是经营多年的坚固设防地域。
这一点,我们在第一阶段的尾声已经尝到了苦头,
山东的济南、青岛堡垒群,津浦铁路沿线的密集据点,
安徽的长江防线和沿江要塞。
我们的部队撞上去,付出了代价,却没能啃动丝毫。
淞沪、南京、广州,还有东北的关东军堡垒群等等,
这些地方,也都是是残酷的攻坚战、要塞战。
我们现有的兵力展开需要时间,硬冲这些地方,伤亡会比第一阶段惨烈数倍。”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部分人头脑发热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