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六十四封

第2章 灯光下的窗花(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爱情六十四封》最新章节。

凌县的雪后初晴,总带着一种洗过的透亮。

清晨的阳光从东边的山坳里爬出来,斜斜地洒在积着雪的屋顶上,把一片片雪照得像撒了碎金,晃得人眼睛发疼。县电视台的三层小楼立在街心,墙面上的“凌县新闻”四个红色大字,被雪水浸得更艳了些,门口的扫雪车刚走,留下两道干净的水泥印,像给白色的街面画了两道线。

林建军走进办公室时,桌上的玻璃杯还凝着一层薄霜。他习惯性地先倒了杯热水,指尖触到杯壁的温热,才觉得驱散了身上的寒气。窗台上摆着一盆绿萝,是去年小王离职时留下的,叶子被暖气烘得有些蔫,他顺手浇了点水,看着水珠顺着叶片滑下来,落在托盘里,溅起小小的水花。

办公桌上摊着一份策划方案,封面是淡红色的,右上角画着一朵小小的窗花——剪的是“喜鹊登梅”,线条细得像头发丝,一看就是手画的。这是苏晓昨天送过来的,说是关于“非遗窗花进栏目”的具体想法,还特意在扉页写了行小字:“林台长,若有不妥,随时找我改。”

林建军拿起方案,指尖拂过那朵手绘的窗花,纸页上还留着一点淡淡的墨香。他翻开第一页,里面的内容比他想象的要细致得多:不仅有每期节目的主题(比如“窗花里的节气”“张大爷的传承故事”“窗花与乡村婚礼”),还附了采访对象的名单、拍摄地点的照片,甚至连镜头的运用都写了建议——“拍窗花特写时,用侧光,让红纸的纹路显出来”“采访老人时,镜头低些,跟老人的视线平齐”。

他一页页地翻着,心里竟泛起一种久违的触动。在县台待了二十年,他看过太多的策划方案,要么是套着模板的空话,要么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像这样带着温度、连细节都透着认真的,还是头一次。方案的最后一页,苏晓还贴了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张大爷坐在炕沿上剪窗花,阳光从窗纸透进来,落在他的白发上,红纸上的“福”字刚剪了一半,边角还翘着。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想让更多人看见,这些老手艺里藏着的日子。”

“台长,苏晓来了,在外面等您。”小张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建军把方案合上,指尖在封面上顿了顿,才说:“让她进来吧。”

门被轻轻推开,苏晓走了进来。她今天换了件米白色的羽绒服,头发扎成了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没化妆,只有鼻尖还是冻得通红——大概是从公交站走过来的,凌县的公交冬天开得慢,站台离台里还有一段路。

“林台长,您看方案了吗?”她走到办公桌前,双手背在身后,像个等着老师批改作业的学生,眼睛里带着点紧张,又藏着点期待。

林建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先喝点热水。”他把自己刚倒的那杯递过去——刚才忘了给自己再倒一杯,却下意识地想让她暖暖手。

苏晓愣了一下,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竟莫名地一暖。她捧着杯子,小口喝了一口,热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连胃里都舒服了。“谢谢台长。”

“方案我看了。”林建军开口,目光落在她脸上,“很用心,比我预期的要好。尤其是你对镜头的建议,很专业,不像刚从省城回来的年轻人。”

苏晓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雪地里突然照进了阳光。她本来还担心自己的想法太“小”,县台看不上——毕竟《凌县故事》以前播的都是“修路”“抗旱”这类大民生,她的“窗花”显得太细碎。“真的吗?我还怕……怕这些内容不够‘重要’。”

“怎么不重要?”林建军笑了笑,指了指方案里的照片,“民生不只是修路架桥,还有这些老手艺、老日子。你看张大爷剪的窗花,贴在窗上,就是老百姓的盼头,这也是民生。”他顿了顿,又说,“这样,《凌县故事》给你留三期的档期,你当这三期的执行编导,负责策划、拍摄、后期,栏目组的人你随便调,有需要协调的资源,直接找我。”

苏晓手里的杯子差点没拿稳,热水晃出一点,溅在她的手背上,她却没觉得烫。“您……您让我当执行编导?”她以为最多是跟着栏目组帮忙,没想到林建军会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她——执行编导要对节目全权负责,从选题到播出,出了问题都得担着。

“怎么,不敢?”林建军看着她惊讶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这姑娘刚才谈窗花时眼里的光,此刻都变成了慌张,像只受惊的小鹿。

“不是不敢!”苏晓赶紧摇头,脸颊涨得通红,“就是……就是觉得太突然了,我怕做不好,给台里添麻烦。”

“谁一开始就会做?”林建军拿起桌上的烟盒,又放下——他记得苏晓进来时,下意识地皱了下眉,大概是不喜欢烟味。“我刚当记者的时候,第一次去采访,把采访对象的名字都念错了,回来被老台长骂了半天。”他看着苏晓,眼神里带着温和的鼓励,“你有想法,又认真,比我那时候强多了。我相信你能做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相信”这两个字,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苏晓的心里,漾开一圈圈的涟漪。她从省城回来,不是没碰过壁——有人说她“不务正业”,放着大城市的工作不做,回来拍“老掉牙”的窗花;也有人说她“想出名”,借着非遗博眼球。只有林建军,没问她的动机,没质疑她的能力,只看了她的方案,就愿意把信任给她。

她低下头,看着杯子里的水面,映出自己泛红的眼睛。“谢谢您,林台长。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的认真。”林建军把方案推给她,“这周三就开始拍第一期,主题定‘窗花里的年味’,正好快到腊月了,张大爷他们也开始准备过年的窗花了。今天下午你跟栏目组的人碰个面,把分工定下来。”

“好!”苏晓用力点头,把方案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珍宝。她站起身,杯子里的水还剩大半,她想递回去,又想起什么,说:“林台长,我明天带点张大爷剪的窗花来,贴在办公室里,说不定能给节目攒点‘年味’。”

“好啊。”林建军看着她,忽然觉得办公室里的绿萝都好像绿了些,“路上慢点,雪还没化透,滑。”

“知道了!”苏晓笑着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米白色的羽绒服在门口晃了一下,就消失了,留下一股淡淡的、像雪花一样干净的气息。

林建军坐在椅子上,看着空荡荡的门口,心里竟有些空落落的。他拿起那杯没喝过的热水,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些,却还是暖到了心里。他想起刚才苏晓眼睛亮起来的样子,像浸在雪水里的星星,干净又鲜活。他摇了摇头,把注意力拉回桌上的文件——还有一堆台里的琐事要处理,不能总想着这些有的没的。

可有些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雪地里的草芽,忍不住要往上钻。

周三下午,林建军本来要去局里开个会,临出门前,栏目组的老李突然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急:“台长,不好了!苏晓那边出问题了!”

“怎么了?”林建军的脚步顿住,心里一下子提了起来。

“我们今天去靠山屯拍张大爷剪窗花,结果张大爷的孙子突然发烧了,他老伴要去医院,张大爷得陪着,没法拍了!”老李的声音在电话里有些断断续续,“苏晓都快急哭了,说这一期的素材全指望张大爷呢,现在找别人也来不及了——其他会剪窗花的老人,要么在邻村,要么身体不好。”

林建军皱了皱眉。第一期节目要是拍砸了,不仅苏晓会受打击,台里对“非遗”题材的信心也会受影响。他想了想,对老李说:“你们先在屯里等着,别让苏晓慌,我现在过去。”

挂了电话,他跟办公室的小张交代了一句,让他替自己去局里开会,然后抓起羽绒服就往外跑。采访车还在楼下,他直接跳上驾驶座,发动车子,往靠山屯的方向开去。

雪后的路果然难走,路面结了一层薄冰,车轮偶尔会打滑。林建军握着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的路,脑子里却在想:邻村的刘大娘,会不会剪窗花?他记得前年去邻村采访“重阳节敬老”时,见过刘大娘剪的“寿桃”,手艺也不错,就是不知道她现在愿不愿意帮忙。

车子开了四十多分钟,才到靠山屯的村口。老槐树下,苏晓正蹲在雪地里,双手抱着膝盖,头埋在臂弯里。老李和摄像小张站在一旁,手里拿着设备,一脸无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夏耕纪
夏耕纪
一户农家的日常琐碎,既有人性的淳朴,也有人性的恶念。生活本来就是一地鸡毛,哪有太多的顺心顺意。无金手指,只有劳动人民的智慧。
命运时
帝级战力
帝级战力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落雪风飞
先天之体是体,先天废体不是体?
先天之体是体,先天废体不是体?
灵气复苏,万族入侵,而人族由于基因锁限制,危在旦夕。潘安本是一个废体,在父母惨死魔族之手后,机缘巧合破开废体,带着弟弟妹妹艰难的活下去,而他也开始慢慢变强。大唐、大明、大秦、大汉等帝国屹立于星空之中,与异族战斗了无尽岁月,直到潘安的出现,打破了平衡。多年以后,潘安开着法天象地,脚踏十八层地狱,头顶三十三重天,手持长刀,紫雷缠绕,以一己之力挡在万族之前……
画长
暗核猎兵:星骸边境1001区
暗核猎兵:星骸边境1001区
关于暗核猎兵:星骸边境1001区:2450年,人类文明扩张至银河系第三旋臂,却因“暗核战争退守“星骸边境——这片横跨500光年的区域,堆满战前星际舰队残骸,更藏着能改写文明等级的“暗核晶体。但星骸边境最致命的不是暴走的“残械兽,也不是真空环境下的空间裂缝,而是“猎兵契约:所有以挖掘暗核为生的“暗核猎兵,首次接触暗核时会与“星骸意识绑定,若不能在契约有效期内集齐12枚“源质暗核,意识会被星骸吞噬,
星骸砚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民国十七年,西北大旱,赤地千里。泾河断流,陇东粮绝,饿殍塞道。刘双喜是个赌徒,输光了祖田,欠下阎王债,被迫抛下妻儿逃亡。他本以为自己会死在讨债人的刀下,却没想到,真正的阎罗,是这场百年不遇的饥荒。饿疯了的灾民开始吃树皮、啃观音土,后来,连死人也成了粮食。刘双喜在逃亡路上见过易子而食的母亲,见过盗墓贼从棺材里拖出尚未腐烂的尸体,见过马家军的骑兵把活人当牲口驱赶。他怀揣一只粗瓷破碗,碗底有道裂痕,像
青锋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