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六十四封

三 炉火边的旧毛衣与孩子的啼哭(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爱情六十四封》最新章节。

一九九〇年的冬天,杨家坳下了场冻雨。雨点子砸在土坯房的茅草顶上,“嗒嗒”响,像谁用冰锥子敲碎冰碴子,脆生生的,却冷得钻心。春杏裹着件灰布棉袄,坐在炕沿上给儿子小石头掖被角——孩子五岁了,脸圆乎乎的,像刚出锅的白面馒头,呼吸轻得像刚满月的小猫,鼻头上还沾着点鼻涕痂,是白天在院子里追鸡撵狗冻出来的,结着层薄霜,亮晶晶的。

屋里的煤炉烧得正旺,铁皮烟囱“呜呜”地抽着烟,煤烟味裹着锅里小米粥的香气,在低矮的屋子里打旋,黏在墙皮的裂缝里,像日子一样,稠得化不开。春杏的手有点僵,是常年在冷水里洗衣、在寒风里喂猪冻的,指关节肿着,像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冻萝卜,泛着青紫色。她拿起炕边的旧毛衣——是麦子的,去年在砖窑厂穿破了袖口,她拆了又织,毛线是当年定亲时麦子送的红毛线,洗得褪成了浅粉,还掺了点从旧棉袄上拆下来的白棉线,凑成件花不棱登的衫子,像地里混长的麦和草,不体面,却暖和。

“吱呀”一声,门轴响得像老驴叫,麦子回来了。他裹着件军绿色的旧大衣,领口和袖口磨得发亮,像涂了层油,脸上沾着层煤黑,只有眼白是亮的,像刚从砖窑里捞出来的煤块,浑身带着股子寒气和煤烟味,一进门就把屋里的暖空气戳了个洞。“小石头睡了?”他放轻脚步,声音压得低低的,怕吵醒孩子,鞋底沾的泥块掉在地上,“啪嗒”一声,在寂静的屋里格外响。春杏点点头,起身给他倒了碗热水,搪瓷缸子是当年生产队发的,“抓革命促生产”的字样掉了一半,“刚睡熟,你小声点,别惊着他。”

麦子接过搪瓷缸,喝了口热水,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开,像朵小白云。“今天砖窑厂加班,晚了点。”他脱下大衣,露出里面的蓝布褂,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旧毛衣——正是春杏去年织的那件。春杏走过去,帮他解扣子,手指碰到他的手腕,凉得像冰,“咋不戴手套?冻成这样。”“手套丢了,没事,干活出力气,不冷。”麦子笑了笑,露出两排白牙,在黑脸上格外显眼,像煤堆里藏的雪。

春杏把大衣搭在炕边的椅子上,拿起针线,继续缝补麦子的旧毛衣。炉火的光映在她脸上,暖烘烘的,把她眼角的细纹都照得清楚——才三十岁,眼角就有了褶子,是夜里起夜照顾孩子熬的,是白天种地喂猪累的,像田埂上的裂痕,浅浅的,却刻得实在,擦不掉。麦子坐在她旁边的小板凳上,看着她缝衣服,针在布上走,线在指间绕,像田埂上的脚印,密匝匝的,都是日子的痕迹。“今天砖窑厂发了工资,给你买了块花布。”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叠叠裹得紧,里面是块浅红色的布,上面印着小碎花,像春天地里开的野菊,“给你做件新棉袄,你那件都穿了三年了,补丁摞补丁。”春杏的手顿了顿,针尖扎在手指上,没觉得疼,心里却像被热水烫了下,“俺不用,给小石头做件棉袄吧,他的衣服都短了,露着脚踝,冻得通红。”“给你做,”麦子抓住她的手,掌心的老茧硌得她手指发麻,“小石头有旧衣服改,你得穿新的,俺媳妇,不能总穿破的。”

夜里,小石头突然哭了起来,“娘,娘,我冷,头疼。”春杏赶紧爬起来,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烫得像煤炉里的火炭,吓得她心都揪紧了。“麦子,小石头发烧了!”她声音有点慌,带着颤。麦子也醒了,一骨碌爬起来,摸了摸孩子的头,眉头皱成了疙瘩,“走,去镇上医院!”他把小石头裹在棉袄里,紧紧抱在怀里,春杏抓过两件厚棉袄,披在身上,两人顶着冻雨往镇上跑。

夜路黑得像墨,伸手不见五指,雨点子砸在脸上,冷得钻心,像小刀子割。麦子背着小石头,春杏在后面扶着他的腰,泥路滑得像抹了油,麦子摔了一跤,膝盖磕在石头上,“咚”的一声,却紧紧护着背上的孩子,没让他受一点磕碰。“没事吧?”春杏慌忙扶他起来,借着闪电的光,看见他膝盖上的血渗出来,染红了裤子,像地里开的红蓼花,“俺没事,快走!别耽误了孩子。”麦子咬着牙,额头上的青筋都鼓起来,继续往前走,背影在夜色里显得格外宽厚,像自家地里的老槐树,稳当得很,能遮风挡雨。

到了镇上医院,医生说孩子是风寒感冒,打了针,开了药。两人坐在医院的长椅上,小石头在麦子怀里睡得香,小脸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春杏看着麦子膝盖上的伤口,眼泪掉了下来,砸在他的裤腿上,“都怪俺,没看好孩子,让他冻着了,还让你摔了一跤。”麦子摇摇头,伸手擦去她的眼泪,手糙得刮人,却暖得很,“不怪你,是俺没本事,让你们跟着俺住土坯房,受冻受累。”他顿了顿,声音有点哑,“等俺攒够了钱,就带你和小石头去城里,租个带暖气的房子,让你享享福。”

回到家时,天已经亮了,冻雨停了,东方泛起了鱼肚白,远处的山坳里飘着薄雾。春杏给麦子包扎伤口,他的膝盖肿得老高,像发面的馒头,伤口里还沾着泥,她用温水一点点洗,麦子疼得龇牙咧嘴,却硬撑着说“不疼”,“这点伤算啥,当年在砖窑厂被砖头砸了腿,照样扛砖,比这疼多了。”春杏没说话,眼泪落在他的膝盖上,像露水落在地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白天,小石头睡了,春杏坐在炉火边,继续缝补麦子的旧毛衣。麦子躺在炕上,看着她的背影,她的头发里掺了几根白发,像冬天里的枯草,扎得他眼睛疼。“春杏,”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点愧疚,“俺对不起你,让你跟着俺没享过一天福,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要照顾小石头。”春杏回头笑了笑,眼角的褶子挤在一起,像晒干的橘子皮,“啥福不福的,有你,有小石头,有这炉火,能喝上热粥,穿上你织的毛衣,就够了。”

日头沉到砖窑厂的烟囱后头时,麦子扛着半袋碎煤进了院。春杏正坐在门槛上给孩子喂奶,见他来,先把怀里的娃往臂弯里紧了紧,腾出另一只手去接那袋煤——指尖刚碰到布袋,就被他挥开了。“肩上的筋还没松呢,别抻着。”他的声音比砖窑里的火温软些,带着煤灰的涩味,说着就把煤袋往墙角一放,顺势坐在春杏旁边的石墩上,粗糙的手掌直接覆上她发酸的右肩。

那手掌是砖窑厂揉出来的,掌心的老茧比地里的土坷垃还硬,按在她绷紧的斜方肌上时,春杏忍不住“嗯”了一声。不是年轻时那种带着颤的软吟,是松快的叹息——她这肩膀,自从娃满了周岁,就没舒坦过,白天抱娃喂奶,夜里哄睡时还要垫着胳膊当枕头,肌肉早硬得像晒透的玉米秆。他的手不急,从肩胛骨往脖颈处慢慢揉,老茧蹭过皮肤时有点痒,力道却准,刚好按在发酸的筋络上,像在砖窑里码砖那样,一下下,稳当得很。春杏侧过头看他,他额角还沾着点黑煤灰,眼尾的皱纹里藏着汗渍,却没看她,只盯着她肩膀上被娃抓乱的衣领,嘴唇抿着,像在琢磨砖窑里那批没烧透的青砖。

等她肩膀松快了,娃也睡熟了。春杏把娃放进里屋的摇篮,转出来时,见他正坐在炕沿上解棉袄扣子,衣服缝里沾着不少细碎的煤渣,黑点点嵌在藏青的布纹里,像地里没捡干净的草籽。她没说话,搬了个小板凳坐在他对面,指尖捏起一根细针——针是纳鞋底剩下的,针尖磨得发亮——顺着棉袄的针脚挑煤渣。她的手也糙,指腹上有拔草时被玉米叶划的小口子,还有握锄头磨出的厚皮,挑煤渣时却轻得很,像在地里拣豆子,怕碰碎了似的。一块小煤渣嵌在腋下的缝里,她指尖够不到,微微前倾了身子,头发垂下来,扫过他的手背。他没动,只看着她的发顶,那头发不如年轻时黑亮了,掺了几根像麦秸秆似的黄丝,却比当年巷口的白梅枝还韧,风吹不断。“今天砖窑里温度高,”他忽然开口,声音低低的,像炉子里的火苗在舔煤,“搬第三摞砖时,汗流进眼睛里,涩得睁不开,差点把砖摔了,幸好旁边的老王扶了俺一把。”春杏挑煤渣的手顿了顿,抬头看他,眼睛里亮闪闪的,“俺今天去玉米地浇水,太阳毒得很,浇到第三畦时,腰弯下去就直不起来,蹲在埂上歇了半袋烟的工夫。”她说话时,指尖继续挑那煤渣,“不过玉米穗子灌浆了,看着沉,颗粒饱满,今年能收不少,够咱吃一冬天的。”他“嗯”了一声,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像摸地里刚抽穗的麦子,轻得怕碰断。

夜里炕是温的,是白天晒过太阳的温度,暖得像春阳晒过的土。他先躺下,背对着她,后背宽宽的,因为常年扛砖,肩胛骨的轮廓很明显,像砖窑厂码好的砖垛,整整齐齐。春杏躺过去,贴着他的背,手臂轻轻搭在他的腰上——他的腰也不如年轻时直了,搬砖搬得有点驼,却比任何时候都让她踏实,像靠在自家的土墙上。他转过身,把她往怀里带了带,她的头抵在他的胸口,能听到他的心跳,慢得像地里的水车转,不是年轻时那种擂鼓似的跳,却稳得很。他们就这么抱着,像院里那两株并排的玉米,秆子不算粗,却笔直地立着,叶子在夜里的风里轻轻擦着,发出沙沙的响。他的腿压着她的腿,她的手攥着他的衣角,根就在看不见的地下慢慢绕,不是猛地缠上,是像种麦子时撒的种,慢慢发芽,慢慢盘在一块,分不清哪是他的根,哪是她的根。炕席有点硌,但他们都没动,就像在地里蹲久了,累了,靠着玉米秆歇着那样,不用说话,就知道对方在,就够了。

第二天早上他去砖窑厂时,春杏从箱子底翻出了麦子的旧毛衣。毛衣是前年织的,领口磨得有点毛边,袖口也松了,是麦子长高了穿不下的。她坐在窗下,阳光从窗棂里漏进来,落在毛衣上,像撒了把碎麦糠,金灿灿的。她拿起针线,线是用旧毛线拆了重纺的,颜色有点暗,却结实,不容易断。补领口时,她忽然想起当年巷口的白梅——那年冬天雪下得大,梅花开得满枝都是,不张扬,白得像刚下的雪,香得能飘半条巷。她顿了顿,换了根白线,在补好的领口内侧,绣了朵小小的梅花。花瓣不大,五片,针脚密得像地里的麦垄,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像藏在日子里的心事。

傍晚他回来时,春杏把毛衣递给他:“麦子穿不下了,你试试,改了改领口,看合不合身。”他接过毛衣,套在身上,大小刚好,像量着他的身子织的。领口贴着脖子,有点痒,他伸手摸了摸,摸到那朵小小的梅花,针脚硌着手心,像春杏挑煤渣时的指尖,轻得很,却扎在心上。他没说什么,只走到她身边,又伸出手,按在她的肩膀上——还是那样的力道,稳当,温软,像砖窑里慢慢冷却的砖,像地里慢慢生长的玉米,像那朵绣在领口的白梅,藏在生活的纹路里,不慌不忙,却比任何时候都扎实。

夜里,小石头睡熟了,春杏坐在炉火边缝毛衣,麦子从背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带着烟草和煤炉的味道。“今天累了吧?”他的手顺着她的衣襟滑进去,动作轻得怕吵醒孩子,春杏转过身,靠在他怀里,炉火的光映在他们脸上,暖得像春天的土。她的肚子上有生育留下的纹路,像田埂上的裂痕,深深浅浅;他的背上有砖窑厂留下的伤疤,像被风吹裂的树皮,凹凸不平。他们的爱欲没了年轻时的急切,只有慢下来的温柔——没有麦垛后的狂热,没有舌尖的纠缠,只有手掌的温度,只有呼吸的交缠,像两株并排的玉米,根在地下缠绕,秆在风中相依。

这年除夕,麦子没去打工,一家人坐在炉火边吃饺子。饺子是白菜猪肉馅的,是麦子特意买的肉,肥的瘦的掺在一起,香得很。小石头吃得满脸都是,油乎乎的,像只小花猫,“娘,好吃,真好吃,比过年的糖还甜。”春杏看着麦子,他正帮她夹饺子,眼睛里的温柔像炉火的光,暖得能化冰。她突然懂了“含章可贞”的意思——不是藏着爱,是把爱融进孩子的啼哭、厨房的烟火、缝补的针线里,像大地承载庄稼,默默付出,不张扬,不炫耀,却让日子在温柔里扎了根,稳当得很。

炉火“噼啪”响,映得满屋子暖烘烘的。春杏看着身边的麦子和小石头,心里像灌满了热水,暖得发胀。她知道,日子或许苦,或许平淡,却像炉火里的煤,慢慢烧着,总能暖热这土坯房,暖热这一辈子。就像地里的庄稼,不用急着开花结果,只要默默扎根,总会等到收获的时节,这就是安安稳稳的日子,是她和麦子的一辈子——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平平淡淡,却像地里的麦子,一茬又一茬,长得扎实,活得踏实。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夏耕纪
夏耕纪
一户农家的日常琐碎,既有人性的淳朴,也有人性的恶念。生活本来就是一地鸡毛,哪有太多的顺心顺意。无金手指,只有劳动人民的智慧。
命运时
帝级战力
帝级战力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落雪风飞
先天之体是体,先天废体不是体?
先天之体是体,先天废体不是体?
灵气复苏,万族入侵,而人族由于基因锁限制,危在旦夕。潘安本是一个废体,在父母惨死魔族之手后,机缘巧合破开废体,带着弟弟妹妹艰难的活下去,而他也开始慢慢变强。大唐、大明、大秦、大汉等帝国屹立于星空之中,与异族战斗了无尽岁月,直到潘安的出现,打破了平衡。多年以后,潘安开着法天象地,脚踏十八层地狱,头顶三十三重天,手持长刀,紫雷缠绕,以一己之力挡在万族之前……
画长
暗核猎兵:星骸边境1001区
暗核猎兵:星骸边境1001区
关于暗核猎兵:星骸边境1001区:2450年,人类文明扩张至银河系第三旋臂,却因“暗核战争退守“星骸边境——这片横跨500光年的区域,堆满战前星际舰队残骸,更藏着能改写文明等级的“暗核晶体。但星骸边境最致命的不是暴走的“残械兽,也不是真空环境下的空间裂缝,而是“猎兵契约:所有以挖掘暗核为生的“暗核猎兵,首次接触暗核时会与“星骸意识绑定,若不能在契约有效期内集齐12枚“源质暗核,意识会被星骸吞噬,
星骸砚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民国十七年,西北大旱,赤地千里。泾河断流,陇东粮绝,饿殍塞道。刘双喜是个赌徒,输光了祖田,欠下阎王债,被迫抛下妻儿逃亡。他本以为自己会死在讨债人的刀下,却没想到,真正的阎罗,是这场百年不遇的饥荒。饿疯了的灾民开始吃树皮、啃观音土,后来,连死人也成了粮食。刘双喜在逃亡路上见过易子而食的母亲,见过盗墓贼从棺材里拖出尚未腐烂的尸体,见过马家军的骑兵把活人当牲口驱赶。他怀揣一只粗瓷破碗,碗底有道裂痕,像
青锋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