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妈祖教我做神女》最新章节。
			     妙善思路清晰,手腕灵活,既有原则的刚性,又有处事的弹性,将清云在福州积累的庞大组织经验,因地制宜地注入杭州分部。
 徐娘子等人起初的惶恐渐渐被信服取代,眼神变得专注而明亮。
 穗安则如同定海神针,安静地坐在一旁,偶尔在关键处点拨一两句。
 数日后,一队清云的人马押送着十几辆覆盖油布的大车,驶出了杭州城门,向着杭嘉湖平原深处,桑田与稻田交织的乡村行去。车辙深深,压过初春泥泞的田埂。
 目的地是钱塘县外一个叫桑林坳的大村落。村正得了消息,早早带着几个乡老和一群好奇的村民在村口晒谷场等候。
 当油布揭开,露出里面一件件打造精良、泛着冷冽金属光泽的新式农具——曲辕犁、铁齿耙、轻便的镂铧……
 村民们围拢上来,眼神里充满了新奇、疑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
 “这铁疙瘩……能比得上俺们祖传的木犁?”
 “看着是轻巧,可这细胳膊细腿的,能犁得动咱这板结的老田?”
 “怕不是城里人弄来糊弄俺们庄稼把式的玩意儿吧?”
 质疑声低低地响起。负责推广的清云管事是个精干的小伙子,也不多言,直接让随行的健壮伙计套上一头村里常见的黄牛,将一架新式曲辕犁组装好。
 “诸位叔伯请看!”他大声道,示意伙计下田。
 速度比老式直辕犁快了近一倍!拉犁的黄牛也显得轻松许多,步伐稳健,不复往日那种被沉重负担拖拽的吃力。
 “咦?”围观的老农们眼睛猛地瞪大了。
 “这……这省力啊!”一个汉子喃喃道。
 “快看!犁得还深!这底肥都能翻上来了!”另一个眼尖的指着翻出的深色土层喊道。
 村正张老栓,一个在泥土里刨食了一辈子的老庄稼把式,脸上的皱纹因震惊而更深了,
 “神物!这是神物啊!省了俺家两头牛的嚼用……省了俺这把老骨头的半条命啊!活菩萨!你们清云……是救命的活菩萨啊!”
 这声哭喊,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瞬间在晒谷场上激起巨大的回响。
 所有围观的村民,无论老少,脸上的疑虑和隔阂瞬间被狂喜和感激取代。他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粗糙的手争先恐后地抚摸着那些冰冷的铁器,仿佛触摸着金贵的希望。
 “清云老爷!这犁……这犁多少钱一架?”
 “俺们村要!先给俺们村!”
 “菩萨保佑!今年春耕有着落了!”
 夕阳熔金,将广阔的田野染成一片温暖的金红。晚风拂过新翻的泥土,带来清新而充满生机的气息。穗安与妙善并肩站在田埂上,远离了晒谷场上的喧腾。
 穗安弯下腰,指尖轻轻掠过脚下温热的、刚刚被新犁破开的泥土。那泥土的质感细腻而饱满,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
 她捻起一小撮,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湿润与温热,仿佛能听到大地深处孕育生机的脉动。
 她抬起头,望向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望向那些在暮色中仍围着农具兴奋议论的农人身影,目光悠远而宁静。
 晚风吹动她素色的道袍,拂过身旁妙善同样沉静的脸庞。
 “妙善,”穗安的声音很轻,如同耳语,却清晰地传入妙善心中,“看见了吗?”
 妙善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看到的是农人脸上久违的笑容,是孩子们在新翻的田垄间奔跑的欢快身影,是这片古老土地在新生工具下焕发出的活力。
 穗安并不追求清云垄断农具制造。她鼓励分部与本地信誉好、手艺精的铁匠铺合作,提供图纸和技术指导,由他们进行生产和销售,清云负责质量把控和推广。
 此举既降低了成本,加快了普及速度,也融入了本地经济生态,减少了阻力。
 “我们求的是善果广布,而非一己之利。”穗安对妙善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