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第114章 京华春雪录(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弘光五年的七月,北京城。

前夜那场不期而至的细雨,仿佛天公执帚,将盘踞已久的溽暑与尘埃细细涤荡。晨光微熹,淡金色的光线穿透薄如蝉翼的云层,温柔地洒落在巍峨的城楼、蜿蜒的街巷,以及那些历经战火洗礼、刚刚重归汉家衣冠的朱漆大门和斑驳砖石之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被浸润后特有的腥甜,混杂着道旁草木奋力滋长的清新气息,这座饱经沧桑的帝都,从破晓的静谧中缓缓苏醒,披上了一层充满希望又略带伤感的淡金色纱衣。

正阳门下,人群早已聚集,如同渐渐上涨的潮水,簇拥在街道两旁。贩夫走卒、士绅学子、妇孺老幼,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城门洞开的方向。他们的眼神复杂难言,好奇中带着审视,期待里掺着疑虑,甚至还有一丝未能完全消散的畏惧。毕竟,那支正在精锐明军骑士护卫下,缓缓驶入城门的车队中,有着曾经震动天下、与大明王朝争夺江山的名字——李自成。

车队规模不算庞大,但每一辆马车,每一位骑者,都牵引着无数道目光。没有预想中的帝王銮驾,车队中央,李自成与张献忠、吴三桂、李岩、李定国等主要将领一样,骑着高头大马,缓辔而行。

李自成今日未着昔日大顺王的服饰,仅一身深赭色的棉布箭衣,样式朴素,腰间束着牛皮革带,打扮更似一名寻常的军中将领。他的面容比几年前在西安时清减了些,风霜刻画的痕迹更深,但神情却异乎寻常的肃穆平和。那双曾令明廷闻风丧胆的锐利眼睛,此刻缓缓扫过街道两旁攒动的人头,掠过那些曾经短暂飘扬过大顺旗帜、如今已尽数换回大明龙旗的城堞雉堞,内心深处的波澜如同暗流汹涌的深海,面上却如同古井无波,只有紧握缰绳、指节微微发白的手,泄露了一丝他并不平静的心绪。

戚睿涵勒马跟在李自成侧后方约一个马身的位置。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城,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再次攫住了他。青灰色的城墙,鳞次栉比的屋宇,熟悉的北方街巷格局……这一切,与他记忆深处那个作为旅游景点的北京重叠又分离。

五年前此时,他还在为如何弥合南明与大顺之间的裂痕,共同抵御如狼似虎的清军而殚精竭虑,每一个夜晚都在地图与各方情报中煎熬。而如今,肆虐中原、一度让神州濒临陆沉的满清已然覆灭,枭雄多尔衮落得个被愤怒百姓乱刃分尸的下场,那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紫禁城,也再次更换了主人。历史的洪流在这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行扭转,拐了一个近乎不可思议的急弯。

而他,一个来自数百年后的普通大学生,竟是这惊涛骇浪中,位于拐弯处的一股推力。这分量,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深吸一口这雨后清冽的空气,试图将那份不真实的眩晕感压下,目光逐渐聚焦,变得如同身旁董小倩腰间悬着的短剑般坚定。他知道,踏入北京城,并非终点,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似乎察觉到身边人心绪的细微波动,董小倩轻轻一夹马腹,靠近些许,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元芝,一切都会顺利的。”她依旧穿着那身利落的月白色劲装,勾勒出挺拔的身姿,腰间那柄装饰简约却锋锐暗藏的短剑随着马匹的行进微微晃动。

她原是江南名士冒辟疆的小姨子,家学渊源,眉宇间天生带着江南水乡的婉约清丽,然而数年军旅生涯,随军参谋,传递机密,甚至亲身经历过小规模接战,已在她的眼神中淬炼出几分不容忽视的英气与沉稳。此刻,她是戚睿涵身边最得力的搭档,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伙伴之一。

戚睿涵侧过头,对上她清澈而带着安抚意味的目光,报以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没有多言。他的视线余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队伍另一侧。那里,同样骑乘骏马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韩赞周,正目不斜视地望着前方。他是弘光帝朱由崧身边的内侍,红得发紫,负责此次接待李自成代表团的一切具体事宜。他面容平静,姿态恭谨,但那偶尔扫过农民军代表团成员,尤其是在李自成、张献忠身上短暂停留的眼神,却像冬日里掠过冰面的寒风,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审视与冷意。

代表团被安排在皇城附近一处颇为宽敞雅致的宅邸下榻。这里原是前明某位国公的府邸,清军入关后被某个得势的满洲贵族占据,雕梁画栋犹在,只是内里装饰换上了关外风情。

如今清室覆灭,这宅邸被迅速收拾出来,撤去了那些带有满洲色彩的物件,重新布置上符合汉家礼仪的器皿陈设,用以接待李自成一行人。规格不可谓不高,朱漆大门,庭院深深,假山流水依稀可见昔日荣华。同时,宅邸四周明岗暗哨,护卫森严,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在尊重之外,更透着一层无形的监控与隔离。李自成等人安顿下来,各自在分配好的院落中休息,准备应对接下来的风波。

当日下午,紫禁城,武英殿。

朱由崧设宴为李自成等人接风洗尘。时辰未到,殿外汉白玉台阶上下,已是甲士林立,旌旗招展。殿内,鎏金蟠龙柱下,宫灯次第点亮,将宽敞的大殿映照得如同白昼。乐工在殿角屏息凝神,演奏着庄重典雅的宫廷礼乐,编钟悠扬,琴瑟和鸣,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强调着皇权的威严与正统。

朱由崧高坐于御座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翼善冠。相比几年前在南京初登基时那份难以掩饰的惶惑与不安,如今的弘光皇帝面色红润了许多,身躯也因养尊处优而略显富态,眉宇间确实添了几分帝王应有的沉稳气度。只是,当他目光扫向殿门外时,那眼神深处偶尔一闪而过的复杂神色——混合着志得意满、隐隐的忌惮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虚怯,依稀还能找到往日那个在危局中仓促被推上宝座的福王的痕迹。

御座下方,文武重臣分列两旁。史可法面容清癯,目光沉静;马士英面带微笑,眼神却不时游移,与身旁的几位官员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色;刘宗周神色严肃,腰板挺得笔直;钱谦益则抚须微笑,一副名士风范;此外还有黄得功、郑芝龙等一班勋贵武将,或沉稳,或桀骜,神态各异。

当内侍高声传报“顺王李自成、西蜀侯张献忠等觐见”时,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乐声似乎都为之一滞。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位走入殿门的深色身影上。

李自成走在最前,张献忠、吴三桂、李岩、李定国等人紧随其后。他们皆按明朝臣子觐见皇帝的礼仪,身着符合身份的礼服,步伐沉稳。行至御阶之下,李自成没有丝毫犹豫,率先撩衣,推金山倒玉柱般跪拜下去,额头触地,声音洪亮而清晰,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臣李自成,率部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张献忠……”

“臣吴三桂……”

“臣李岩……”

“臣李定国……”

身后众人紧随其后,动作整齐划一,声音同样铿锵有力。

这一幕,让殿内许多历经沧桑的老臣心中剧震,五味杂陈。曾几何时,眼前这个跪伏在地、身影依旧魁梧的汉子,是搅动天下风云、颠覆大明半壁江山的“闯王”,是逼得崇祯皇帝自缢煤山的“元凶巨恶”。他那“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曾如同野火燎原,燃遍中原。

而如今,时移世易,他竟然以“臣”自称,如此恭谨地跪在了南京北迁的弘光皇帝面前。历史的戏剧性,莫过于此。有人心中唏嘘,有人暗自称快,也有人忧心忡忡,思虑着这看似臣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未知的变数。

朱由崧的眼中,在这一刹那,飞快地掠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得色。这不仅仅是接受一个强大对手的臣服,更仿佛是一种对过往所有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补偿。但他很快便将这丝情绪掩盖下去,脸上堆起热情而宽厚的笑容,甚至亲自从御座上微微起身,做出虚扶的姿态:“李卿家平身,诸位爱卿平身!远来辛苦,不必行此大礼。”他声音温和,带着刻意表现的亲切,“尔等深明大义,助朝廷剿灭建虏,光复神州,功在社稷,彪炳史册,朕心甚慰。今日之宴,只为接风,大家不必拘礼,请入座,请入座。”

在引礼太监的指引下,李自成等人依次在早已安排好的座位上落座。位置颇为靠前,仅次于史可法、马士英等顶级勋贵,显示出朱由崧给予的极高礼遇。

宴会的气氛在朱由崧刻意的营造下,开始显得颇为融洽。身着宫装的侍女们步履轻盈,如同穿花蝴蝶般,将御膳房精心准备的菜肴流水般端上各人案前。玉盘珍馐,色香味俱全,其中几道别具风味、融合了南北特色的菜品,正是由已在北京御膳房担任要职的李大坤亲自指导操办,似乎在无声地提醒着在座众人那场联合抗清的过往。乐工再次奏起舒缓的乐曲,觥筹交错间,暂时掩盖了暗流涌动的政治博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由崧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端着酒杯,目光转向李自成,语气依旧温和,却开始触及核心:“李卿家,”他缓缓开口,殿内交谈声自然而然地低了下去,“如今建虏已灭,海内初定,天下思安。卿家能审时度势,以苍生为念,愿归顺朝廷,共扶社稷,朕心甚喜,亦感佩卿家之胸襟。”

他略微停顿,目光扫过全场,见众人皆凝神静听,才继续道:“朕欲效法古之圣王,以示宽仁。昔年周武王封微子启于宋城,以续殷祀;元世祖忽必烈亦安抚大理段氏,许其世镇云南。此皆怀柔远人,安定社稷之良策。朕意,册封卿家为顺王,世袭罔替,永镇大明西北,辖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封地之内,民政、赋税,皆由顺王府酌情处置,只需按时向朝廷纳贡,并遵从朝廷号令征调兵马即可。不知李卿家意下如何?”

说完,他又看向坐在李自成下首的张献忠:“张卿家,朕封你为西蜀侯,世袭罔替,永镇四川。原大西军部众,可择优编入四川卫所,仍受卿家节制。卿家以为如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番安排,看似优厚,给予了极大的自治权,实则也将李、张二人的势力范围大致限定在了西北和西南,并且明确了纳贡和听从征调的义务,是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将其纳入大明版图的有效管辖之下。

李自成闻言,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那酒杯是上好的官窑瓷,触手温润。他起身,再次向朱由崧行礼,姿态依旧恭谨,声音洪亮而坦然:“陛下隆恩,天高地厚,自成感激不尽,唯有叩谢天恩。”

他并没有立刻谢恩就座,而是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向朱由崧,也扫过殿内所有注视着他的目光,继续说道:“陛下,当年自成于陕北揭竿而起,实非本愿。乃是活不下去,被层层盘剥、贪官污吏逼得走投无路,只求为天下穷苦百姓谋一条生路,寻一口饭吃。彼时之心,非为个人荣辱,更非觊觎帝王之位。此事,天下皆知,陛下与在座诸公,想必亦能明察。”

他的话语不带丝毫火气,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往事,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殿内愈发安静,连侍立角落的太监都屏住了呼吸。

“如今,”李自成话锋一转,声音更加沉凝,“肆虐神州、屠戮我同胞的建虏已然覆亡,山河光复,此乃普天同庆之事。然天下历经数十年战乱,早已是百业凋敝,民生困苦,百姓流离,田地荒芜。此时此刻,天下万民最渴望的,非是改朝换代,亦非是王侯将相之争,乃是太平,乃是休养生息,乃是一家团聚,安居乐业。”

他再次向朱由崧躬身:“陛下若能秉持仁德,结束纷争,和平一统,使万民早日脱离战乱之苦,重现盛世之光,自成今日跪拜陛下,心甘情愿,绝无二话。反之,若因李某一人贪恋那皇帝虚名,或因些许猜忌,再启战端,致使烽烟重现,生灵涂炭,百姓再陷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自成与明末那些只知盘剥、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酷吏,又有何区别?与那引清兵入关、祸乱中原之辈,又有何异同?”

这番话,说得恳切至极,坦荡至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客套,只有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和对民生疾苦的直接关怀。他将自己放在了与百姓同等的位置,将“不愿再起战祸”的理由归结于最朴素的良知和对苍生的责任。殿内不少原本对农民军抱有极大成见,甚至心怀怨恨的大臣,如一向以刚直闻名的都御史刘宗周,闻言也不禁微微动容,紧绷的脸色缓和了些许,眼中流露出思索之色。

张献忠也紧接着站起来,他身材魁梧,声若洪钟,配合着李自成的话说道:“陛下,俺老张是个粗人,扛锄头出身,不懂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大道理。但是李大帅刚才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俺老张心里想说的。四川那地方,山多水多,百姓也苦过。陛下放心,俺既然受了封,就一定把四川的百姓照看好,把地方治理好,绝不给朝廷添乱子,绝不让陛下操心。俺张献忠,愿率全体四川军民,追随李大帅,听从陛下安排,绝无二心!”

朱由崧脸上的笑容此刻显得真切了许多,连声道:“好,好,二位卿家深明大义,句句发自肺腑,实乃国家之福,百姓之幸,朕心甚悦。来,诸卿,满饮此杯,为我大明中兴,为天下太平,亦为顺王、西蜀侯之忠忱!”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为天下太平贺!”殿内众人齐声应和,举杯共饮。气氛在这一刻,达到了一个看似和谐融洽的顶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逆袭,太子爷跪求追妻路
重生逆袭,太子爷跪求追妻路
关于重生逆袭,太子爷跪求追妻路:温柔刀·病美人女主vs嘴硬王者·追妻疯批男主上一世,赵晗意怀着孕嫁给港圈太子沈益晖,成了沈家见不得光的“生育工具。她伺候他五年,照顾他全家,换来的却是他搂着秘书登报“真爱,女儿沈念晗被骂“野种。最终,她在手术台上含恨而终,女儿成了他联姻的筹码。一睁眼,她重生在领证前夜——沈益晖正掐着她下巴冷笑:“签了这份协议,孩子生下来归沈家,你滚蛋。赵晗意摸着孕肚笑了:“沈少,
蚊叮虫咬
深山里出来的高手
深山里出来的高手
他是一个治疗好无数病人的神医,也是让地球上修真界中人人敬重的人。他让各路美女倒追,叶小天也很无奈,他其实只是遵从师命,进入都市,一边历练,一边修炼而已,历练红尘。
生活嘛笑一笑168
三国无双智谋天下
三国无双智谋天下
关于三国无双智谋天下:“钱、权、女人苦逼历史学博士刘野探寻诸葛武侯墓时意外穿越到三国时代,因无意中改变历史进程,被迫运用现代知识推进历史进程,无意中发现宇宙中天道运行法则,为回到原有世界,被迫统一世界,成为“球帝
爱吃干腊肉的宁日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关于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穿越到平行世界的秦墨,手握‘大秦重工系统’,造五代机,反舰导弹、洲际导弹、弹道导弹拦截系统……随后打造了令星条国闻风丧胆的天兵防务,横扫黑洲。100多章就干掉了星条国两艘航母、6架B2,八岛国三艘主力舰。总之,这是一个挂逼,带着大夏登顶全球之巅的故事。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这是一个非常爽的爽文。
修罗大道
寻龙纪:逆时追秦
寻龙纪:逆时追秦
关于寻龙纪:逆时追秦:项尘,项少龙第37代孙,现代“战国历史考据社社员,看似平凡却藏有“龙血传承(项少龙当年受上古玄气所染,血脉自带时空感知),开局因社团挖掘出的“青铜龙符(项少龙遗留信物)触发传承,被卷入时空乱流,目标是找到项少龙,阻止“逆时盟篡改战国时空、抹杀华夏根基。
煊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