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戚睿涵看着自己手中这个失败的“杰作”,再看看董小倩面前案板上那几个排列整齐、大小均匀、形如元宝、边缘带着精致褶子的饺子,顿时感到一阵尴尬,讪讪地笑了笑:“这个……实在是不擅长。在我们那儿,过年虽然也吃饺子,但大多是买现成的速冻饺子,或者家里长辈,像我妈妈、姥姥她们包,我们小辈……最多帮忙擀个皮,还经常擀不圆。”他的语气里带着对另一个时空、另一种生活的遥远怀念。
董小倩拿起一张自己擀好的、圆润标准的饺子皮,用木勺舀上恰到好处的馅料,手指灵巧地翻转、捏合,动作如行云流水,不过眨眼功夫,又一个饱满漂亮的饺子便在她掌心成型,稳稳地放在案板上。她抬起清澈的眼眸,望向戚睿涵,眼中带着几分善意的好奇,也带着几分这个年纪的少女本不该有、却被战火硬生生磨砺出的沉静:“你们家乡……过年也一定要吃饺子吗?和我们现在做的,一样吗?”
“吃,当然吃。北方基本上都吃,南方可能更多是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戚睿涵用力点头,试图挽救手中那个眼看就要彻底散架的饺子,“就像我们现在做的这样,饺子、汤圆都准备。”他指了指旁边另一盆已经和好的雪白糯米粉和用猪油、炒香的黑芝麻、碎花生和糖混合的馅料。看着这些,他的心情愈发复杂难言。穿越前的最后一个春节,他还和父母一起围坐在客厅里边包饺子边看春晚重播,和远在南方外婆家的白诗悦、袁薇视频互相拜年打趣,和李大坤、周御他们在微信群里疯抢红包、吐槽节目……那些鲜活的、充满现代气息的记忆,如今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而遥远。如今,他身处三百六十多年前的时空,与这些历史上或留名或无名的人物,在这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共度一个生死难料的新春。
李大坤……他现在是南明的御厨总管,凭借超越时代的厨艺和食品保存知识,想必此刻正在南京那座同样风雨飘摇的皇宫御膳房里,指挥着大小太监,为弘光朝廷的除夕宴席忙碌着更为精致却也未必舒心的御宴吧。不知道他有没有偶尔想起北京那场离奇的冲突?有没有在深夜里,对着明月,思念另一个时空的亲人朋友?、
还有……张晓宇……想到这个名字,戚睿涵的心猛地一沉,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几乎无法呼吸。鳌拜府中阴暗柴房里,那双在黑暗中死死盯着他、充满了刻骨怨恨与几乎要溢出来的疯狂的眼睛;河南府战场上,那遮天蔽日、带着死亡呼啸声俯冲而下的火风筝;那随风弥漫、让英勇士兵痛苦倒地、皮肤溃烂的致命毒气;那震耳欲聋、将血肉之躯轻易撕碎的轰天雷巨响……昔日同窗,曾几何时还能在篮球场上勾肩搭背、在食堂里互相抢菜,如今竟已成了不死不休的生死大敌。并且,他正利用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疯狂地将这个时代的战争推向一个更加残酷、更加高效、更加不可控的深渊。这种源于知根知底的恐惧和无力感,比面对任何一个陌生的强大敌人都要来得深刻、刺骨。
“睿涵?”董小倩见他突然愣住,眼神飘忽,脸上闪过一丝担忧,放下手中的饺子皮,轻声唤道。她敏锐地察觉到了他情绪瞬间的低落。
戚睿涵猛地从那些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思绪中挣脱出来,甩了甩头,仿佛要将那些画面从脑海里驱逐出去。他对着董小倩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没事,就是……突然有点想家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董小倩带着关切的脸庞上,语气真诚了几分,“也谢谢你们,真的。让我在这里,在这完全陌生的时代,还能感觉到一点……过年的味道,还有……家的温暖。”
董小倩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不易察觉的红晕,她低下头,长长的睫毛垂下来,掩饰着眸中一闪而过的涟漪,继续着手上的动作,轻声道:“天下未平,烽烟四起,何处为家?能与众位袍泽并肩作战,能护得这一城百姓些许安宁,能让前线将士少流一滴血……这西京,这侯府,便是我等当下之家了。”她的声音平静柔和,却带着一种经历过生死考验后愈发坚定的力量,如同风雨中依然挺立的纤细芦苇。
她的话语,像一道微光,驱散了戚睿涵心中部分阴霾。是啊,在这个完全错位的时空,他失去了原有的世界,却也有了新的羁绊和战友。吴三桂,尽管在原本的历史上声名狼藉,但在此刻,在这个因他干预而偏移的时空线上,他确是抗击清军、支撑危局的中流砥柱,待他戚睿涵亦真诚如兄弟;李大坤在另一条战线上,用他的方式努力着;而眼前的董小倩,从南京城破时的初次相遇,到北京城中的惊险逃亡,再到转战山西、血战河南,她的勇敢、聪慧、坚韧,以及那份在乱世硝烟中依旧保持的纯粹与善良,早已如同涓涓细流,不知不觉间浸润了他的心田。
“小倩说得对。”戚睿涵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那些纷乱沉重的思绪都随着这口气吐出去,他重新拿起一张饺子皮,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是我想岔了。来,你再教教我,这次我认真学,就不信包不好这个小小的饺子!”
就在这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吴三桂大步走进了厨房,他已脱去了平日沉重的戎装,换上了一身藏青色的常服棉袍,腰间束着一条简单的革带,虽少了几分沙场悍将的凛冽杀气,眉宇间却依旧带着征战留下的深刻风霜。不过,此刻他的脸上,也难得地有了一丝属于节日的松快。
吴三桂看着厨房里这忙碌而略显滑稽的一幕——尤其是戚睿涵那对着饺子皮如临大敌、笨手笨脚的样子,刚毅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元芝,看你这样子,若是上了战场两军对垒,怕是连刀都握不稳,要先被这饺子皮难倒了。”
戚睿涵闻声抬头,看到是吴三桂,脸上顿时露出苦相:“侯爷您就别再取笑我了。舞文弄墨、出出主意还行,这庖厨之事,实在是……非我所长,有心无力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吴三桂哈哈一笑,声若洪钟,走到案板前,竟是毫不介意地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他随手拿起一张董小倩擀好的饺子皮,用竹片舀了馅料放上,然后双手拇指与食指配合,一捏一挤,动作流畅自然,一个肚大边薄、形似月牙的饺子便赫然成型,虽不及董小倩包的精致如元宝,却也饱满精神,像模像样。“早年随父帅在辽东镇守,关外苦寒,条件远不如此地,有时粮饷不继,或深入不毛之地追击鞑虏,也得自己动手,埋锅造饭,这包饺子,倒是那时学会的。”他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但随即,那丝怀念便被一股更深沉的、挥之不去的凝重所取代,显然是想起了在太原城下壮烈殉国的父亲。
气氛随着他的沉默,微微沉寂了一瞬。戚睿涵和董小倩都明白他此刻心中所想,想起了那位宁死不屈、血染疆场的老将军吴襄,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股敬意与怅惘。
吴三桂很快调整了情绪,将那抹悲戚压下,重新露出笑容,朗声道:“好了,今日除夕,旧岁将尽,新年伊始,不说这些伤感之事。饺子要有,汤圆也要有,图的就是一个更岁交子、团圆圆满的好兆头。但愿……”他转头望向窗外,目光仿佛穿透了院墙,越过了远山,投向了广阔而纷乱的中原大地,“但愿来年,老天爷开眼,这天下能少些战火,多几分太平气象,让百姓能喘口气,让将士……能归田卸甲。”
夜幕缓缓降临,如同一块深蓝色的巨大绒布,将西京城温柔地笼罩。平西侯府的正厅里,设下了简单的家宴。没有山珍海味,没有水陆八珍,多是些本地出产的羊肉、鸡鸭、腌菜、豆制品,加上众人亲手包的、形态各异的饺子和后来搓的圆滚滚的汤圆,倒也摆满了一桌子,显得颇为丰盛热闹。
吴三桂坐了主位,戚睿涵、董小倩,以及几位核心的将领、文职僚属围坐一堂。杯中并非美酒,而是以清水或淡茶代之,毕竟身处前线,随时可能有军情,需保持清醒。众人以水代酒,互相举杯,道着新春的祝贺,话语中多是“早日平定虏乱”、“收复河山”、“百姓安康”之类的祈愿。
饭后,天色已完全黑透,但城中并不寂静。戚睿涵和董小倩信步走出侯府,来到西京的大街上。
尽管战事吃紧,官府实行了严格的物资管制,但并未禁止百姓庆祝新年,甚至官府还出面组织了一些简单的庆祝活动,以期凝聚人心,提振士气。街道两旁,许多人家门前都挂起了红色的灯笼,烛光透过薄薄的红纸逸散出来,映照着屋檐下、街角处尚未融化的积雪,泛着暖融融的、令人心安的光晕。
孩童们穿着虽然不算新、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的棉袄,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在街上追逐嬉笑,偶尔点燃几枚稀罕的、由官府限量发放的爆竹,“啪”的一声脆响在清冷的空气中炸开,引来一阵欢快的惊呼和更多的笑声。偶尔有一队队巡城的兵士走过,他们身着冰冷的铠甲,手持长枪,步伐沉稳而警惕,锐利的目光扫过街道的每一个角落。但当他们看到街上这难得的、充满生气的节日景象,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那紧绷的脸上,也会微微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与欣慰。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散尽后特有的清冷气息,混合着家家户户门窗缝里飘出的、食物残留的香气,还有一种名为“希望”的、微弱却无比坚韧的气息,在寒风中悄然滋生、蔓延。
“比起北京城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和冰冷,比起河南府战后那种狼藉,这里,总算还有点活生生的人气儿。”戚睿涵呵出一口长长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一小团雾,轻声感慨道。这平凡的、充满烟火气的一幕,在他眼中,比任何壮丽的风景都更动人。
董小倩跟在他身侧半步远的位置,微微仰头看着眼前这片在战乱中顽强绽放的温馨景象,眼中也流露出许久未见的暖意与柔和:“是啊,百姓们所求的,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一餐能果腹的饱饭,一夜能安睡的暖衾,一个能太平度日的年景。只可惜……”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但那未尽的语意,戚睿涵完全明白。可惜这煌煌世道,连这最基本、最朴素的愿望,对许多人来说都已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这片刻的安宁,如同狂风中的烛火,不知能持续多久。
两人沿着挂满灯笼的街道,默默走了一段路,谁也没有再说话,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在静默中流淌。他们来到一处相对开阔的广场,这里似乎是官府指定的庆祝点,聚集了比别处更多的人群。有摆着小摊,贩卖着简陋的木雕、泥人、剪纸等小玩意的老人;有围成一圈,观看杂耍艺人表演吞刀、吐火、顶碗的百姓,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与掌声;还有一些文人模样的士子,在角落设了桌案,为人代写春联,换取几个铜板或些许食物。虽然规模远不能与和平时期相比,表演和货物也显得粗糙,却也让这寂静而寒冷的冬夜,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生气与活力。
“睿涵,”董小倩忽然轻声开口,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沉默。她望着广场边缘,一盏由几个年轻人小心翼翼点燃、然后缓缓放飞的孔明灯。那盏灯带着一点微弱而坚定的橘黄色火光,晃晃悠悠地升上深邃的夜空,在漫天沉寂的星子映衬下,如同一个渺小却执着的灵魂,飘向不可知的远方。“你说,我们真的能赢吗?清虏势大,如今又得了张晓宇这等人物相助,火器越来越厉害,手段也越来越诡异狠毒。河南府一战,我们关宁军和顺军兄弟,付出了那么惨重的代价,杨铭将军他们……”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也是对逝去战友的哀思。河南府血战的惨烈景象,杨铭等将领壮烈殉国的身影,依旧清晰地烙印在她的记忆里,无法磨灭。
戚睿涵停下脚步,转身正对着董小倩。灯笼的光影在她清丽的脸庞上跳跃,勾勒出柔和的轮廓,也映照出她眼底深处那抹隐藏的彷徨。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而强烈的情绪——有对张晓宇倒行逆施的愤怒,有对自身力量微薄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想要保护眼前这份美好、这份脆弱的安宁的决心。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让头脑变得清醒,然后坦诚地,一字一句地说道:“小倩,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怎样。历史……充满了变数,一个微小的涟漪可能就会改变洪流的走向。”他的目光也投向那盏越飞越高、渐渐融入夜空、只剩下一个小光点的孔明灯,仿佛要穿透这沉重的历史迷雾,看清未来的方向,“但我知道,有些事情,是明明白白的。如果我们不抵抗,不坚持下去,如果我们就此放弃,屈膝投降,那我们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尊严,我们的文化,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有……像今晚这样的灯火,这样的笑声,都会彻底消失,被奴役和毁灭所取代。”
他的语气变得愈发坚定,目光转回,深深望入董小倩的眼中:“张晓宇,他走了歧路,他用他所学的知识制造更大的杀戮和灾难,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但是,我们,还有李大坤,还有吴侯爷,还有无数不甘被奴役、不甘家园被毁的将士和百姓,我们也在努力。用我们的方式去抗争,去守护,用我们的血肉,用我们的智慧,去扞卫我们认为对的东西!”
他看着董小倩微微动容的神情,声音放缓了些,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温暖:“就像这春节,无论经历多少战乱,多少朝代更迭,只要还有人记得,还有人去庆祝,还有人愿意在除夕之夜点亮一盏灯笼,包一顿饺子,放一盏祈愿的孔明灯,那份属于我们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持,就永远不会断绝!小倩,别怕,前路或许艰难,或许漫长,但只要信念不灭,我们……一起走下去。”
董小倩迎着他坚定而温暖的目光,看着他眼中映出的灯火和自己小小的影子,心中那丝因强敌和未知未来而产生的阴霾,似乎真的被驱散了不少。一股暖流从心底悄然涌起,流遍四肢百骸。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嘴角弯起一个清浅却真实动人的弧度,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嗯,一起。”
夜空浩瀚,万千星子如同冰冷的钻石,镶嵌在深蓝色的天鹅绒幕布上,沉寂地俯瞰着这片多灾多难又充满顽强生命力的大地。遥远的天际线上,目光无法触及之处,似乎还隐约映照着中原战场尚未完全熄灭的血色余烬。但在西京这片暂时的、脆弱的安宁之地,新年的希望,如同那盏摇摇晃晃却执着上升、最终消失在夜幕深处的孔明灯,虽微弱,虽前途未卜,却顽强地亮着,飘向那不可知、却依然值得为之奋斗的未来。
北京城中,杀机暗藏,新的武器与更残酷的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西京城内,这短暂的温馨与愈发坚定的信念相互交织,支撑着人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加猛烈的风暴。
这个新春,在连绵烽火的映照下,显得如此珍贵,又如此脆弱。
漫长的战争,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历史的车轮,正带着刺耳的摩擦声,滚向充满血与火的未知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