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第44章 民心铸甲(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最终,这场精心准备、承载着希望的宴席,在一种近乎僵持的不欢而散中落幕。吴三桂没有再强求,只是冷冷地说了句“诸位好自为之”,便端起了茶杯。富商们如蒙大赦般,忙不迭地起身告辞,脚步匆匆,仿佛生怕走慢一步就会被强行摊派。转眼间,刚才还觥筹交错的花厅,便只剩下满桌狼藉和几个心沉到谷底的人。

“岂有此理!混账,一群为富不仁、目光短浅的蠹虫,硕鼠!”待最后一位商人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吴三桂终于再也忍不住,积压的怒火如同火山般爆发,他猛地一掌狠狠拍在坚实的楠木案几上,震得杯盘跳动,酒水倾洒,“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多在匹夫。反倒是这些受国之惠最多、吮吸民脂民膏最甚的硕鼠,临难惜身,一毛不拔。只顾自家仓廪,不管国家兴亡!可恨,可杀!”他胸膛剧烈起伏,脸上尽是怒其不争的戾气和一种被背叛的痛楚。

戚睿涵默然无语,心中充满了同样的愤慨,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无力。他走到窗边,用力推开窗户,让寒冷而清新的夜风吹入,似乎想吹散厅内那令人窒息的铜臭气息与虚伪的余温。

他看着窗外漆黑一片、寂静无声的城池,只有零星几点灯火在寒风中摇曳,如同这飘摇的国运。难道真的无法改变什么吗?历史的惯性就如此强大?他知道清军即将到来,知道大同保卫战的残酷,而这些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商人,他们的选择,无疑为未来的惨烈又增加了一层阴影。

然而,就在侯府宴会失败的第二天,事情却出现了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转机。

不知是昨夜侯府宴请商人求助未果的消息不胫而走,还是城中军民早已对军需匮乏的状况忧心忡忡,只是缺少一个宣泄的出口。清晨,当薄雾还笼罩着大同城头,寒意正浓之时,大同知府衙门和平西侯府外的空地上,开始有三五成群的百姓聚集。起初只是零星的几个人,他们远远地观望着,交头接耳。后来越聚越多,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再到数百人,渐渐形成了一支沉默而庞大的队伍。没有喧哗,没有鼓噪,只有一种沉静而压抑的力量在空气中凝聚。

他们之中,有须发皆白、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翁,脸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有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却带着一丝倔强的妇人,手中紧紧牵着懵懂的孩子;有赤着脚、冻得通红,但眼神却异常清澈坚定的半大孩子;也有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儒衫,面容清癯的读书人。他们来自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贫苦的市民,城郊的农户,小作坊的工匠,落魄的秀才……没有人鼓动,没有人组织,他们仿佛被一种共同的情感驱使,不约而同地汇聚而来。

一位满头霜雪、腰背佝偻的老农,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层层包裹、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布包,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的手,小心翼翼地一层层打开,最终露出了里面几十枚磨得光滑、甚至有些变形的铜钱。他走到衙门口值守的士兵面前,士兵年轻的脸庞上还带着稚嫩和惊讶。

老农用沙哑而浓重的乡音说道:“军爷,收下吧……老汉我没啥钱,这点……是平日里攒下,准备扯尺布给孙子做件新袄的……给守城的将士们买几个饼子,添支箭也好……不能让鞑子进来祸害咱啊……咱祖祖辈辈都在这儿……”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

一个带着两个瘦小孩子的中年妇人,脸色憔悴,眼神却异常坚定。她默默地走到人群前面,将一小袋看起来沉甸甸的杂粮——大概是他们家最后的口粮——轻轻放在地上,低声道:“家里……家里就这点存粮了,娃他爹前年跟流寇打仗没了……你们……你们一定要守住城……守住城,娃们才能活下去……”她的话语哽咽,却没有流泪,只是用力搂紧了身边的孩子。

一个看起来像是学堂里年轻书生模样的青年,大约十七八岁,面容尚带青涩,却有一股书卷气。他解下腰间一块成色普通、雕工简单的玉佩,递给值守的军官,脸上带着一丝腼腆,却异常坚定地说道:“学生身无长物,寒窗十年,唯有此佩乃家传之物,虽不值几文,愿充作军资,略尽绵力。望将士们奋勇杀敌,保我桑梓,卫我华夏衣冠!”他的声音清朗,在寂静的人群中传开。

仿佛是被这书生的话语点燃,紧接着,大同府学、县学的教授、训导,也带领着更多的学子赶来了。他们大多衣衫朴素,甚至有些寒酸,但神情肃穆,步伐坚定。他们不仅带来了学生们你一文我一角凑集起来的散碎银两和铜钱,更有几位德高望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在弟子的搀扶下,亲自捧来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一些散碎银子和几串铜钱,甚至还有一位老学正,将自己珍藏的几卷古籍和一幅祖传的字画都拿了出来,声称“变卖了换作军饷”。

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学正,须发皆白,身形瘦削,却努力挺直了腰板,他环视周围越聚越多的军民,朗声道,声音虽因年迈而有些颤抖,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大同危在旦夕,将士们在前方浴血,枕戈待旦,我等读圣贤书,明礼义,知廉耻,岂能安坐书斋,独善其身?钱财乃身外之物,书籍字画亦是死物,若能助军抗虏,驱除鞑靼,复我华夏衣冠,保我乡梓百姓,虽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助军抗虏,保卫大同!”

人群中,开始有人低声应和,声音越来越大,汇聚成一股低沉的声浪,震撼人心。

银钱、铜板、粮食、布匹、甚至几块舍不得吃的腊肉、几捆还带着泥土的蔬菜、几个妇女连夜赶制出来的布鞋……各种各样的物事,被一双双粗糙的、稚嫩的、布满老茧的、沾满墨汁的手,源源不断地、默默地放在了衙门口士兵们临时找来并指定的几个大筐和空地上。

没有喧哗,没有抱怨,只有物品落下的细微声响,和那沉静而巨大的、名为“民心”的力量在无声地汹涌流淌。那些放在地上的,不仅仅是微薄的财物,更是这座城池,这片土地上无数普通百姓的身家性命、他们最后的希望,以及他们对于脚下土地和最朴素的民族气节最原始的守护意志。

消息很快传入侯府,吴三桂、戚睿涵、姜镶等人闻讯,急忙赶了出来。当他们快步走到府衙大门外,看到那黑压压、望不到头的人群,看到那一张张质朴而坚定的面孔,看到那堆积起来的、虽然杂乱却代表着无数颗赤诚之心的“捐助”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仿佛被施了定身法。

吴三桂这位见惯了尸山血海、生死一线的沙场悍将,此刻望着眼前这无声却胜过千言万语的场景,望着那老农手中的铜钱,那妇人的口粮,那书生的玉佩,那老学正的藏书……他的虎躯微微震颤,鼻腔一酸,眼眶竟不由自主地发热、湿润。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快步走到人群最前方,对着那位献出所有铜钱的老农,对着那位拿出最后存粮的妇人,对着那些掏出传家玉佩、倾其所有的学子书生,对着所有沉默而立、目光殷切的百姓,撩起战袍前襟,深深地、郑重地一揖到地,久久没有起身。当他抬起头时,声音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哽咽和前所未有的庄重:“吴三桂……代全军将士,谢过父老乡亲。此情此义,重于泰山。三桂与全军将士,唯有誓死守城,与大同共存亡,方能报此万一!”

他身后的将领、亲兵,以及闻讯赶来的更多士卒,看到此情此景,无不动容,许多铁骨铮铮的汉子也红了眼眶,纷纷向着人群,抱拳、躬身,行以最庄重的军礼。

戚睿涵站在吴三桂身侧,望着眼前这感人至深、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幕,心中激荡难平,如同翻江倒海。与昨夜那些富商巨贾在华丽花厅中的推诿、冷漠、算计形成了天上地下、无比鲜明的对比。这些看似卑微、贫寒的普通百姓,这些清贫的学子先生,在国家危亡、乡土即将沦丧之际,却展现出了如此惊人的力量和高尚无比的情怀。他们拿出的,可能是最后的口粮,可能是毕生的积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他们视为传承的信物。这份情谊,这份赤诚,岂是那些锱铢必较的铜臭所能比拟?

不知何时,董小倩也来到了戚睿涵身边。她今日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素色劲装,外面罩着厚厚的披风,依旧难掩其清丽容颜。看着眼前这万民自发捐助的景象,她那双向来清澈沉静的眼眸中,此刻充满了巨大的震撼与难以言喻的感动,眼圈微微泛红。她低声对戚睿涵道,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睿涵,你看……昨夜那些家财万贯、锦衣玉食的商贾,锱铢必较,一毛不拔,只顾自身安危;今日这些衣食无着、清贫度日的百姓,还有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先生,却愿倾其所有,毁家纾难……这,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是吗?这才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历经磨难却永不沉沦的根基,是吗?”

戚睿涵重重地点了点头,心中百感交集,有感动,有惭愧,更有一种明悟。他握住董小倩微凉的手,感受到她手心的轻颤,目光扫过那些质朴而坚定的面孔,沉声道,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是啊,小倩。我终于明白了,何为‘民心可用’,何为‘载舟覆舟’。”他想起了原本历史中,清军入关后推行剃发易服等高压政策时,所遭遇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抵抗,大多正是来自于这些底层的民众和这些具有气节与风骨的士人。而某些上层精英,包括一些官僚和商人,则往往更容易为了保全既得利益而选择妥协、投降甚至合作。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既是对董小倩说,也是对自己内心信念的巩固:“这些百姓和学子,他们或许不懂得太多经世济民的大道理,但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告诉我们,他们知道,脚下的土地是自己的根,头顶的衣冠是自己的魂,传承的文化是自己的脉。失去了这些,便失去了一切,与行尸走肉无异。所以,他们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后一口粮,最后一文钱,去守护!”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些商人逃离的背影:“而那些商人,他们眼里只有流动的财富和个人的安危,他们以为财富可以转移,性命可以苟全,却不知国若破,家必亡,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的财富,本就是依托于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依托于这特定的秩序和文化才得以积累。如今,秩序将倾,文化将覆,他们却想抽身而退,何其短视,何其可悲。他们的财富,在这股浩荡的民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肮脏!”

他看着那堆积起来的、虽然远不足以彻底解决数万大军的军需,但其象征意义和精神力量无可估量的物资,继续道,语气中充满了力量:“而这些捐助,或许杯水车薪,但它代表的是人心,是士气,是正义所在。是我们必须死守大同、不容退缩的理由。有了这份由万千民心、由父老乡亲的血汗和期望铸就的无形铠甲,我们便有了与鞑子血战到底、至死方休的底气。这比十万两白银,更珍贵万倍!”

董小倩依偎在他身旁,紧紧回握着他的手,感受着他话语中那股坚定不屈的力量和澎湃的激情,她轻轻“嗯”了一声,声音虽轻,却充满了信任与支持。她望着那些在官府人员组织下,开始有序登记捐赠、然后默默散去的百姓背影,眼中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与柔和而坚定的光芒。她知道,这座城,或许能守住,或许守不住,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征服。

夜幕再次降临大同城,城头火把比往日更多,燃得更亮,跳动的火焰映照着士兵们比往日更加坚毅、更加决绝的面容。那来自万千民众的期望,如同无形的力量,注入他们的身体。帅府之内,吴三桂下令,将百姓捐助的每一文钱、每一粒米、每一件物品都详细登记造册,公开透明,务必用在刀刃上,绝不允许丝毫浪费和克扣。同时,他也加紧了与姜镶整饬城防、调配兵力、鼓舞士气的事宜。一种同仇敌忾、背水一战的氛围,笼罩了整个大同。

戚睿涵回到暂住的房间,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白日里那万民无声捐助的场景,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每一个细节都如此清晰。他从怀中掏出那部电量所剩无几、屏幕已经有些暗淡的智能手机,摩挲着冰凉的机身。这里面记录着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记录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苦难、挣扎、屈辱与抉择。而如今,他亲身参与其中,亲眼见证了在历史书页那干瘪的文字之外,更为鲜活、更为动人、也更催人奋进的细节——那来自于最广大民众的,沉默而伟大、足以改天换地的力量。

他知道,前路依然艰险无比,清军势大,兵精粮足;张晓宇投靠满清后,凭借现代知识为其研制火器等装备,带来的技术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不知何时会落下;南明内部的党争掣肘、军阀割据也未完全消除。挑战依旧如山。

但有了今日这份由万千民心、由无数普通人的赤诚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他心中那份自穿越以来,时常萦绕的迷茫、孤独与对历史惯性的无力感,似乎被驱散了不少,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信念开始生根发芽。

“民心铸甲,众志成城……”他低声自语,吹熄了灯,在黑暗中望向窗外巍峨的、在星光下显出黑色轮廓的城墙,目光渐渐变得如磐石般坚定起来,“或许,历史真的可以不一样。因为,人心,才是最强的武器。”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活佛济公第四部
活佛济公第四部
关于活佛济公第四部:灵隐寺晨钟响起时,济公察觉杭州城外雾气异常,暗藏不祥。恰逢柳家村少年阿牛求救,其母因村口古井挑水后阴气入体、危在旦夕,且古井井水变黑发臭,传言有红衣女子作祟。济公携小和尚必清前往柳家村,发现作祟的红衣女子红儿实为几百年前被道士诬陷锁于井中的冤魂,因符咒失效得以脱困,遂心生怨气欲报复村民。济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承诺帮红儿查明真相、讨回公道,暂时平复其怨气。期间,灵隐寺住持玄空
月影小说
青霄孤鸿录
青霄孤鸿录
九世轮回,皆为炉鼎;剜鳞之痛,血债滔天。云孤鸿身负弑师之罪,在血与火的修真绝境中挣扎苏醒,方知自己不过是天枢子“九世同炉邪术的祭品。为破死局,他踏遍尸山血海,直面佛道魔三脉倾轧,更与烛阴龙女苏凝眉结成逆鳞血契——她以九世剜鳞为他镇压魂魄污染,他以魂飞魄散为赌注斩断双向名咒。当青铜棺椁现世,血铃震颤天地,前尘记忆如毒刃剖心:原来所谓借命续缘,是龙皇亲手刻下的名咒枷锁;所谓师徒情深,是跨越三百年的噬
万莫书生
七零:洞房夜改嫁隔壁禁欲军少
七零:洞房夜改嫁隔壁禁欲军少
关于七零:洞房夜改嫁隔壁禁欲军少:新婚那日,林见椿被疑克婆婆,被新婚男人送到隔壁陆家借宿,不料半夜床铺的主人回来了……她就是这时候穿过来的,想到自己就因为骂了几句作者被罚穿书,她果断将爪子伸向了男主邦邦硬的腹肌,她才不要当男主的早死妻,她势必要把男女主拆散了,还要长命百岁!陆悬舟对隔壁掉下来的女人敬而远之,慢慢的他发现那女人一次一次地撩他的腹肌,对他却没半点感情。没关系,时间还长着。可慢慢的,他
生煎包
穿成猫后,和疯批顶A假结婚了
穿成猫后,和疯批顶A假结婚了
刚开分会涨,欢迎观看~——谢邀,人在别墅,刚被疯狗抓回来。我是林砚秋,前无限流金牌系统,退休穿书成了长发红坠的清冷美人炮灰万人嫌Omega,还带了个时不时变猫的buff。——绑定个呆云朵系统,被迫和原书最大反派谢沉舟假结婚。这位S+级Alpha是海城帝王,还是我校名誉校董,信息素能冻死人,反派一边杀伐果断,一边却会在我通宵刷题时,把猫形态的我揣进西装口袋暖着,美其名曰“防止Omega冻死在图书馆
江疏铧
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
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
我叫林凡,穿到神话擂台降临的平行世界。这里华夏神明记录缺失,被外国神嘲笑是编出来的。西方奥丁手持永恒之枪,轻蔑俯视:“你们的神,怕不是早已陨落?下一瞬,整个竞技场被金光笼罩。我身后,天帝昊天缓缓睁开了眼。“谁在称无敌,哪个敢言不败?
篝火下的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