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第43章 壁垒森严(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崇祯十七年十月的山西,深秋的寒意已是刺骨的冷。凛冽的北风如同无数把无形的小刀,刮过枯黄蜷缩的野草,掠过光秃秃的、在风中呜咽颤抖的枝桠,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打着旋儿,抛向铅灰色低垂的天空。天地间一片萧瑟,仿佛连阳光都被这肃杀之气冻结、吞噬,只留下无边无际的、压抑的灰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味和草木腐烂的气息,隐隐地,似乎还预兆着一股即将到来的、更浓烈的血腥。

在这片苍凉的山川之间,一支庞大的军队正沉默地行进。盔甲在黯淡的天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微光,无数双穿着麻鞋或皮靴的脚,踏着干硬或泥泞的蜿蜒山路,发出沉重而单调的声响。马蹄声碎,践踏着枯萎的草茎,扬起阵阵黄色的尘雾,如同一条疲惫却不得不前行的土龙,缓慢而坚定地向着山西腹地蠕动。

吴三桂骑在他那匹神骏的黑色战马上,位于中军位置。他身披精铁锁子甲,外罩一件半旧的猩红斗篷,眉头微蹙,目光如电,扫视着行进中的队伍,以及道路两旁荒芜的田野和废弃的村落。他的关宁铁骑,这支曾经威震辽东、并在山海关力挫李自成大顺军主力的精锐,依旧是军容相对整肃的核心。然而,队伍中掺杂了大量在山海关战后整编的顺军降卒。这些士兵衣衫略显褴褛,装备也不如关宁军齐整,眼神中除了对未来的茫然,更深处还藏着对自身命运和这支联合部队前途的疑虑与不安。

军中气氛凝重,远非数月前山海关大捷时那般士气昂扬。胜利的喜悦早已被严峻的现实冲刷殆尽。清虏入关,鼎定北京,虎视中原。而他们,这支名义上由南明朝廷节制、实则由多方势力糅合而成的军队,正开赴前线,去面对前所未有的强敌。更让人心头笼罩阴霾的,是来自后方“友军”的莫测人心。士兵们或许说不出所以然,但那种无形的隔阂与提防,如同这深秋的寒意,渗透到骨子里。

戚睿涵与董小倩并骑跟在吴三桂侧后方。戚睿涵穿着一身合体的明军低级军官服饰,这是他凭借“先知”和对火器的一些见解逐渐获得的身份。他望着眼前蜿蜒的行军长龙,感受着这压抑的气氛,心中波澜起伏。他,一个来自未来的大学生,和张晓宇在那场因和袁薇交往之事而发生的冲突卷入了这历史的洪流。他成功地改变了吴三桂降清的历史轨迹,促成了关宁军与大顺军的联合,甚至推动了南明与“闯逆”之间脆弱无比的“联顺抗清”统一战线。然而,历史的惯性巨大而狰狞。清军还是入了关,凭借着更强的武力,以及……他脑海中闪过张晓宇那张因嫉妒而扭曲的脸,以及他可能带来的、超越时代的威胁。

董小倩似乎察觉到他心绪不宁,侧过头,低声道:“睿涵,怎么了?脸色这般沉重。”她依旧是一身利落的劲装,勾勒出矫健的身姿,腰间佩着长剑,风吹起她几缕青丝,拂过她清丽而带着英气的面庞。自从戚睿涵投靠吴三桂以来,这位自告奋勇前来保护他的女侠,实际上已成为他最信任的伙伴之一。

戚睿涵摇了摇头,勉强一笑:“没什么,只是觉得这山西的秋天,比往年更冷些。”他无法向董小倩解释清楚那种源于对历史走向和张晓宇存在的深层忧虑。

董小倩明眸微转,望向远山,轻叹一声:“是啊,山雨欲来风满楼。此番前景,只怕……比辽东更为艰险。”她久历江湖,对气氛的感知尤为敏锐。

数日后,大军抵达潞安府境内。尚未等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前方便有斥候飞马来报:“启禀侯爷,南京兵部阮尚书、山西巡抚田大人,以及镇守泽州的左将军,已在前方十里亭等候,请侯爷前往一叙。”

吴三桂目光一闪,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知道了。传令下去,大军就地休整,警戒四周。杨铭、吴国贵,还有戚元芝,随本侯前去会会这几位大人。”

会面的地点设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军帐内,帐外旌旗招展,甲士林立,但仔细看去,那些士兵的衣甲和精神面貌,与久经战阵的关宁军相比,终究是差了一筹。

吴三桂带着杨铭、戚睿涵等几名心腹将领步入帐中。帐内燃着炭火,驱散了些许寒意。只见当中三人,形态各异。

为首一人,身着锦绣官袍,面容白净,练成一片的须髯修剪得整整齐齐,脸上堆着热情而略显浮夸的笑容,正是南京朝廷委派的督师、兵部尚书阮大铖。他身旁是一位体型微胖、面色红润的官员,穿着巡抚官服,眼神灵活,带着几分圆滑,乃是山西巡抚田仰。另一侧,则坐着一位身披铠甲、身材高大的将领,他约莫四十多岁年纪,面容粗犷,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桀骜与倦怠之色,正是拥兵数十万、镇守湖广、河南部分地区,此刻奉命移驻泽州的宁南侯左良玉。

“平西侯一路辛苦,”阮大铖见吴三桂进来,立刻起身,快步迎上,笑容可掬地拱手,“侯爷旌旗所指,鞑虏闻风丧胆。此番有您这擎天之柱坐镇山西,必叫那些建奴有来无回,重振我大明声威!”他话语响亮,姿态做得很足。

田仰也连忙跟着起身,脸上堆满笑容,拱手道:“阮部堂所言极是,极是。下官与阮部堂坐镇潞安,左将军雄踞泽州,定为侯爷稳固后方,输送粮秣军械,确保通道无虞。侯爷但有所需,尽管开口,我等绝不含糊,定当竭尽全力!”他说话时,眼角余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吴三桂身后的戚睿涵等人,带着一丝审视。

左良玉这才懒洋洋地站起身,随意地抱了抱拳,声音洪亮却带着几分敷衍:“吴侯爷,久仰大名了。我部在泽州,尚有二十门新铸的虎蹲炮,射程尚可,威力也还过得去。得知侯爷要在此地与鞑子见真章,左某已命人将其运往前线,助侯爷守城破敌。”他话语间,自有几分拥兵自重的底气。

吴三桂面色平静,目光缓缓扫过三人,最终定格在阮大铖脸上,沉声道:“阮部堂、田巡抚、左将军,三位大人亲临前线,深明大义,吴某感激不尽。”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只是,据前方探报,清虏此番由多尔衮亲自调度,来势汹汹,非同小可。其八旗精锐尽出,更闻其装备了大量火器,战术亦愈发诡谲难测。山西地势关键,大同、潞安、泽州三地,犹如鼎之三足,需得互为犄角,协同作战,信息畅通,援护及时,方能将敌御于门外,保三晋百姓平安。不知三位大人,对于这三地联防协守,可有具体方略章程?”

这话问得直接,切中了要害。阮大铖与田仰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妙。阮大铖仍是那副笑容满面的样子,捋了捋胡须,呵呵笑道:“侯爷忧国忧民,思虑周详,实乃我辈楷模。侯爷放心,我军虽不如侯爷麾下的关宁健儿那般骁勇善战,但守土有责,保境安民,亦是我等分内之事。定当与侯爷紧密配合,同心戮力!”他话语一顿,继续道,“不瞒侯爷,我与田大人已在潞安加紧筹措,目前备有箭矢十万支,铅弹五万斤,粮草约莫半月之需,不日即可送达侯爷军中,以解燃眉之急。至于具体的联防协守方略嘛……”

他拖长了音调,脸上笑容更盛,带着一种官场特有的圆滑:“呵呵,侯爷您乃沙场宿将,久经战阵,深谙兵法,临阵机变,指挥若定,这前方战事,自然还需仰仗侯爷乾坤独断。我等文臣,以及左将军在后方,定当唯侯爷马首是瞻,在后方为侯爷呐喊助威,保障供给,绝无二话!”

这话说得漂亮至极,慷慨激昂,却巧妙地将前线指挥权和实际作战的责任、风险,全数推给了吴三桂,而他们自己,则只负责相对安全且便于操作的“保障”和“助威”。

戚睿涵在一旁听得暗自皱眉,心中冷笑:“果然是阉党余孽,这手官场太极打得炉火纯青。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空洞无物,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指望他们与你精诚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他注意到左良玉在阮大铖说话时,嘴角似乎撇了一下,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

吴三桂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显然对这种空头支票极为不满,但依旧保持着克制,追问道:“阮部堂一片公心,三桂感佩。然军情如火,需得未雨绸缪。吴某是想请问,若大同前线战事吃紧,譬如城池被围,急需援兵,不知潞安与泽州援军,依据现有布置,几日可以驰援至大同城下?又或者,清虏狡诈,若其分兵佯攻大同,实则主力暗度陈仓,突袭潞安或泽州,届时三地之间,又当如何迅速传递军情,相互呼应,派兵救援?”

这一连串具体的问题,让帐内的气氛微微凝滞。左良玉似乎有些不耐烦了,他哼了一声,插话道:“吴侯爷,不是左某说你,你也未免过于谨慎,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我左良玉在泽州经营日久,城防不敢说固若金汤,却也绝非纸糊泥捏。量那鞑子,几条鞑狗,也不敢轻易来犯我泽州!”他拍了拍胸脯,甲叶哗啦作响,“至于援军……侯爷,你也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今日东明日西,岂能像书生论道一般,预先限定死日期?那不是刻舟求剑吗?总之,一句话,侯爷你在前方奋力杀敌,我左良玉绝不是那等坐视友军被困、隔岸观火的小人,绝不含糊。我等在此便可对天发誓,绝对配合侯爷,若有违今日之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他声若洪钟,誓言发得震天响,反而更透出一股难以言说的虚浮。

田仰也连忙跟着打圆场,连连点头,脸上肥肉抖动:“是极是极,左将军快人快语,豪气干云。阮部堂一片赤诚,天地可鉴。我等同心,其利断金。侯爷就放心在前线用兵吧!”

看着眼前这三位信誓旦旦、却各怀心思的“友军”统帅,吴三桂沉默了。他深邃的目光再次扫过阮大铖那虚伪的笑脸,田仰那圆滑的表情,以及左良玉那骄横中带着敷衍的神情。

他深知,这几位皆是拥兵自重、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的军阀政客,尤其是左良玉,骄横跋扈,连南京朝廷的调令有时都阳奉阴违,史可法尚且难以节制,何况自己这个在他们眼中或许仍是“降将”身份的平西侯?他们的承诺,就如同这秋日早晨草叶上的露珠,看着晶莹,太阳稍一出来,便会消散得无影无踪。但此刻,南京朝廷明令他受这几位“节制”,至少是名义上的协同防守,他也不能当面撕破脸皮,将关系弄僵。

帐内炭火噼啪作响,短暂的寂静中弥漫着一种表面和谐、内里疏离乃至紧张的诡异气氛。

最终,吴三桂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冷意:“既如此……便有劳三位大人了。望我等真能如三位所言,精诚合作,共御外侮,以报皇恩,以安黎庶。”他转头吩咐道,“杨铭,你负责与阮部堂、田巡抚对接后续粮草军械接收事宜,务必细致,不得有误。吴国贵,你速率本部前出至大同外围,详细勘察地形,择险要之处,加紧构筑防御工事,多挖壕沟,广设鹿砦,严防清军斥候渗透。”

“末将领命!”杨铭与吴国贵齐声应道,声音在帐内回荡。

阮大铖见状,脸上笑容更盛,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抚掌道:“好,好,侯爷雷厉风行,真乃国之干城,柱石之臣。那我等便不再打扰侯爷部署军务,暂且返回潞安,静候侯爷前线佳音。预祝侯爷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短暂的、毫无实质内容的会面,就在这种各怀鬼胎的“和谐”氛围中结束了。吴三桂一行人面无表情地离开军帐,翻身上马,返回自己的营区。

秋风卷着沙尘,打在脸上,带着生疼的寒意。戚睿涵策马跟在吴三桂身侧,能清晰地感受到从这位主帅身上散发出的低沉气压。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开口道:“长伯兄,阮大铖言语闪烁,田仰唯其马首是瞻,左良玉骄矜难驯,只怕……他们的承诺,如同镜花水月,靠不住啊。”他用了更文雅的词,但意思一样。

吴三桂目视前方,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只是握着马缰的手,指节微微有些发白。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我岂不知?阮大铖阉党余孽,惯会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田仰碌碌庸才,唯知逢迎;左良玉……拥兵自重久矣。”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然朝廷旨意如此,南明诸公,对我等自辽东而来、又曾与闯逆……合作的将领,本就心存芥蒂,多方猜忌。若此时再不遵其调度,与之冲突,恐立刻授人以柄,引来弹劾攻讦,甚至断了粮饷供应。眼下局面,内忧外患,唯有先稳住阵脚,倚靠自身,谨慎行事,静观其变。”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如同这深秋的寒风:“但愿他们……莫要在我背后捅刀子,拖后腿便好。否则……”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下去,但那股凛冽的杀意,让身旁的戚睿涵都感到心中一寒。

戚睿涵在心中深深叹息。这就是明末抗清斗争中最致命的顽疾——派系林立,内斗不休,各怀鬼胎。历史的惯性,或者说人性的自私与短视,并不会因为一个共同的外敌就轻易消失。他改变了个体的选择,却难以撼动这积重难返的腐朽格局。前路,似乎比他知道的那个历史,更加迷雾重重,吉凶未卜。

几乎就在吴三桂与阮大铖等人虚与委蛇的同一时间,遥远的北京城,紫禁城,武英殿内。

这里的氛围,与山西前线的凝重、压抑截然不同,充满了一种胜券在握的、蓄势待发的锐利与冷酷。殿宇恢弘,金砖墁地,盘龙柱巍然耸立,象征着新主人的权力与威严。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端坐在原本属于皇帝的宝座之下特设的辅政王座上,身披绣龙蟒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下方站立的几位重臣。下方站着正黄旗固山额真爱星阿、科尔沁郡王吴克善、恭顺王孔有德,以及一个与这满殿顶戴花翎、蟒袍补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身影——新近因功被破格擢升为工部右侍郎的汉人,张晓宇。

殿内炭火烧得极旺,温暖如春,却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肃杀之气。

“据探马细作回报,南明伪廷已命吴三桂率部进驻大同,阮大铖、田仰坐镇潞安,左良玉移防泽州。”多尔衮的声音平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此三人,阮、田乃无能怯战、只会党同伐异的腐儒,左良玉虽拥众数十万,实则骄兵悍将,难以约束,且与南明伪廷离心离德。唯吴三桂,熟稔兵事,麾下关宁军乃百战余生的劲旅,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他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此番三路进兵山西,务求雷霆一击,一举拿下,打通这南下中原的通道!”

爱星阿躬身出列,他身材魁梧,面容粗豪,声若洪钟:“摄政王放心,奴才愿亲率正黄旗精锐,直扑大同,与那吴三桂决一死战,定要叫他知道我八旗天兵的厉害!”

吴克善也紧随其后,他是蒙古科尔沁部的首领,与清廷关系密切,朗声道:“摄政王,我科尔沁骑兵早已饥渴难耐。愿为大军前驱侧翼,利用骑射之利,穿插迂回,断其粮道,扰其后方,让那吴三桂首尾不能相顾!”

孔有德则显得更为谨慎老成一些,他本是明朝将领,降清后屡立战功,封恭顺王。他沉吟道:“王爷明鉴,吴三桂用兵老辣,诡计多端,确实不可小觑。且闻其与祖大寿、李成栋等降将旧部仍有联络,需严防其内外勾结,相互策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多尔衮微微颔首,对诸将的反应不置可否,目光却越过他们,落在了站在稍后位置,一直沉默不语的张晓宇身上。这个年轻人,来历古怪,言行奇特,却屡有惊人之语和奇巧之物献上,尤其是对火器的改良和新式战法的提出,让他刮目相看。

“张侍郎,”多尔衮的声音放缓了一些,但威势不减,“你督造的新式火器,还有你上次提及的‘毒气’,以及那个‘碉堡推进’之法,如今准备得如何了?可堪大用否?”

顿时,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张晓宇身上。爱星阿眼中带着几分审视和好奇,吴克善是纯粹的兴趣,孔有德则更多是谨慎的观察。

张晓宇上前一步。他穿着一身略显宽大的清朝正三品工部侍郎官服,脸色因为长期待在火药工坊和实验室里,显得有些异样的苍白,缺乏血色。但他的眼神,却异常锐利、专注,甚至隐隐透着一股压抑的狂热。他的两条腿似乎有些不便,站立时身体重心微微倚靠在手中的双拐之上——那是他当初被清军俘虏后,因试图逃跑而被残酷打断双腿留下的永久残疾和耻辱印记。然而,此刻他挺直脊梁,借助双拐站立,散发出的那种混合着知识自信与某种扭曲恨意的气势,竟让他在这群赳赳武夫面前丝毫不显怯弱。

“回禀摄政王,”张晓宇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一种实验室报告般的条理,“臣奉命督造的各项军械,已基本齐备。改良型燧发火铳一千五百支,摒弃火绳,射速更快,风雨天亦堪使用,已优先配备给三位王爷麾下的前锋锐卒。十发连珠铳两百挺,虽装填仍稍费时,但瞬间火力远超寻常火器,可用于要害防守或突击。‘震天雷’五千枚,内置铁屑破片,杀伤力增强,已分发各部,可随时调用。”

他顿了顿,继续平稳地汇报,仿佛在说一些寻常物品,而非杀人利器:“至于‘毒气’……臣依古籍并加以改进,试制成功两种。其一为‘绿气’,储于特制陶罐中共三百罐;其二为‘褐气’两百罐。此物威力巨大,有伤天和,已秘密运抵前线,由臣指派专人严密看管。使用时需格外谨慎,务必选择上风方向,否则恐伤及自身。非到万不得已,或攻坚关键之处,不建议轻易使用。”

殿内几位王爷将领闻言,脸上都露出了些许凝重甚至忌惮之色。火器他们见识过,但这“毒气”,闻所未闻,听起来就令人不寒而栗。

张晓宇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的表情,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接着说道:“最后,是关于臣提出的‘碉堡推进’战术。臣已根据山西边境之地形地貌,绘制详细筑垒图册,并选派熟谙土木的工匠随军,负责指导前锋部队施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紫府仙途
紫府仙途
关于紫府仙途:潜龙出渊流云宗外门,试炼台侧。苏寒捂着渗血的肋下,屈辱地半跪于地。身前,身着月白道袍的柳乘风,用脚尖轻佻地挑起他的下巴,语气里的轻蔑如利刃刮过:“苏寒,不过是个伪灵根的废物,也敢在试炼台上与我争辉?看看你这淬体四层的修为,连让我动真格的资格都没有!四周传来此起彼伏的嗤笑声,外门弟子们早已习惯了看苏寒被欺辱。三年前,他以罕见的伪灵根被流云宗勉强收入门墙,本以为是命运转折的开端,却不料
喜欢枣树叶的汪柏春
100个真实梦境
100个真实梦境
关于100个真实梦境:你是否也曾从某个光怪陆离的梦中惊醒,心有余悸,却转眼忘却?但有些人,他们的梦境无法被遗忘,甚至……会成真。记录了一百个互不相识的普通人的离奇梦境。从预见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到邂逅一个从未谋面却真实存在的人;从被困在无限循环的恐怖回廊,到体验他人生命中最后的瞬间……这些梦境碎片看似毫无关联,却仿佛被一根无形的丝线串联,逐渐拼凑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当梦境开始侵蚀现实,是警
不吃菠菜的奥利弗
时间囚笼千年回响
时间囚笼千年回响
关于时间囚笼千年回响:2028年8月8日,对多数人而言只是盛夏里平凡的一天,对陆哲远来说,却是永恒的牢笼。凌晨零点的钟声敲响,街道复现昨日的喧嚣,人群重复着相同的轨迹,唯有他的记忆在时光的冲刷中愈发清晰。从最初的惶恐、绝望,到利用循环肆意放纵,再到在千年光阴里沉淀出智慧与担当,陆哲远的人生在“同一天里被彻底重塑。他曾凭借无限的时间掌握上百种语言,精通格斗、医术、金融等领域的顶尖技艺,成为隐藏在市
辰炫
我把反派养成了救世主
我把反派养成了救世主
关于我把反派养成了救世主:一觉醒来,苏冉穿进了末世小说,成了终极反派——骸骨君王林默的……童年保姆?!面对这个未来会毁灭世界、阴鸷冷漠的小BOSS,以及一个不做任务就会让她原地暴毙的,苏冉的求生欲爆表了。于是,末世降临前的画风彻底跑偏:系统任务:系统任务:系统任务:未来的骸骨君王,左手,右手帮邻居种土豆,嘴里念叨:“苏姐姐说,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苏冉一边赚生存点数,一边内心疯狂吐槽:“救命!等
墨青咗
仙逆原版小说
仙逆原版小说
关于仙逆原版小说:天道为笼,规则为锁,这方修真界从不是生灵的沃土,而是强者肆意摆弄的棋局。王潇本是宗门内籍籍无名的修士,却因意外护住了身负本源魂晶的苏青禾,从此被卷入天道追杀的漩涡——她的存在,本就是对既定规则的“逆。天道不容,暗卫环伺,9阶纳金境修士王潇为守护苏青禾的残魂,携星界罗盘与界壁通行符,闯碎星崖乱流,越星门踏入星海,终寻得灵气精纯、规则宽松的绿藤星。他于崖下筑洞府为家,采凝魂草炼药稳
修什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