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相父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
捷报传回江户时,赵构正站在紫宸殿废墟上,望着东方海面。晨雾未散,烟波浩渺,仿佛藏着无数未知。
“陛下,”赵鼎走近,手中握着一卷文书,“人心易服,信仰难移。如今藤原氏倒了,但百姓仍跪拜神社,口称‘天照庇佑’……有些东西,比刀剑更顽固,比城墙更难破。”
赵构眯起眼,海风吹动他额前的碎发,露出眼底深不见底的思索。片刻后,他低声说道:“那就——”
话未说完,远处快马疾驰而来,骑士翻身滚落,呈上一封火漆密报。赵构展开一看,脸色骤然一沉,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密报内容只有一句:“京都伊势神宫昨夜集会,七大祭司共举‘八尺琼勾玉’,宣称‘天照大神降罚于侵国之贼’,已有数千民众集结,欲行暴乱。”
赵构的手指缓缓抚过密报上的每一个字,目光如铁铸:“天照大神降罚?”他冷笑一声,将密报掷于案上,火光映照下,眸中寒意凛冽如冬,“朕伐无道,救民水火,何来‘侵国之贼’?不过是藤原余孽借鬼神之名,惑乱人心罢了。”
帐内烛影摇红,赵鼎立于侧畔,捻须不语,眼中却有波澜暗涌。他知道,这一战不在沙场,而在民心——神权盘踞倭国百年,早已像藤蔓般缠入骨髓,百姓宁信虚无之神,不信人间帝王。若不彻底斩断这层迷障,东瀛永无宁日。
“陛下。”赵鼎低声道,“焚其庙易,破其信难。然欲定四海,必先正人心。”
赵构站起身,龙袍在风中舒展,眼神却沉得像暴风雨前的海面:“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所谓神明,能不能挡我一纸诏令!”
翌日清晨,京畿震动。七道金漆诏书同时出宫,由锦衣卫快马疾驰,分送京都、奈良七大主神社。每一道诏书皆朱批赫然,墨迹如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伊势等神社私聚兵甲、蛊惑愚民、妄称神谕、图谋叛逆,即刻查封!所有神器封存待审,祭司押解江户候判!”
与此同时,五百铁骑踏破晨雾,铁蹄声震碎了神社的宁静,直扑伊势神宫。当士兵冲入内殿时,七大祭司正围跪于八尺琼勾玉前,口中念咒不止,香火缭绕中竟似有赤光浮动,仿佛真有神灵降世。
为首的白发老祭司须发倒竖,嘶吼道:“天照大神已降怒,宋帝必遭雷殛!尔等逆天而行,定遭天谴!”
回应他的,是一柄寒光凛冽的斩神刀。林九娘亲自出手,一刀劈碎供台,玉屑飞溅中,她夺下那枚所谓的“神器”——八尺琼勾玉。玉石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血纹,触手竟微微发烫,像是裹着一团活火。
她眉头一皱,毫不犹豫将其投入随军带来的熔炉之中。
“烧了。”赵构站在朱雀大街中央的高台之上,声音穿透万人喧哗,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熊熊烈焰腾起,伪经成堆化为灰烬,象征神权的草薙剑被巨锤砸断,八尺琼勾玉在高温中炸裂,碎片四溅如泪。百姓屏息围观,有人颤抖后退,以为真会天降责罚,也有人望着那团火焰,悄然跪地——他们终于明白,所谓神明,挡不住刀兵,护不了饥寒。
赵构亲手立碑于火前,青石上的字迹力透石背:“神不救国,唯有勤政爱民者得天命。”字字如刀,刻入青石,更刻入东瀛百姓的心底。
礼乐司当场宣读新政:废除神官免税特权,禁绝神社蓄养私兵,凡宗教行事须报官备案,由新设“礼教司”统辖——自此,神权归于王权之下,迷雾散尽,天光初现。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农突然扑通跪倒,老泪纵横:“五十年了……我们拜了多少神,求了多少愿?可年年饥荒、岁岁征役!今日才见真天子临凡!”
呼声如潮,从一人到万人,层层叠叠,在京都上空久久回荡,压过了神社最后的钟声。
夜深人静,赵构独坐营帐,手中翻阅《海疆志略》,眉宇间却始终萦绕一丝不安。忽然,怀中玉佩一阵灼烫,仿佛被无形之火点燃!他猛然低头,只见那枚从泉州带来的古玉,竟浮现出细密的裂纹,内里似有暗红血丝缓缓蠕动,如同活物在攀爬,带着远古的寒意。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泉州港外的海床深处——那座沉眠千年的巨碑,裂痕骤然加深,猩红纹路如藤蔓疯长,覆盖了整个碑面。
表面浮现出模糊的古篆,一笔一划都透着凛冽的远古杀意:“秦时童男童女……归来之时……血祭重启……”
而远在江户的赵鼎蓦然抬头,望向东南方向的浩渺烟波,手中的《潮汐风向录》无风自动,书页翻飞间,一角赫然显出半行残字,墨迹未干,仿佛刚被海水浸泡过:“……符文乃始皇封印,今将溃矣。”
夜风吹过,烛火摇曳,映着满室的寂静,却吹不散那层笼罩在九州与东瀛之上的、更深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