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他长得眉清目秀,但脸上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郁。
他就是诸葛瞻。
看到陆瑁进来,黄月英放下了手中的针线,缓缓站起。
“子璋。”
“夫人。”陆瑁还了一礼,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少年身上。
“瞻儿,这位是陆瑁字子璋,你父亲生前最好的朋友。快,过来见礼。”黄月英轻声说道。
诸葛瞻抬起头,看了陆瑁一眼,那双酷似其父的眼睛里,充满了迷茫与戒备。他站起身,不情不愿地拱了拱手:“见过……陆伯父。”
陆瑁没有在意他的无礼。
一个刚刚失去了父亲的少年,他的世界已经崩塌,你不能要求他彬彬有礼。
“夫人,”陆瑁看向黄月英,“丞相临终前,曾与我提及瞻儿。他……放心不下。”
黄月英的眼圈,瞬间红了。她转过头,拭去泪水,再转回来时,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夫君一生为国,于家事,多有亏欠。瞻儿自幼,便少有父亲陪伴。如今……”她哽咽了一下,说不下去了。
“夫人若信得过瑁,”陆瑁上前一步,声音温和却坚定,“请将瞻儿,交由我来抚养。”
黄月英和诸葛瞻,都愣住了。
“这……如何使得?”黄月英惊道,“陆牧伯如今总揽国事,日理万机,怎可再为此等家事分心?”
“丞相于我,亦师亦友,更有托孤之义。他的儿子,便是我的儿子。”陆瑁的目光,转向诸葛瞻,“瞻儿在我府中,读书习武,与我儿一同成长,总好过一人在此,孤单寂寥。”
他的话,说得合情合理,也充满了人情味。
黄月英看着陆瑁那真诚的眼神,心中的防线,渐渐松动。
她知道,诸葛亮一死,丞相府,便成了风暴的中心。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里,盯着她的儿子。将诸葛瞻放在陆瑁身边,这个如今大汉最安全的地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她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儿子,柔声问道:“瞻儿,你可愿意……跟着陆伯伯?”
诸葛瞻抬起头,他看着陆瑁,这个被父亲在信中无数次提及的男人,这个一回来就掌控了全局的男人。他的眼神很复杂,有好奇,有畏惧,也有一丝……说不清的期待。
他沉默了半晌,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
陆瑁的心,微微一松。
他走到诸葛瞻面前,蹲下身,与他平视。他伸出手,轻轻地,放在了诸葛瞻的头顶。
“你父亲,是盖世英雄。”他看着少年那双倔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从今往后,你要学的,不是如何活在他的影子里,而是如何,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
诸葛瞻的身子,微微一颤。
这句话,仿佛一道光,照进了他那片黑暗而混乱的心。
三日国丧期满,到了出殡之日。
刘禅最终采纳了陆瑁的建议。
“丞相一生,简朴自律,其遗愿,便是不起坟,不树碑。”陆瑁在朝堂之上,对着所有大臣说道,“但,丞相功盖千秋,若无寸土安身,既非人臣之礼,亦寒天下之心。”
“臣请旨,将丞相陪葬惠陵。”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惠陵,是先帝刘备的陵寝!
陪葬帝陵,这是何等殊荣!
“丞相一生,为践行先帝遗志而活。君臣相知,千古无二。如今,让他长眠于先帝身侧,继续为先帝守望这大汉江山,想来,亦是丞相所愿。”
刘禅当即准奏。
出殡那日,天色阴沉。
巨大的灵柩,由十六头最健壮的犍牛,拉着灵车,缓缓驶出长安。
无数百姓前来送行,没有哭喊,只有一片死寂的沉默,和无数张泪流满面的脸。
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摆上了路祭的香案。
当灵车经过时,人们将杯中的酒,洒在地上,然后,重重地,叩首。
陆瑁一身重孝,手扶灵柩,步行在最前方。
他身后,是刘禅,是蒋琬、费祎,是文武百官,是丞相的家人,以及……那个小小的,牵着陆瑁衣角的身影,诸葛瞻。
队伍,像一条白色的长龙,缓缓地,坚定地,走向那埋葬着一个时代的终点。
经过一个月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成都。
惠陵。
这里松柏苍翠,庄严肃穆。
陵寝早已备好,就在先帝主陵的侧前方,一个稍低的位置。不逾制,却又彰显着与众不同的亲近。
吉时已到。
在祭司的唱喏声中,灵柩被缓缓地,放入了墓穴。
当最后一方泥土,覆盖在棺木之上时。
刘禅带头,跪倒在地。
“恭送相父!”
“恭送丞相!”
山呼海啸般的悲鸣,响彻山谷。
陆瑁静静地站在墓前,看着那块尚未刻字的墓碑。
他没有跪,也没有哭。
他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说道:
丞相,你看到了吗?这万里江山,如你所愿,正一点点地,焕发生机。
你放心去吧。
你的路,走完了。
我的路,才刚刚开始。
他感觉到衣角被轻轻地拽了一下。
他低下头,看到诸葛瞻正仰着小脸,看着他,那双通红的眼睛里,除了悲伤,还有一丝依赖。
陆瑁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那只冰冷的小手。
丧仪结束,百官回都。
就在队伍行至半途之时,一匹快马,从南中方向,疾驰而来。
骑士见到陆瑁,翻身下马,从背上一个防水的皮囊中,取出一卷竹简,单膝跪地。
“报——!南中八万火急军情!张嶷将军,兵败被困,请求援兵!”
一句话,让刚刚平复下来的气氛,瞬间再次绷紧!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射向了陆瑁。
国丧刚过,南疆便起烽烟!
这,就是他将要面对的,第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