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机地脉道》最新章节。
啥叫“不恶而严”?就是“我对你客客气气,但你敢碰我底线,我就让你知道我不是软柿子”。这招有多绝?举三个场景你就懂了。
场景一:职场抢功劳——“划清界限,用事实说话”
同事小李总爱把团队成果说成自己一个人的。以前你会拍桌质问:“这方案明明是我们一起做的!”现在你学“遁”:每次开会前,你把自己的工作记录拍张照发群里,配文“本次项目用户调研由我负责,数据已同步至共享文档”;汇报时你说:“感谢小李的统筹,我的部分是用户画像分析,具体数据大家看屏幕。”——语气平平,但每一句都在划清界限。几次之后,小李再也不敢随便抢功,因为他知道“你有证据,他不敢耍赖”。
场景二:亲戚打听隐私——“糊弄学+温和拒绝”
七大姑八大姨总爱问:“一个月赚多少?”“对象找了吗?”以前你会不耐烦:“关你什么事!”现在你学“遁”:赚多少就说“够花就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象就说“正在接触,缘分急不来”。要是她追问,你就笑着说:“姨,您最近跳广场舞有没有新学的曲子?我妈总说想跟您学。”——把话题引到她身上,既不得罪,又堵住她的嘴。
场景三:熊孩子捣乱——“平静坚定,设立规则”
邻居家小孩总来你家翻抽屉、抢玩具。以前你会吼:“再闹滚出去!”现在你学“遁”:第一次他翻抽屉,你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小朋友,这个抽屉是姐姐的,你可以玩茶几上的拼图。”第二次他又来,你把他抱到拼图区,递给他一块拼图:“我们一起拼恐龙吧?”第三次他再来,他已经自觉去玩拼图了——没有情绪,但他能感觉到“你有原则”。
古人这招多聪明啊!骂人只会激化矛盾,“庄严”才是最好的“防小人雷达”——你越稳,小人越不敢轻易招惹你;你越淡定,烂人烂事越难影响你。
四、遁卦的终极秘密:“退”不是终点,是“等风来”
最后那句“遁之时义大矣哉!”——“退”的时机,太重要了!
有人觉得“退”是窝囊,其实恰恰相反:就像冬天的种子,藏在土里不是死,是在等春天的雨;就像弹簧,压得越低,弹得越高。
历史里的“遁”:韩信的“胯下之辱”
韩信年轻时穷得叮当响,有天在街上被几个地痞拦住:“要么杀我,要么从老子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没跟他拼命,趴下钻了过去。围观的人都笑他“胆小鬼”,但后来呢?他投奔刘邦,助汉灭楚,成了“兵仙”。要是当时他跟地痞拼命,要么死,要么坐牢,哪来的机会指挥千军万马?他的“遁”,是“我忍这一时,是为了忍辱负重,等一个能证明自己的舞台”。
文学里的“遁”:苏轼的“一蓑烟雨”
苏轼被贬黄州时,从京城的大官变成“团练副使”,没实权、没俸禄,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他没天天骂“皇帝眼瞎”,反而在东坡开荒种地,发明“东坡肉”,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要是他整天怨天尤人,哪来“大江东去”的豪迈?哪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气?他的“遁”,是“我退到山水间,是为了滋养心灵,等一个重新绽放的时机”。
我们的“遁”: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去年我裸辞在家,很多人说我“不务正业”。但我知道,之前的工作已经让我“透支”:每天加班到凌晨,身体亮红灯,对工作失去热情。那半年我干了啥?学摄影、练书法、去各地旅行。现在我做起了自由摄影师,接的活都是自己喜欢的,收入比以前还高。朋友问我:“你怎么突然想通了?”我说:“我就是‘遁’了一段时间,等自己充好电,再重新出发。”
老祖宗的“遁”,从来不是“放弃”,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我把本事藏着,把脾气敛着,等机会来了,我再拿出来惊艳所有人。
结尾:今天的我们,该怎么“遁”?
其实现在的生活里,“遁”的场景太多了:
- 遇着职场PUA,别硬刚,先攒经验跳槽;
- 跟对象吵架,别翻旧账,先冷静半小时;
- 看见网上杠精,别搭理,关了页面去吃顿好的;
- 面对烂人烂事,别纠缠,一笑而过继续赶路。
“遁”不是“认输”,是“我知道什么时候该把劲儿用在刀刃上”。
就像打太极,你推我一下,我退一步,不是怕你,是在找你的破绽——等我一发力,你反而站不稳。
下次再遇到想“硬刚”的事,不妨想想遁卦:退一步,不是窝囊,是优雅;忍一时,不是怕,是赢在后面。
毕竟,老祖宗说了——“遁而亨也”。
你退的不是“面子”,是“给未来的自己留条更宽的路”啊!
今日互动:你最近一次“遁”是什么时候?后来怎么样了?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