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配属315团作战的集团军工兵连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如同精密的机械般运转起来。他们分成数个小组,冒着对岸日军射来的冷枪和不时落下的九二式步兵炮和掷弹筒的骚扰,迅速冲到南宛河岸边。
 架桥作业立即展开。 一部分工兵跳入齐腰深的河水中,用肩膀扛起预制桥桁构件,另一部分则在岸边利用橡皮艇和轻型突击舟,将更大的门桥组件推向河心。水流湍急,冰冷刺骨,工兵们喊着号子,奋力稳住浮动的器材,用钢缆和连接器将其紧紧固定。负责火力掩护的工兵,在河岸堤坝后架起勃朗宁M1917重机枪和BAR自动步枪,向对岸任何可能隐藏狙击手或观察员的位置进行压制性射击,子弹打得对岸的树叶和泥土纷飞。
 “烟雾弹!释放烟雾,遮蔽架桥区域!” 指挥官一声令下,数十发M5烟雾发生器被投掷到河面上空,更多的则被放置在岸边顺风处。浓密的白色烟幕很快生成,并顺着微风向下游飘散,如同一道厚重的帷幕,将工兵们奋力架桥的河段严实实地笼罩起来,有效地干扰了日军的直瞄射击和观测。
 与此同时,在烟幕的上游和下游方向,315团一营的步兵们在炮火和烟幕的双重掩护下,乘坐多艘M2冲锋舟,引擎轰鸣,发起了牵制性强渡。他们的任务明确:吸引并分散对岸日军的火力。冲锋舟在河面上划出白色的航迹,对岸日军的机枪火力果然被部分吸引过来,子弹“啾啾”地打在舟体周围的水面上。部分冲锋舟成功靠岸,步兵们跳下船,与试图靠近河岸、用手榴弹和步枪攻击浮桥作业点的日军小股部队爆发了激烈的近战,枪声和爆炸声在河岸两侧此起彼伏。
 在工兵们不顾生死的奋力作业和步兵弟兄的有效掩护下,一座由橡胶舟、门桥和预制桥面板构成的、可供步兵成纵队快速通过并能承载吉普车等轻型车辆的轻型浮桥,终于在预定时间内,奇迹般地横跨在了南宛河上!
 “桥通了!快!快速通过!” 指挥官的吼声通过步话机传遍前沿。等待多时的攻击主力部队,立刻如潮水般涌上这座用勇气和技术搭建的生命线,向着对岸日军的阵地发起了决定性的突击。通往密松的交通线,被打通了!
 高战云根据特战中队提供的最新敌情图,部署了攻击阵型:
 “一营,沿公路主干道向镇中心突击,吸引敌军主力!”
 “二营,从左翼丘陵地带迂回,攻击镇东侧日军阵地,分割敌人!”
 “三营,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扩大战果或应对反击!”
 “各营密切注意特战中队引导的炮兵火力,紧跟炸点前进!”
 攻击迅速展开。一营在镇外遭遇了日军利用街垒和坚固房屋组织的抵抗。日军火力不弱,给进攻部队造成了一些伤亡。
 “呼叫炮兵!坐标Delta-3区域,日军街垒后的机枪巢,请求清除!”
 几分钟后,精准的105mm炮弹呼啸而至,将那个街垒连同后面的日军一起送上了天。
 “坦克支援!上前掩护步兵冲锋!” 营长的命令在嘈杂的电波中响起。
 几辆隶属于师属侦察营的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立刻从步兵后方轰鸣着越众而出。它们低矮的轮廓和倾斜的前装甲提供了良好的防护。坦克炮塔上的37毫米M6主炮微微转动,炮手透过瞄准镜紧张地搜索着任何可疑的目标。坦克后方和侧翼,步兵们以散兵线紧随,步坦之间保持着紧密但又不会相互阻碍的距离——这正是他们在兰姆伽训练中心反复演练的步坦协同战术。
 “左前方,街角砖房,二楼窗口有反坦克枪!” 一名眼尖的步兵排长喊道。领头的M3A3炮塔迅速左转,“轰!” 一声,37毫米炮弹直接凿穿了砖墙,窗口的威胁瞬间消失。坦克上的并列机枪和车顶的M1919A4勃朗宁机枪持续扫射,压制着可能藏有步兵的废墟,为身后的步兵清理出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他们就这样稳步地、有节奏地向镇内挤压。
 与此同时,在左翼执行迂回任务的二营,其先头部队的耳膜捕捉到了来自侧翼丛林深处“咚…咚…”的沉闷发射声,紧接着,炮弹就落在了营主力后方区域。
 “是鬼子的九七式81毫米迫击炮!在向我们后方开火!”观测兵迅速判断。
 二营长立刻抓起电台送话器:“‘幽灵’,‘幽灵’,我是猎犬二号!请求定位敌方迫击炮阵地确切坐标!”
 仅仅几分钟后,特战中队的加密电文传回:“坐标:Grid ,疑似迫击炮阵地,正在射击。”
 信息被火速传至团炮指。片刻沉寂后,天空中传来了己方炮弹独特的呼啸声。团属的M1 81毫米迫击炮和师属炮兵营的75毫米山炮同时进行了猛烈的 “反炮兵急袭” 。炮弹如同冰雹般精准地覆盖了特战小队提供的坐标区域,将日军的迫击炮阵地连同弹药和炮组人员炸得人仰马翻,威胁被成功压制。
 在整个过程中,来自后方的高强度、持续的电子干扰如同无形的枷锁,死死缠绕着日军的通讯。日军指挥官在指挥部里对着九四式无线电机声嘶力竭地呼叫,得到的只有一片刺耳的电流噪音。他们无法了解各阵地的真实情况,无法及时调动预备队,也无法协调撤退或反击。各个阵地的日军守军,只能依据自己有限的视野和判断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的整体防御,彻底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当正面战斗激烈进行时,“幽灵”的特战中队在敌后也开始了行动。
 一支特战小组潜行至日军主要通信线路节点,成功切断了数条关键电话线,进一步加剧了日军的指挥混乱。
 另一支小组则根据早先侦察,对镇内一个疑似弹药库的地点发起了突袭,用炸药将其引爆,连环的爆炸声动摇了日军本就低迷的士气。
 更有特战狙击手,隐藏在暗处,精准射杀日军的机枪手、军官和传令兵,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在正面强攻、炮兵精准打击、电子软杀伤和特战敌后破袭的多重打击下,密松日军的防御体系很快土崩瓦解。抵抗变得零星而绝望。
 315团主力在镇中心与残存的日军进行了最后的巷战,但过程远比预想的顺利。许多日军士兵在绝望中选择了投降,少数死硬分子被迅速歼灭。
 至当日傍晚,密松镇完全被中国军队控制。清点战果,毙伤日军二百余人,俘虏近百,缴获颇丰。而我军伤亡,在多兵种高效协同下,被控制在较低水平。
 高战云团长在镇内向军部发出捷报,并特别提到了集团军直属各部队,尤其是特战和炮兵、电子战单位的卓越贡献。
 李锦在指挥部收到战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密松之战,规模不大,但充分展示了中国驻印军经过兰姆伽整训和实战锤炼后,所具备的现代化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这不再是一支仅仅依靠勇气和血肉之躯的军队,而是一支懂得运用技术、智慧和体系力量去赢得胜利的钢铁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