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小满这天的杭州总院,被装点得格外庄重又温情 —— 朱红的灯笼上印着 “江南药膳?国家级非遗” 的烫金大字,庭院中央搭起了木质礼台,台下整齐摆放着竹椅,最前排留给了江南旧馆的老街坊、海外分店的代表,还有公益课上的孩子。软桃穿着母亲当年常穿的浅蓝布裙,手里捧着用红绸包裹的 “非遗证书”,站在礼台侧方,看着陆续到场的人群,眼眶忍不住发热。
“软桃姑娘,恭喜啊!你娘要是知道,肯定高兴坏了!” 张阿婆拄着拐杖,被人扶到前排,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蒸好的桂花糕,“这是按你娘的方子做的,今天庆典,大家都尝尝,沾沾喜气。”
软桃接过竹篮,指尖触到温热的糕体,仿佛摸到了母亲的温度:“阿婆,谢谢您,等会儿我分发给大家,让所有人都尝尝外婆的味道。”
上午九点,庆典正式开始。朝廷非遗中心主任亲自到场,手里拿着烫金的 “非遗认证文件”,走到礼台前宣读:“经国务院批准,‘江南药膳’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为苏软桃 —— 此技艺以‘食材为基、火候为魂、善意为核’,融合江南民俗与中医养生,兼具技艺价值与文化价值,特此认证!”
掌声雷动中,软桃走上礼台,从主任手中接过 “非遗证书”。证书封面是暗红色的绸缎,烫着金色的龙纹,翻开内页,“江南药膳” 四个字苍劲有力,下方印着国家非遗中心的印章。她捧着证书,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 —— 属于在江南旧馆煮了三十年药膳的母亲,属于帮我打理分店的周虎、林晓月,属于在海外传艺的阿依木,属于每一个吃着江南药膳、记着这份暖的人。从今天起,我们会更用心守护这份文脉,让它传得更远、更久。”
台下,萧璟渊看着她的身影,眼底满是骄傲。他悄悄给南洋、巴黎的分店发了消息,此刻,南洋分店的周虎正带着伙计们挂 “国家级非遗江南药膳” 的牌匾,巴黎分店的林晓月则把申遗成功的海报贴在门口,不少巴黎食客驻足观看,指着海报上的 “药膳” 二字问:“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我们能学到吗?”
庆典的 “非遗展示环节”,念桃成了小主角。他穿着红色的小褂子,手里拿着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新鲜的莲子,走到台前,学着软桃的样子演示 “莲子去芯”:“大家看,这个莲子要去芯才不苦,用牙签从后面推,轻轻一下就出来啦!” 他动作还有点笨拙,偶尔会把莲子捏碎,台下却响起善意的笑声,软桃走过去,握住他的小手一起操作,母子俩的身影映在礼台的投影幕上,像一幅温暖的画。
展示区还陈列着申遗时的核心物件:母亲的旧陶勺、软桃的传承笔记、念桃的童蒙手稿,还有海外学员的跨域笔记 —— 巴黎苏菲写的 “当归牛排酱汁配比”、纽约张明画的 “火鸡莲子粥步骤图”。非遗中心的专家指着这些物件,对围观的民众说:“这些不是普通的东西,是活的文脉 —— 从母亲到软桃,再到念桃和海外学员,每一代都在添新的内容,却从没丢过‘用心做膳’的根。”
中午的庆功宴上,菜品全是江南药膳的经典款:当归羊肉汤、春笋虾饺、莲子百合羹,还有张阿婆做的桂花糕。周虎从南洋发来视频,镜头里的南洋分店满是客人,他举着一碗沙姜羊肉煲说:“姑娘,我们挂了非遗牌匾后,客人比平时多了三成,大家都说‘吃的是国家级的手艺’,我跟他们说,这手艺里藏的是江南的暖,比名头更金贵!”
软桃笑着点头,把视频转向台下的老街坊:“阿婆,您看,南洋的客人也喜欢您教我娘的沙姜做法,这就是传承,不管走多远,根都在江南。”
夕阳西下时,庆典渐渐落幕。软桃和萧璟渊坐在庭院的桃树下,念桃趴在软桃腿上,手里拿着一张 “非遗小证书”—— 这是软桃特意为他做的,上面写着 “江南药膳最小传承人?萧念桃”。软桃轻轻摸着念桃的头,对萧璟渊说:“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是要让更多人知道,江南药膳不只是一碗汤、一块糕,是江南人的生活智慧,是中国人的善意传递。”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看向远处亮起来的灯笼:“以后,我们会把这份文脉刻进更多人的心里 —— 让海外侨胞记得家乡味,让外国朋友懂中国暖,让孩子们知道,有些手艺,值得用一辈子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