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清明前后,江南的荠菜长得正嫩,杭州崇文小学的药膳小课堂也开课了,这次软桃要教孩子们做 “荠菜鸡蛋饼”。可课前她发现,不少孩子对荠菜很陌生,有的甚至说 “长得像杂草,肯定不好吃”,软桃灵机一动,决定先给孩子们讲个 “荠菜的故事”,再教他们做饼。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江南,清明吃荠菜是老习俗,苏老师的外婆,也就是念桃的太外婆,以前每年清明都会带着苏老师去田间采荠菜,说‘清明吃荠菜,明目又健脾’。” 软桃坐在小凳子上,孩子们围在她身边,听得入神,“有一年清明,下着小雨,太外婆带着我去采荠菜,她的鞋子都湿了,却还是帮我把采到的荠菜理得整整齐齐,说‘这些荠菜新鲜,做饼给你吃,你要记住,每一种食材都有它的用处,不能因为它长得像杂草就嫌弃它’。”
 念桃坐在软桃身边,补充道:“我娘说,太外婆做的荠菜鸡蛋饼可香了,我虽然没吃过,但我会跟着娘学,以后做给大家吃!” 孩子们听了,都好奇地看着桌上的荠菜,有个小男孩举手问:“苏老师,荠菜真的能明目吗?我想让我的眼睛更亮,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软桃点点头:“对呀,荠菜里有很多对眼睛好的营养,常吃就能让眼睛更亮。咱们今天就一起采荠菜、做饼,好不好?”
 孩子们兴奋地答应,软桃带着他们去学校的小花园(提前种了一片荠菜),教他们辨认荠菜:“荠菜的叶子边缘有锯齿,像小牙齿,叶子背面是浅绿色的,摸起来有点毛茸茸的。大家要小心,别把杂草当成荠菜哦。” 孩子们蹲在地上,认真地找着,念桃还帮着分辨:“这个不是荠菜,它的叶子是光滑的,没有锯齿!”
 采完荠菜,回到小课堂,软桃开始教孩子们做饼。她一边演示,一边继续讲故事:“太外婆做荠菜鸡蛋饼的时候,会把荠菜焯水一分钟,这样能去掉苦味。她还说,做饼要用心,搅拌面糊的时候要顺时针,不然面糊会散,煎的时候火候要小,不然饼会糊。有一次,我帮太外婆搅拌面糊,搅得乱七八糟,面糊散了,我急得哭了,太外婆却笑着说‘没关系,重新来,多试几次就会了’。”
 孩子们听着故事,做饼也更认真了。三年级的琪琪搅拌面糊时,真的搅散了,她想起软桃的故事,没有哭,而是举手说:“苏老师,我的面糊散了,我能重新来吗?” 软桃笑着说:“当然可以,琪琪很勇敢,像苏老师小时候一样,重新来,肯定能做好。” 琪琪重新搅拌,这次她按照软桃说的,顺时针慢慢搅,真的成功了,她开心地举着面糊碗说:“苏老师,我做好啦!”
 饼煎好后,孩子们都尝了一口,脆脆的外皮,甜甜的荠菜馅,好吃得眼睛都亮了。刚才说荠菜像杂草的小男孩,一口气吃了两块,说:“苏老师,荠菜鸡蛋饼真好吃,我以后再也不嫌弃荠菜了!” 软桃笑着说:“这就对啦,每一种食材都有它的味道,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它、做它,就能发现它的美好。”
 课后,崇文小学的语文老师找到软桃,笑着说:“苏老师,你讲的故事太有用了!我刚才听孩子们讨论,有的说‘要像太外婆一样用心做饼’,有的说‘要保护眼睛,多吃荠菜’,连平时记不住知识点的孩子,都能说出‘荠菜焯水去苦味’,比我们上课讲知识点管用多了!”
 软桃点点头:“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把知识点藏在故事里,他们更容易记住,还能学到道理,这就是‘膳语故事’的意义。以后我们还会讲更多这样的故事,比如当归羊肉汤的故事、莲子羹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里学药膳,懂传承。”
 念桃拉着软桃的手,说:“娘,下次我们讲爷爷煮羊肉汤的故事好不好?爷爷说,他第一次煮羊肉汤,把盐当糖加了,可好笑了!” 软桃笑着答应:“好呀,下次就讲爷爷的故事,让大家听听,大人也会犯错,只要肯学,就能做好。”
 夕阳下,崇文小学的小花园里,荠菜还在轻轻摇晃,小课堂里还留着荠菜鸡蛋饼的香味。软桃知道,膳语故事不仅能帮孩子们记住药膳知识点,更能在他们心里种下 “用心”“坚持”“尊重食材” 的种子 —— 这些种子,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发芽,长成童蒙传承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