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惊蛰刚过,京城明德小学的校园里还带着几分料峭春寒,可食堂旁的小院子却热闹得像开了春 —— 青砖地被扫得一尘不染,靠墙摆着十台迷你竹制灶台,灶台旁的木桌上整齐码着陶碗、小勺子和新鲜食材,连挂在院角的小黑板上,都用彩色粉笔写着 “江南药膳小课堂”,画着圆滚滚的春笋和笑眯眯的莲子。
 今天是 “校园药膳课” 的试点首日,明德小学成了第一所合作学校。选这里,一是因为离朱雀街近,不少学生家长是桃记的老街坊,对江南药膳不陌生;二是校长早听说过软桃的公益课,主动来杭州总院对接,说 “想让孩子学点实用的,还能懂点传统文化”。
 软桃牵着萧念桃的手走进院子时,孩子们已经排着队站在灶台旁,小脑袋凑在一起,好奇地打量着迷你灶台。念桃穿着浅蓝布褂,手里攥着软桃特意给他做的 “小助教” 胸牌,胸牌上绣着小小的桃花,他挺胸抬头,像个小大人似的,悄悄对软桃说:“娘,我一定能教好大家认春笋!”
 “同学们好,我是苏老师,这是我的儿子念桃,今天他当小助教,和大家一起学药膳。” 软桃笑着走上前,举起手里的春笋,“咱们今天先认识江南春天最常见的食材 —— 春笋。大家看,新鲜的春笋尖部是紫色的,像穿了件紫裙子,身子是白白嫩嫩的,摸起来有点扎手,那是它的壳,剥掉壳就能煮出鲜美的汤啦。”
 她把春笋分给孩子们,念桃立刻端着小筐子帮忙递,遇到胆小不敢接的孩子,他就笑着说:“别怕,春笋不咬人,剥壳的时候小心点就行,我教你。” 二年级的妞妞怯生生地接过春笋,念桃就站在她身边,手把手教她捏着笋壳的边缘往下剥,虽然最后笋肉被剥掉一小块,妞妞却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念桃哥哥,我会剥春笋啦!”
 课程按年级分了两类:低年级学 “食材辨认 + 简易红枣水”,高年级学 “基础鸡蛋羹”。软桃先给低年级孩子演示煮红枣水:“把红枣洗干净,放进小锅里,加半碗温水,用小火煮五分钟,等红枣变软,甜甜的红枣水就做好了。煮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离灶台太近,小心蒸汽烫到手。”
 念桃跟着在旁边的小灶台上煮,一边煮一边给身边的孩子讲解:“我娘说,红枣要选圆滚滚的,颜色红一点的,这样才甜。你们看,我的水快开了,有小泡泡冒出来啦。” 孩子们围在他身边,看得认真,有个小男孩还举手问:“念桃哥哥,煮好的红枣能吃吗?” 念桃点点头:“能吃,我每次都把红枣吃掉,可甜了!”
 高年级的鸡蛋羹课程则更细致些。软桃教他们 “鸡蛋和水的比例是 1:1.5”,还拿了刻度水杯给他们看:“一杯鸡蛋液,要加一杯半的温水,这样蒸出来的蛋羹才嫩。搅拌的时候要顺时针搅,搅到蛋液起泡,再用小勺子把泡泡撇掉,蒸出来才光滑。”
 六年级的小宇是桃记的老客,常跟着妈妈去桃记吃药膳,他举手说:“苏老师,我妈妈做鸡蛋羹的时候会加一点点盐,是不是更好吃?” 软桃笑着点头:“对,加少许盐能提鲜,但不能加太多,不然会咸。咱们今天就试试,加一点点盐,看看是不是更美味。”
 孩子们开始动手做时,院子里满是 “叮叮当当” 的碰撞声和叽叽喳喳的提问声。软桃穿梭在灶台间,耐心地帮孩子调整火候,念桃则帮着分发食材,遇到不会搅拌蛋液的,他就示范:“像这样,手腕动,勺子别晃,慢慢搅。”
 校长站在院门口,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笑着对身边的教导主任说:“这课比我预想的还好,孩子们不仅动手,还动脑,连平时最调皮的几个男孩,都安安静静地煮红枣水呢。” 教导主任点点头:“是啊,苏老师讲课有耐心,念桃小助教也给力,以后咱们得多开几节这样的课。”
 下课的时候,孩子们都捧着自己做的红枣水或鸡蛋羹,有的小心翼翼地吹着气,有的跑去找来接自己的家长。妞妞举着红枣水给妈妈:“妈妈,我自己煮的,甜!你尝尝!” 妞妞妈妈尝了一口,眼眶有点红:“妞妞长大了,会给妈妈做东西吃了。”
 软桃收拾教具时,校长走过来,递上一杯热茶:“苏老师,今天辛苦你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这课,我想跟你商量,能不能把课程从每周一节增加到两节?再让其他年级也试试?” 软桃笑着答应:“当然可以,只要孩子们喜欢,我们就多开课,让更多孩子学到药膳,感受到温暖。”
 念桃靠在软桃身边,累得有点蔫,却还是仰着小脸说:“娘,今天好开心,我教了妞妞剥春笋,她还说要跟我一起学做药膳呢。” 软桃摸了摸他的头:“念桃做得很好,以后咱们还来明德小学,当大家的小助教,好不好?” 念桃用力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夕阳洒在校园的小院子里,迷你灶台旁还留着淡淡的红枣香,孩子们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软桃知道,校园药膳课的试点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认识江南食材,学会做简单的药膳,懂得 “用心做膳,用爱待人” 的道理 —— 这就是童蒙传承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