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蒸汽机轰碎诸侯这个战国我承包了》最新章节。
周仓眼睛瞬间亮了,蹲下身捻起片桑枝,指尖蹭着干燥的枝干:“这法子妙!早年在卞邑粮仓,我见老仓官用芦苇席隔米,桑枝席更韧,还能防虫咬,比芦苇顶用!”
老陶正好抱着新烧的陶瓮过来,也跟着点头,瓮口还带着点余温:“这法子可行!我用细陶针钻孔,孔比麦芒还细,堵上桑枝正好透气,还不怕虫爬进去。”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周仓领着几个百姓去山外铲草木灰,干燥的颗粒感蹭在手上,痒得人直搓手,指甲缝里都嵌了灰;
老陶蹲在火塘边,手里捏着细陶针,在陶瓮壁上小心翼翼地钻孔,陶屑簌簌落在地上,像细碎的雪花;
曹复和孟姝则把粟米倒进陶瓮,每层铺一张桑皮纸——是李岩帮忙裁的,小家伙手里拿着陶刀,裁得歪歪扭扭,纸边还沾着毛茬,却格外认真。
“曹哥,你看我裁的纸!”李岩举着张桑皮纸跑过来,小脸上沾着点纸灰,蹭得颧骨发灰,“孟姝姐说这样铺米不会漏下去。”
曹复摸了摸他的头,刚想说话,就见丫丫抱着一捆桑枝跑过来,桑枝上的叶子还没摘干净,沾着晨露,滴在衣服上洇出小湿点:“曹哥,爹让我送桑枝来,烧过的桑枝在火塘边呢!”
李铁匠这时也凑过来,手里拿着块磨好的石片,帮着刮陶瓮口的毛边:“瓮口得刮平,不然浆封不严。我这石片磨得比陶刀还利,刮着快。”
曹复蹲在陶瓮旁,往瓮口抹桑皮浆,浆体泛着浅褐色,沾在指尖扯出细丝。
混着石灰水的涩味飘进鼻腔,呛得他忍不住咳嗽,眼泪都呛出来了。
没一会儿,第一瓮粟米就储好了,陶瓮口封着厚厚的桑皮浆,像块凝固的琥珀。
周仓拍了拍瓮身,满意地点头:“这样储着,放半个月都不会坏,比粮仓里的法子还强!”
百姓们见储粮的法子管用,都围过来帮忙。
有的搬陶瓮,有的铺桑皮纸,有的铲草木灰,鹅山堡里的气氛热闹得像过节。
之前担心粮食发霉的老妇人,摸着封好的陶瓮,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这下好了,我家孙子能天天喝稠粥了,不用再啃干硬的麦饼了。”
就在这时,守在箭窗的老鲁突然跑过来,鞋子踩飞了碎石子,声音带着急色:“曹公子!不好了!西北边的山坳里有炊烟!”
他指着远处:“不是咱们的,烟柱又粗又黑,像是好多人在生火做饭,说不定是宋兵在集结!”
曹复心里一咯噔,赶紧跟着老鲁跑到箭窗旁。
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远处的山坳里飘着几缕黑烟,在蓝天底下格外扎眼,烟柱又高又直,显然是大规模生火的迹象。
风一吹,淡淡的烟味都隐约飘了过来。
“石砚!”曹复喊了一声,石砚立刻拎着长戈跑过来,甲胄的铜片“叮当”作响,跑得急了,差点撞在旁边的陶瓮上,赶紧扶住瓮身稳住。
“你带五个弟兄,拿着桑管和长矛,绕路去山坳附近探探。”曹复语速极快,“看看宋兵有多少人,是不是在准备攻城器械,注意别被发现!”
石砚点头,转身召集士卒,临走前摸了摸怀里的陶哨:“放心,我带着桑管,有动静早听着,绝不惊动他们。”
周仓凑过来,脸色也沉了下来,手里还攥着把草木灰:“烟柱这么粗,最少得有上千人。要是带着抛石车和冲车,鹅山堡的石墙怕是撑不住。”
“咱们有准备!”曹复拍了拍身边的淬火长矛,戈头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掌心汗浸得戈头发滑,“李叔做了五十多根长矛,老陶烧了三十多个陶火罐,弩箭也够守箭窗的。只要提前戒备,肯定能挡一阵。”
李铁匠这时举着根刚做好的长矛走过来,矛尖戳在地上的旧木柱上,直接穿透,木屑飞溅:“放心!这矛能戳穿宋兵的藤牌,再敢来,让他们有来无回!”
曹复看着眼前的人们,心里踏实了不少——粮食储好了,武器充足了。
就算宋兵集结,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提前探查清楚动向,总能应对。
他摸了摸怀里的工械仪,玄铁的凉意让他冷静下来,转身对孟姝说:“再分些粟米,给守哨的士卒煮点稠粥。探敌踪耗体力,得让他们吃饱。”
孟姝点头,拎着陶碗往陶灶走。
粟米的香气再次飘满鹅山堡,混着桑皮浆的黏腻味,成了这乱世里最安稳的味道。
远处山坳的黑烟还在飘着,像一块压在心头的石头,提醒着他们,硬仗或许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