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解析完航路所带来的短暂“掌控感”,如同星舰外稀薄的星云,很快便消散在更深沉的虚无之中。
赢昱坐在飞行控制位上,良久未动。
面前的全息星图上,那条精准的、无可辩驳的航线,像一道冰冷的判决书,宣告了他未来八个月,乃至更久远的命运。
改变航向?他连尝试的念头都没有。
且不说这艘“远征号”的聚变能量和矢量推进器是否支持如此巨大的轨道变更,单是想象一下这么做的后果——被判定为叛逃,在无尽的虚空中成为真正的孤魂野鬼——就足以让他打消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所获得的这点有限权限,更像是一种残酷的施舍:允许他更清晰地看清自己是如何被放逐的。
但坐以待毙从来不是他的性格,哪怕是被迫的坚韧。
失恋的创伤、被家庭“放弃”的刺痛,在这绝对的孤独面前,反而被奇异地压制了。
当外部世界只剩下冰冷的钢铁和更冰冷的星光时,人唯一能面对的,就只有自己。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纷乱的思绪像整理数据线一样捋顺。
八个月,二百四十多个标准日。
这漫长到足以让记忆模糊的时光,必须被赋予意义,或者说,必须被填满,否则疯癫将是唯一的终点。
一个粗略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型。他将剩下的航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两个月,如同四块浮木,支撑他泅渡这片名为“孤独”的黑暗之海。
作为一名星舰飞行员首席,深入了解自己的舰船是本能,也是职责。
既然命运将他与这艘船捆绑在一起,那么彻底地“读懂”它,便是生存的第一步。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飞行控制台提供的数据。
凭借着获得的有限权限,他开始系统地调阅“远征号”的设计蓝图、结构剖面、系统架构。
这艘长达五公里的巨舰,其复杂程度远超教科书上的任何范例。
64矩阵聚变引擎是其强劲的心脏,但维持这颗心脏跳动并驱动庞大舰体的,是密布全舰、总长度足以绕地球数周的能量导管和冷却回路;
是分布在舰体各处、数量以十万计的大小伺服马达、液压臂和密封阀门;
是如同神经网络般、实时处理海量数据的各层级智能终端。
他像一个解剖学家,试图从冰冷的电子图纸和数据流中,理解这头钢铁巨兽的每一寸肌理。
他重点关注生命维持系统、能源分配网络和应急维修协议。
因为他知道,在遥远的柯伊伯带,不会有任何救援,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和这艘船。
在这个过程中,他确实发现了一些“异常”。
某些货舱的访问权限被设置得极高,远超运输普通建材和补给所需的级别;
一些能量流向的日志记录存在刻意模糊化的痕迹;
甚至有几个位于舰体核心区域的舱室,在结构图上被标注为“非必要冗余空间”,但其防护等级却高得离谱。
这些发现像细小的冰刺,扎在他的认知里。
一艘资源运输舰,为何需要如此多的秘密?但以他目前的权限,无法深入探查。
他只能将这些疑问暂时归档,标记为“待核实”,继续他的学习。
如果前两个月是理论学习,那么接下来的时间,他决定转向实践。
他利用权限,解锁了舰载工程数据库的更深层访问权。
里面存储着“远征号”几乎所有关键部件的详细维护手册、故障诊断流程以及虚拟维修模拟程序。
他沉浸其中,从聚变引擎等离子体约束场的校准,到姿态控制推进器的燃料喷嘴更换;
从舰壳微型陨石撞击损伤的评估与修复,到生命维持系统水循环过滤膜的再生周期……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仿佛要将自己从一个飞行员,硬生生逼成一个全能的星舰工程师。
狭小的居住舱变成了他的实验室和车间。
他利用舰上备用的零部件和工具,进行简单的拆解与组装练习。
冰冷的金属触感、机油的气味、工具碰撞的清脆声响,成了对抗寂静的最佳武器。
汗水有时会浸湿他的额发,但那种通过亲手操作获得的确切感,微弱地抵消着深空带来的虚无。
他明白,在那个未知的“前哨-7”,这些技能可能不是“有用”,而是“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