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宇宙的繁华,在于其无垠的尺度中,曾诞生过无数璀璨如星辰的文明,演绎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然而,动辄成千上万光年的冰冷距离,如同无形的天堑,将这一切壮丽与辉煌隔绝成一座座孤岛。
文明的兴起与湮灭,在这片黑暗的森林中无声地上演,如同夜空中明灭的星辰,彼此不知晓对方的存在,更无从感知那刹那的光华与永恒的寂灭。
重拾先驱者的智慧火种,为自身文明的延续找到那条通往未来的、不至于湮没于黑暗的道路,是每一个在宇宙中挣扎求存的智慧种族,最深切的渴望,也是最奢侈的梦想。
林风站在“深空磐石”空间站的观测大厅中,望着窗外无垠的星空。他的身影在巨大的观景窗前显得格外孤独,却又蕴含着难以言说的厚重。
这里的视野极佳,可以俯瞰整个木星轨道城市群的璀璨灯火,以及更远处土星的光环带。
“先生,您又在看星星了。”
一个温和的电子音响起,是星璇的声音。
林风没有回头,只是轻轻点头:
“每次看到这些星光,我都会想起地球时代的那个寓言——瞎子摸象。
我们每个文明,不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大象的瞎子吗?”
星璇沉默片刻,回应道:
“但人类至少已经意识到自己摸的是一头大象,而不是一棵树或一堵墙。
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林风嘴角微微上扬:
“是啊,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是智慧的开始。”
宇宙究竟有多大?
即便是那些发展延续了数万年之久的古老文明,其编年史中也往往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他们只深知一点:科技的攀升似乎永无止境。
然而,即便穷尽整个恒星系的资源,将母星的能量与物质开发利用到极致,那横亘于银河系之间的、浩瀚无边的时空深渊,依旧是无法冲破的绝对束缚。
最终,绝大多数文明的归宿,便是在耗尽本土资源后,在无声的绝望中缓缓熄灭,如同燃尽的篝火,只余下冰冷的灰烬。
在星璇那浩瀚如烟海的数据库深处,记录着太多这样曾经辉煌一时、最终却难逃宿命的文明足迹。
林风,在漫长岁月的探索与沉思中,早已放弃了寻找那条所谓“最优”科技路线的妄想。
他明白,宇宙从未为任何文明预设通往永恒的坦途,每一条路,都是独属于该文明自身的、充满偶然与艰难的探索。
“星璇,调出卡萨尔文明的最后记录。”
林风突然说道。
全息投影立即在观景窗前展开,展示着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如何一步步走向终结。
卡萨尔人曾经建造了环绕整个恒星的能量收集环,他们的飞船遍布半个星系,却最终因为无法突破光速壁垒,被困在自己的恒星系中,资源枯竭后陷入内战而灭亡。
“他们离超光速技术只差一步之遥。”
林风叹息道,
“但就是这一步,成了无法跨越的天堑。”
星璇平静地回应:
“数据库显示,至少有十七个文明在超光速实验过程中遭遇了灾难性后果。
其中最严重的是瑞亚文明,他们的实验导致整个恒星系被空间裂缝吞噬。”
林风沉默地点点头。这些记录他早已烂熟于心,但每次重温,都会带来新的震撼和思考。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带领着人类冲破地球大气层,踏入这波澜壮阔的星海,具体已经过去了多少年。
尽管星璇的核心始终精准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那串冰冷的数字对于如今的林风而言,早已失去了世俗的意义。
时间,于他,不再是日历上的翻页,而是文明形态的变迁、是星辰位置的轮转、是亲人与挚友相继离世后,沉淀在灵魂深处的、无法计量的孤寂与重量。
“今天是我曾曾曾……孙女林雨薇的生日。”
林风突然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她应该是第几代后裔了?”
“林雨薇是您的第一百一十七代直系后裔,现任林氏深空集团能源部门首席工程师。”
星璇立即回应,
“需要为您接通她的通讯吗?”
林风摇摇头:
“不必了。
看到她发来的那些项目计划就足够了。
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一个老古董的打扰。”
妻子秦明月、女儿林晓月、女婿王凯、孙子林木木、孙媳苏雨、苏婉琳、苏晴、重孙林石和他的女朋友陆小柔……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共同编织人类星空梦想的至亲之人,早已化作了历史书页中的名字,化作了星海同盟纪念碑上的浮雕,化为了家族血脉中代代相传的传说。
他坚持延续的林氏家族,如今开枝散叶,后裔遍布太阳系乃至开始向柯伊伯带扩散,具体有多少,恐怕连星璇也无法即刻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有时林风会通过家族数据库,浏览后裔们的生活记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到他们结婚生子的喜悦,科研突破的兴奋,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烦恼,都会让他感到一种奇妙的慰藉。
这是他与逝去亲人之间最后的联系,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微观缩影。
亲人皆已作古,挚爱永眠星海。
支撑他继续存在的,早已不再是个人的情感牵绊,而是一种近乎于本能的责任感,以及一个愈发清晰、愈发强烈的念头——
他想要问路。
不是向星璇数据库中那些已逝的文明亡灵问路,而是向着这片沉默而浩瀚的宇宙本身,发出属于人类文明的、微弱却坚定的询问。
“星璇,安排一次与科学院青年团队的会谈。”
林风突然决定道,
“我想听听年轻一代对文明未来的看法。”
“好的,先生。
时间定在明天14点可以吗?
科学院正好有一批年轻科学家在空间站进行学术交流。”
林风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星空深处。
在那无垠的黑暗中,他仿佛能看到无数文明升起又坠落,如同夜空中短暂闪烁又熄灭的火花。
人类是否也会是其中之一?
还是能够找到那条通往星辰大海的真正道路?
人类的脚步,早已不再局限于内环。
凭借日益成熟的聚变推进技术、强大的环境改造经验和苏婉琳的遗产——那些强大生物科技,带来的适应性进化,人类的足迹已遍布木星和土星庞大的卫星系统。
巨大的轨道城市环绕着气态巨行星,深空资源开采平台如同贪婪的巨兽,汲取着远方的财富。
星舰的数量与规模远超以往,穿梭于小行星带之外的航线,已然繁忙如内环的高速公路。
第二天下午,林风在“深空磐石”的会议室内会见了一群年轻的科学家。
他们中最年轻的才刚满三十岁,最年长的也不超过五十,正是创造力最旺盛的年纪。
“林老,很荣幸能见到您!”
一个戴着智能眼镜的年轻女性激动地说,
“我是艾米·陈,理论物理部门的。”
林风温和地笑着:
“叫我林风就好。
今天请各位来,是想听听你们对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
不必拘谨,就当是一次学术讨论。”
一个高个子青年率先开口:
“我认为我们应该全力推进巨行星开发计划。
木星和土星的资源足够我们使用数万年,这能为我们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个略显腼腆的研究员推了推眼镜:
“但我认为超光速探索才是关键。
资源再多,如果被困在太阳系内,人类文明终将走向停滞和衰亡。”
会议很快变成了热烈的讨论。
林风静静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年轻人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观点。
艾米·陈激动地说:
“你们想过没有?
为什么所有已知文明都没有超光速航行的完整记录?
这可能不是巧合!
也许宇宙本身就不允许超光速旅行,或者...或者有某种机制在阻止文明获得这种能力!”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尝试的理由!”
另一个年轻人反驳道,
“害怕未知从来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甚至,有人开始提出更加宏伟、近乎狂想的计划:
将木星和土星这两颗太阳系的巨无霸,也改造成为人类第三、第四家园!
尽管这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其背后所代表的技术自信与扩张野心,却让林风更加沉默。
对此,他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易发表意见或下达禁令。
林风想起最近通过加密的量子邮件,偶尔给予那些充满激情、可能是他隔了不知多少代的后裔工程师们以简短的鼓励:
“有梦想,就勇敢去尝试。
人类早已挣脱了母星的束缚,科技没有尽头,更没有不可打破的限制。
唯有一点,切记:注意安全。”
在他看来,文明的活力,正源于这份敢于梦想、敢于实践的冲动。
过度保护,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扼杀。
会后,林风单独留下了艾米·陈。
“我对你提到的‘宇宙限制’理论很感兴趣,能详细说说吗?”
艾米显得有些紧张,但还是认真解释道:
“我在研究星璇数据库时发现,至少有三个文明在即将突破光速壁垒时遭遇了...某种‘重置’。
他们的实验设备完好无损,但相关研究人员全部失踪,实验数据被彻底抹除。
这不像自然现象,更像是...”
“更像是一种惩戒。”林风接话道,表情凝重。
艾米惊讶地点头:“您也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