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风云

第531章 齐卫伐晋:卫国为什么要与齐国组建联军讨伐晋国?(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卫灵公受晋国之辱后,很快公开、彻底倒向了齐国。

齐景公高兴坏了,公元前501秋,应卫国请求,两国结成联军,向晋国夷仪发起突袭。

讨伐晋国,自晋国在春秋江湖出道以来,全世界貌似唯有齐国敢这样干!

五十年前,齐国抓住栾盈之乱,第一次讨伐晋国,后来遭到惨败。

这一次,齐国联合卫国讨伐晋国,是第二次!

齐景公在当了几十年国君后,认定晋国已经衰落、齐国已经足够强大,中原诸侯已对晋国离心,齐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重振齐国霸业的时机已经成熟,那就先把你晋国给揍趴下!

齐、卫联军的讨伐理由非常充分:履行天子曾经赋予齐国的责任,替天子行道,为受辱的卫国讨回公道,同时讨还被晋国侵占的卫国土地。

卫国受辱一事,我们都清楚。那晋国又曾经侵占过卫国哪些土地?

在晋国与卫国的接攘处,有两座城邑,夷仪和邯郸。

其中夷仪是曾经的邢国都城。邢国与卫国是邻居,两国都曾经被北狄武装所灭,靠齐国复国。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群公子互相攻伐夺位,继位的齐孝公逃到了宋国。正欲称霸的宋襄公为帮助齐孝公回国,联合了曹国、卫国、邾国等国讨伐齐国。

这次讨伐,本是邀请了邢国,但邢国认为,齐国曾有大恩于自己,打死也不愿干涉齐国内政。这引起了宋国、卫国等国的不满。

由于历史上卫国与邢国本就有矛盾,邢国看着卫国居然恩将仇报去攻打齐国,于是有意联合曾经的仇敌北狄去讨伐卫国。

结果这下卫国火大了,结果邢国倒没打成卫国,倒是卫国于公元前635年突袭邢国,干干脆脆灭了邢国。

卫国灭了邢国,吞并了邢国土地。

但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后来晋国出兵教训了卫国,将原属于卫国的夷仪、邯郸等重镇给抢了。

现在卫国既然公开与晋国翻脸了,齐国就以此作为理由出兵。

齐卫联军虽联了,但并未战斗在一起。齐景公早就迫不及待想要教训晋国了,所以未等卫国准备完毕,便率先向晋国发起了猛攻。

齐国的进攻方向正是晋国的夷仪,具体战术是突袭,准备充分的齐国气势如虹向夷仪城发起猛攻。

夷仪守军哪里会想到,超级大国楚国被吴国打残后,晋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居然会被挨打?

由于防备不足,夷仪被齐军攻占。

夷仪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重镇,是晋国震慑齐国与卫国的战略基地,此地若失,那晋国损失太大了。

赵鞅听说夷仪被齐军攻占,不敢怠慢,组织了一千乘战车兵力救夷仪。大

军达到离夷仪中牟城,赵鞅突然得报,卫军率五百乘战车突袭邯郸,并攻占了邯郸西北重镇寒氏城!

原来,听说齐军取得了夷仪之战大捷,卫灵公坐不住了,他要率军立即与齐军会合。

但是,此时的卫国上下对于伐晋,思想并未统一,不少大臣反对讨伐晋国。

反对派最担心的是卫国军队太少了,全国兵马加起来不过五百乘,从卫国都城帝丘出发至夷仪,必须经过中牟。但中牟已经有晋军一千乘。

五百乘对一千乘,主公,你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但卫灵公是铁了心要打击晋国,他见大家有些胆怯,心头甚急,突然他心生一计:占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