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第614章 渤海烽烟(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最新章节。

永历二十一年冬天至次年春天,留守的李定国、文安之、张煌言及监国朱慈煊都非常忙。

清军大量实权派将领派遣使者前往明军领地,企图通过谈判争取更有利的投降条件。

对于这个状况,朱由榔早有准备,并赋予以上几个持节将帅根据形势,作出初步承诺的权力。

总的来说,凡是先谈判再投降的,待遇都要降半级。至于吴三桂、李国英、张勇等臭名昭着的刽子手,最高“礼遇”就是流放南洋。

所以,逗留在湖广的吴、李两部派出无数使者前往江陵,得到的回复都是相同的——成建制放下武器投降,主帅、主要将领和他们的家丁流放南洋。

长江上下游相继倒戈后,明清之间已经发生根本性逆转。北方早已残破不堪,一直没有恢复元气,清廷没有沿江数个钱粮大省支持,坐吃山空,败亡是迟早的问题。

因此,李定国每次回复都十分硬气,把谈判使者当初孙子来训斥。

还好文安之总在事后唱白脸,要不然,那些使者一个个非得自杀不可——天下之大,不姓爱新觉罗就姓朱,没有第三条路。

妄图割据一省一地是没有前途的,即使吴三桂、李国英等人想这么干,手下也会拿他们的人头作为晋升之资。

在这种形势下,李国英和张勇一边带着甘陕绿营撤回邓州,一边派使者带着重金找到周培公讨教。

周培公曾与大明天子数次交锋,非但没有吃任何亏,屁股还像绑了火箭般一飞冲天,可见其卓越的谈判才能。

张勇当年深度参与川盐事件,对他印象深刻,此时找他帮忙正是时机。

周培公第一次看到二十万两银票时,曾想过一口回绝。不过深思熟虑之后,又答应从中斡旋。

那日,周培公带着十万两银票求见李定国,开口便大呼:“晋王殿下,学生有罪,有罪啊……”

……

南中国的崩塌速度是如此之快,远超康熙皇帝、太皇太后和鳌拜等辅政大臣的估计。

一番讨论之后,他们一致认为主要罪人第一是多尼、第二是康亲王杰书。

多尼以亲王身份战死沙场,无疑让八旗禁旅无敌的神话彻底破灭;杰书则是搞了什么休闲场所,还派使者去扬州抓妓女,把大清的脸都丢尽了。

如今爱新觉罗家能指望的,只有一千万两银子重金购回的渤海、黄海舰队。

以雷霆万钧之力,一举歼灭明廷所有战舰和补给船只,让伪帝十万大军困死在京畿,是翻盘的唯一希望。

退一步来说,重创明军补给线,迫使北伐军退守秦皇岛,亦可以争取一个谈判契机。

届时,以全歼北伐军为要挟,或许可以争取到一个“划江而治”的条件。

带着这样的奢望,清廷一边让鳌拜、赵布泰重整通州一线防务,一边派老臣索尼、耿继茂等人前往登州,准备来一场渤海大决战。

明军舰队主力所在地旅顺军港的入口仅一里地,极其狭小,又被岸防炮重重拱卫,根本没法强攻。

所以,耿继茂和施琅研究过后,提出在天气转暖之际,集中所有力量突袭秦皇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