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第341章 惊人火力(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最新章节。

“陛下有令,全速前进!”

陆顺明扯着嗓子传达大明天子的命令,一百多个荷兰操帆水手在桅杆上来回攀爬,将纳尔登号所有横帆展开。

在海风吹拂下,上百条明军战船成线列队形向狮子洋内部挺进,似乎对两岸清军毫不在意。

经过天后宫时,两岸清军火炮齐发,二三十颗炮弹向明军舰队袭来。

“一、二、三……十六。这边是一、二……”

朱由榔站在指挥台上观察敌情,用手指仔细数着两岸冒起的硝烟数量。

每一道烟代表一门炮,北侧的沙角炮台只有十一门,天后宫附近的大角山炮台倒有十六门之多。

沙角开外水域还算宽,这两个炮台距离江心远,这个强度的火力对江心舰船不算致命,只能起到向后方炮台预警的作用。

通过炮声预警,后面大、小虎山的清军能提前半个时辰准备,白天黑夜都能用,比用烽火还要方便。

面对两处炮台袭扰,明军立即用舰炮还击,可惜江水颠簸,炮弹几乎没法命中低矮的炮台。

可惜几百发炮弹中,只有少数几发命中。虽然没法看清楚敌军伤亡情况,不过估计一个也没打死。

因为这些炮台正面都是石块,只有正好从炮口穿过去才能击毙敌军——在一、两海里的远距离下,这概率实在太低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倒是乱飞的炮弹打在炮台后面的大角山上,滚下来也许会砸死个把人。

朱由榔观察了好一会,下令其他舰船停止炮击,不要浪费弹药。

他看到这两个炮台规模都比较小,也就能藏下两、三百个清兵。

沙角炮台后面是一大片沙地,可以派兵绕到后面发起突袭,应该不会太难拿下;

大角山炮台就让人很头疼了,背靠陡峭的天后宫后山,只能正面强攻,没法偷袭。

等明军后队穿过第一道防线,前队已接近小虎山。山脚的清军早有准备,对准来袭明军就是一顿猛射。

朱由榔早就知道虎门是尚可喜重点打造的海防重地,却没想到火炮数量会那么多,比情报所示多了两、三倍。

在后世威远、靖远等炮台的位置,滚滚硝烟升起,铺天蔽日的炮弹向江心袭来。数量之多,让人望而生畏。

旗舰的几个参谋官不断清点着各炮台的火炮数量,同时在海图中标下记号。

然而火炮实在太多了,在硝烟弥漫的情况下根本数不清。朱由榔粗略估计,最少得有一两百门。

这么强大的火力已不是木制战船所能承受的,每一轮都有几发炮弹命中明军,造成大量伤亡。

这个场面有点熟悉,很多水兵想起下龙湾狭长水道的海战情形。

在那一次战斗中,明军架设在两岸的两百多门舰载炮把荷兰舰队和吴六奇轰得屁滚尿流,最后不得不夺路而逃。

珠江口虽然江面较宽,清军没法阻止明军撤退,但一直被轰下去也不是办法。

和对付大角、沙角炮台一样,明军舰载炮反击的命中率很低,侥幸打中也只是挠痒痒,没有多大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