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第314章 海南计划(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最新章节。

在刘履旋留下的宗卷里,琼州府在册田地总计两万九千多顷,每年田赋(科米折色)、外赋、税契、匠饷、杂税等加起来却不到九万两。

靠这么少的税赋,琼州只养得起四、五千兵丁,武装一个镇标营作为野战骨干就是极限了。

因此,没有广州持续输血,高进库根本无法进行长期坚守,做出望风而逃的举动并不奇怪。

海峡对岸的高、雷、廉加起来只有一个琼州府大,却因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官府可以收取糖厘作为补充,比琼州有钱多了。

琼州的临高县、儋州一带也有零散老百姓种植甘蔗,总体规模却小很多。

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距离很近,气候条件差别不大。特别是崖州、感恩等地光照充足,气候炎热,比雷州更适合甘蔗生长。

没理由雷州能成为甜港、糖都,琼州却不行。

朱由榔对此感到很奇怪,因为这不符合人皆趋利的基本原理。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蔗田比稻田好打理得多,只要不是特别干旱,甘蔗种下地几乎就不用再管。

甘蔗砍完一茬,来年还能再长出一茬,也就是说平均两年才需要重新播一次蔗苗,非常省事。

看到雷州靠种植甘蔗赚到了钱,琼州应该会像廉、高二府一样,积极跟随才对。向黄士谔细细问明原因后,朱由榔才恍然大悟。

雷州半岛是个台地,整体像个大龟背,导致降雨很快流到大海里,存不住水。雷州百姓没办法种植水稻,退而求其次种植甘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几百年的习惯传承下来,雷州形成种蔗榨糖的传统,又吸引行商前去收购糖货,这才让糖业越来越壮大。

海南岛的土地虽然贫瘠,却有不少河流、湖泊,老百姓可以在河流沿岸开垦水田种植水稻,没有开垦旱地种甘蔗紧迫性。

而且毕竟是个海岛,交通不便,还有黎乱,愿意来这里收购糖货的行商并不多,外地粮食运来琼州也更麻烦。

稻米收获后只要蜕壳就可以当饭吃,甘蔗却要经过复杂工序才能榨出糖,前期投入很高。

算上借钱榨糖的高额利息,粮商赚去的差价,种植甘蔗的收益不会比种植水稻高多少。

既然有得选,老百姓当然趋向于开垦低风险的稻田,而不是投入高,还要看行情吃饭的甘蔗地。

朱由榔点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说法:“比如今年,高雷廉的蔗农就被陈允中那些人坑惨了。如果他们种的是水稻,想来不会那么容易被拿捏。”

“陛下圣明!陈允中、孙裔昌、萧嘉熙等人不恤民情,强行购糖,实在是罪大恶极。陛下是否打算出兵讨伐?”

“他们确实可恶,”朱由榔同意了前半句,却对后半句不置可否。

广东迟早要收复全境,然而不能挨个州县打过去,那样速度太慢不说,还会把有限的兵力摊薄。

比如说一旦收复高雷廉三府,就得留下数千兵力驻防,否则就要时刻担心云浮、罗定、郁林方向的清军前来突袭。

解决威胁的方法很简单,把接壤的州府全部占领即可。但是新占领的州府也会和清控区接壤,又将面临更多敌人的威胁。

总而言之,占领的地方越大,需要驻防的据点就越多,兵力就会越分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