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第202章 云爆弹显威,震惊美军:法克,坦克都融化了(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最新章节。

此时,118师第二道防线。

邓师长等人看着第一道防线火光四射,炮火连绵。

“师长,幸亏咱们撤得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师长,这就是步坦协同?”

“没错,当年果党也使用过步坦协同,但和媄国佬相比,还是差点意思!”

“我们不得不承认,媄国佬的步坦协同攻击性太强了。”

也亏得解放战争,和果党交战,让我军见识了什么是步坦协同。

当年,果党为解决步坦协同问题,组建了快速纵队。

由步兵师(旅)加强战车营、搜索营、工程兵营、汽车团和炮兵团等组成。

这些快速纵队编在机动兵团中作战,试图发挥坦克与步兵协同的最大威力。

在淮海战役中,邱清泉兵团5军进行攻击时善于集中炮火与兵力,会采取步坦协同的方式。

以坦克从正面和两侧接近解放军阵地。

先摧毁机枪阵地和小型地堡等防御工事,给缺乏重型武器的我军带来了极大麻烦。

我军战士很多时候只能抱着炸药包与坦克进行近战,导致伤亡惨烈。

为打坦克,一天内三个半连全部牺牲。

当然,这些战士没有白牺牲,反而给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师长,你说咱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坦克?”

“咱也搞一个步坦协同!”

“会有的!”邓师长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相信咱们的国家……”

“我相信,当年,咱们拿着小米加步枪还不是羡慕小鬼子的装备……没几年,咱们全都有了!”

“现在,咱们羡慕美军装备,用不了多久,咱们也会有的……”

邓师长:“老子才不稀罕……炮兵,单兵防空导弹给老子扛上来。”

“让这帮媄国佬见识龙国武器的厉害……”

“得嘞!”

一旁的炮兵早已经安耐不住了,举起单兵云爆火箭筒。

“来吧,媄国佬……吃老子一炮……”

此时,炮兵们已经先将弹药由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

然后将筒置于右肩,握住发射机握把,竖起表尺。

右眼轻贴在瞄准镜的眼罩上,通过瞄准镜对准目标。

同时,根据目标距离、风速等因素调整瞄准点,确保瞄准质量。

瞄准目标后,打开保险,此时火箭筒处于待发状态。

同时,发射时在射击20m内的目标,云爆弹的正后方30m及左右60°全都撤离干净。

避免误伤。

很快,在瞄准镜内,一个坦克的炮口缓缓的出现在视线里。

“师长,坦克来了!”

“听我口令……”

邓司令扬起手,当5辆M2步兵战车和3辆M46坦克下缓缓的驶上第一道防线。

“开炮!”

炮兵听到命令后,扣动扳机,击针撞击底火。

哐……

底火引燃扩燃药及发动机发射药,一部分火药燃气顶开后护盖从后喷管喷出。

呼呼……

一部分火药燃气推开前护盖,发动机发射药开始燃烧。

当发动机前喷口达到一定压力时,弹性爪张开,云爆弹与发动机分离。

轰轰轰……

飞离筒口,尾翼在弹力作用下张开,弹绕纵轴旋转。

在飞离筒口几秒钟后,引信解除保险。

10发云爆弹快速抵达美军坦克的上空。

咻咻咻……

当弹头撞击目标时,引信着发装置作用,引燃燃爆药。

哗啦啦……

滋滋滋……

云爆剂从天而降,如天女散花一般。

在黑夜之中显得格外的光彩夺目。

跟着坦克后美军士兵看到这一幕,满脸疑惑。

“怎么还放起燃烧弹了?”

“好美啊!”

然而就在这时。

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