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第199章 棘手的燧发枪!(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最新章节。

内容之详尽,远远比之前陈平所讲解的每一堂课都要详细!

等到朱棣和朱雄英看着眼前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内容的燧发枪设计图纸时,已经是目瞪口呆,满脸的震撼了。

以至于他们看向陈平的目光之中,还透露出深深的意外和难以置信。

过去陈平虽然也给他们讲解各种知识点,拿出一些稀罕之物的制造办法,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详细,实在是让他们两个当学生的有点不适应。

陈平自然明白他们这些人的眼神是什么意思,可他总不能说自己穿越前还是半个军迷吧!

后世的国家禁枪械,但是没禁止你当成个爱好去了解和研究。

何况对枪械越是了解,陈平就越是明白,这种东西乃是集工业发展的集大成者才能制造得出来,一些地方稍稍差了点,那造出来的东西必定会差强人意,到时候付出的诸多代价,如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就算白费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大明已经计划去攻打倭国了,试问陈平怎么能不出点力?

后世,他听闻先辈奋战,只恨此生已无机会手刃仇敌,如今他虽然同样被关在监牢不能亲自动手,可若是大明军队用自己给的燧发枪图纸生产燧发枪反手灭掉倭国,对他来说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是不是觉得这燧发枪的制作难度很高?”

陈平问道。

“是,是有点。”

朱棣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实话实说。

他如今关于理工科的天赋已经被陈平开发出来,几个月的时间都在和高炉、匠人打交道,对于大明的工业水平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燧发枪涉及的技术实在是太多太多,以至于他光是看着就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你会这样想也属于正常,毕竟在燧发枪之前,还有一代武器叫做火绳枪,是介乎于手铳和燧发枪之间的火器,只不过我考虑到以后你们大明工业发展起来,武器迭代的速度也会很快,所以就自作主张省略火绳枪这一步,直接让你们造燧发枪好了。虽然此举会让你们难度倍增,但是一旦成功造出来,好处也是意想不到的。”

陈平解释道。

火绳枪其实和手铳有着类似的毛病,下雨天完全不能用。

考虑到大明未来要用火器开始征战模式,陈平自然是要给他们尽可能安排最好的。

燧发枪作为早期工业发展起来的巅峰武器,自然成了陈平的最好选择,至于火绳枪虽然制造容易,但考虑到威力等多种因素,就被陈平给否决了。

陈平又讲解了一些关于燧发枪的注意事项和质量问题,这才挥挥手让朱棣和朱雄英带着图纸离开。

至于他自己,则是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开始休息了。

本来他讲完课就该休息了的,是朱棣和朱雄英求着他火器改良之法,这才有破例讲了许久。

饶是陈平平日里精气神不错,这会儿也累了。

等到朱棣和朱雄英离开遭遇,迎面就遇到赶过来的朱元璋、朱标等人。

“老四,图纸呢?”

朱元璋一看见朱棣,就火急火燎地要燧发枪的设计图纸。

“在这儿,父皇可是要在此地细看?”

朱棣将装好的图纸双手奉上,但为了保密,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朱元璋这会儿已经将手伸出去了,闻言动作一僵,脸色有些犹豫。

他看了一眼左右,发现众人都在盯着自己,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太过激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