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第75章 金银如何用?(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最新章节。

关于经济、货币,这件能讲的实在是太多了。

陈平接下来又详细讲解了各种概念、原理,还得尽量用他们这个时代的人能听懂的方式来讲解。

朱棣听的是似懂非懂,只是明白陈平是在讲解非常重要也非常厉害的东西。

其实朱棣听不太明白,真不是他笨,主要是他现在的脑子还没拐过弯,还处在“武人”这一身份上。

实际上,等到他以后有了自己的封地开始治理一方处理事务的时候,再想起陈平的教导,立马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至于朱雄英,身为朱标长子,虽然还是四岁,但是早早开智,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些知识很是敏感。

哪怕陈平讲解的内容很多,他也能将其记在心里,以后慢慢琢磨。

而在隔壁偷听的朱元璋和朱标越听越是心惊,从来没有想到,在他们眼中理所当然的事情,居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单单是一个金银在市场上的投放数量,都有这么多的学问!

“陈先生当真是学究天人,一言一语使我振聋发聩,受用无穷!”

“这政治之道,果真如同先生所说一般,是左右国家生死,富国强民的至高学问!”

朱标双眼闪着亮光,满是对陈平的崇拜和敬佩之色。

他也和朱雄英一样,想要当上一个好皇帝。

和朱雄英不同,朱标更多的还是倍感压力。

或许在别人眼中,这大明江山迟早是朱标自己的。

可朱标时常在想,自己真的能当一个好皇帝吗?真的能平衡文武百官的权力?真的能造福百姓吗?

这份不自信,主要来源于朱元璋这位洪武大帝。

父亲和一众兄弟建立大明王朝,朱标不免在想自己能否做的和父亲一样好。

更何况成年后,朱标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参与政事,可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最主要的是,他的政见和自己父皇常常相左。

朱元璋狠辣无情,朱标则是性格温和,不喜动刀兵。

长此以往,也难怪朱标心里面会有迷茫和不自信。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心理上的迷茫、焦虑,很有可能危害到身体健康,乃至于思虑成疾也不可能。

好在现在不一样了,朱标遇到了陈平,从对方口中得知众多治国的良方,朱标顿时觉得眼前的道路顿时清晰起来。

只要有陈先生在,大明何愁没有前路?

“咳咳,这陈平的话确实是有几分道理,金银不能胡乱拉到大明,如何处置,也得细细考虑,不过这种事情,他以为咱就想不到吗?”

朱元璋咳嗽两声,却是不甘示弱。

他也不是开玩笑,毕竟金银涌入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影响,到时候自然瞒不过朱元璋这个下令监管的皇帝。

就算现在没想出来,之后也能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父皇深谋远虑,儿臣自然明白这点问题难不倒父皇。”

朱标见状笑着附和道。

“好了,刚刚给你们讲完了国内金银与货币的流通,但其实还有一套用于海外的金银货币运转之法,乃是为了专门和其他国家贸易往来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